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蒙元王朝的“質子政策”到底是什麼?

揭祕:蒙元王朝的“質子政策”到底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取質以邀信",中國歷史中的許多時期不乏出現過許多"質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平王爲了緩和與鄭莊公之間的信任危機,便派王子狐爲質於鄭,鄭公子忽爲質於周,"故周鄭交質"。蒙元時期也並沒有放棄互相謀取信任的"質子制度",而是有所進一步發展。

所謂的"質子",說的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人質,通常是以加深友好關係和消除芥蒂猜忌爲目的,將王室子弟或世子作爲質押的人員。

可以說,蒙古汗國與元朝時期的質子制度在承繼前代質子制度的基礎之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演變。那麼,蒙元時期的對於"質子"的政策是什麼?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爲"質子"。

01、蒙元時期對於"質子"的徵求,大概分爲五個方面

"取質以邀信"的傳統在蒙元時期也同樣適用,而且其徵取質子人數之多、徵取對象及範圍之廣,這是以前各個朝代都所沒有的。

質子制度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說在蒙古族統治者東征西伐,混同宇內的過程之中,各國族質子都是作爲一種特殊羣體,在隨軍征戰、鞏固蒙元統治秩序、維護邊疆穩定、匡世濟民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蒙元時期對於"質子"的徵求,大概可以分爲四個方面:

(1)蒙古汗國內部的徵取質子;

(2)地方諸路官員的遣子入質;

(3)蒙元對於漢地的徵取質子;

(4)蒙元對諸王貴胃徵取質子;

(5)蒙元與內屬國的附庸關係。

這四方方面的"質子制度",是蒙元時期特殊的格局所呈現出來的,其中既包括了國家層面的質子要求,也包括了民族、地區性質的質子要求,可謂是比較完整系統。

揭祕:蒙元王朝的“質子政策”到底是什麼?

(1)方面一:蒙古汗國內部的徵取質子

在"草原之鷹"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之後,出於加強控制權的考量,特地在1206年下旨,

明確要求實施質子制度,要求貴族官員們必須送自家子弟成爲質子,充當一種宿衛,服侍蒙古大汗的職位。

比如,河西質子軍就是成吉思汗時期組建的,這支由河西貴族富戶子弟組成的軍隊,無論是在蒙古人的征伐戰場中,還是元朝的統治體系下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義,被元朝統治者沿用完善。

先有宿衛八十,侍衛七十爲怯薛歹也,今賴長生天之力,得天地之贊助,而匡普天下之百姓,律入我一統之制矣。今當自各千戶處,與我揀選稗爲怯薛歹之侍衛而入之。

後來在忽必烈即位之後,繼續沿用質子制度,沿用傳統的怯薛選拔方式,降詔以諸路官員子弟和其他貴胃充當怯薛,並親自審閱揀選。

自此,蒙古汗國內部的徵取質子成爲一種傳統,這一政策經過成吉思汗及後繼者的發展,逐步成爲一套獨具特色的制度。

毫無避諱地說,它給蒙古國和元朝在政治、軍事上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2)方面二:地方諸路官員的遣子入質

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在各個歷史時期中都是一個焦點,邊疆遼闊的蒙元王朝更是如此,而且這一矛盾伴隨着時間的流逝,顯得日益突出。那麼,這種矛盾應當如何調和呢?還是質子制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元史》中有粗略的記載,地方諸路官員的一些遣子入質情況,而且從記載中,我們也可以得知,當時的蒙古統治者對質子徵召的人數、質子的身體條件、質子所應出具的馬匹牛具以及種田人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管理和規定。

統軍司及管軍萬戶、千戶等,可遵太祖之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禿魯花。其制,萬戶,禿魯花一名,馬十一匹,牛二具,種田人四名。千戶管軍五百或五百以上者,禿魯花一名,馬六匹,牛一具,種田人二名。雖所管軍不及五百,其家富強子弟健壯者,亦出禿魯花一名,馬匹、牛具、種田人同。萬戶千戶子弟充禿魯花者,絮其妻子同至,從人不拘定數,馬匹、牛具,除定去數目已上,復增餘者聽。若有貧乏不能自備者,於本萬戶內不該出禿魯花之人,通行津濟起發,不得因而科及衆軍。萬戶、千戶或無親子,或親子幼弱未及成人者,以弟侄充,侯親子年及十五,卻行交換。若委有親子,不得隱匿代替,委有氣力,不得妄稱貧乏,及雖到來氣力卻有不完者,並罪之。

如此詳細的徵求質子的規定,一方面看出了蒙元統治者對於自身統攝效力的急切把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質子制度逐漸完備,成爲了一項維繫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十分必要的舉措。歷史教訓告訴蒙元統治者,質子是有效的。

所以,他們在滅宋以後,都要從江淮新附官員三品以上者各取質子一名。即使這種手段略顯愚劣,但是達到了目的就行,這也是一個王朝實施真正統治效力的體現。

(3)方面三:蒙元對於漢地的徵取質子

前面講到在宋亡之後,蒙元朝廷更加重視的對於質子的選拔與政策實施。出於民族性的考量,蒙元對於漢地的徵取質子也同樣重視。因爲在蒙金戰爭中,有太多的漢地世侯紛紛選擇了歸順於蒙古統治者,這些漢地世侯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好處。

很多漢地世侯依舊可以自主掌管自己的封地,以世襲的方式來管轄自己原來的地盤。

他們在封地中,依舊可以統軍管民、徵收賦稅,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權利。

國家自開創以來,凡納土及始命之臣,鹹令世守。

在蒙元統治者與歸順的漢地世侯相互利用的基礎上,保證了雙方的既得利益,穩定了雙方民族的矛盾情緒,不失爲一種鞏固統治、緩和民族矛盾的實際性有效舉措。

(4)方面四:蒙元對諸王貴胃徵取質子

在"裂土分民"的宗王分封制度影響之下,每個宗王貴胃其實都在地方統治上有着不小的權力,

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中,儼然就如同一個小的獨立國家,那時的稱謂叫作"兀魯思"。

由於蒙元大汗朝廷與許多地方宗國相隔甚遠,所以形成了各個"兀魯思"相對割據獨立的一種國家狀態。

侍從順帝左右,多著勞效,帝出,常與俱。

這種割據的狀態肯定影響到了君權授命的傳達與統治,爲了預防這種潛在的威脅,蒙元統治者更加奉行諸王納子爲質的政策,以此希望鞏固蒙元大汗的實際統治效力。

比如,太宗窩闊臺時,諸王斡赤金·鐵木哥的兒子斡臺就曾入質於大汗,"經常在合罕左右"。而在憲宗蒙哥死後,阿里不哥監國,察合臺之孫阿魯忽被遣納於罕庭,"擔任宮廷職務"。

揭祕:蒙元王朝的“質子政策”到底是什麼? 第2張

(5)方面五:蒙元與內屬國的附庸關係

通過一些電影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古代的高麗國算作是強大蒙元的內屬國,高麗太子要以世子的身份入質蒙元。

這種通過質子來維繫的附庸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強與弱關係的衍生產物。

高麗忠烈王娶了蒙古公主,後來的高麗國王都有蒙古血統。元朝根據自己的喜好經常廢立高麗國王。忠惠王兩次被廢黜,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忠惠王四位國王都曾兩次即位。高麗國的世子大多被當作質子,長期在元大都居住,受蒙古文化影響,等到繼承王位時才返回高麗。高麗王大都有蒙古名字,忠宣王名益智禮普化,忠肅王名阿刺忒納失裏,忠惠王名普塔失裏,忠穆王名八禿麻朵兒只,忠定王名迷思監朵兒只,恭愍王名伯顏帖木兒。

可以說,自從1218年,成吉思汗追擊契月一進入高麗,這視爲蒙古與高麗實質性正面接觸的開端。

此後,蒙古人多次發動了對高麗的侵略戰爭。在征服高麗的過程之中,蒙古人從未中斷過對高麗國質子的徵取。高麗太子以世子的身份入質蒙元是在蒙古軍隊武力征服高壓政策下的產物,而蒙元對高麗的徵質政策,也幾乎伴隨兩國關係之相始終,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此外,蒙古統治者還與高麗王氏實施聯姻,就比如忽必烈把自己的公主忽都魯揭裏迷失(齊國公主)下嫁高麗王的質子王諶。王諶後來成爲高麗忠烈王,蒙古公主就成了王后。高麗忠烈王之後的忠宣王、忠肅王、忠惠王、恭愍王都娶蒙古公主爲王后。草原出身的齊國公主,強悍暴躁,經常家暴高麗忠烈王。高麗忠烈王對蒙古公主不敢反抗一句,只能暗自垂淚,最強烈的抗議是露坐於外。元朝公主大多把持高麗王宮,甚至干預國事。

元朝公主可以決定高麗政府的一些人事任免。

蒙元對於高麗國變相統治的這段時間裏,質子制度一直都貫徹實行。即使後來的高麗成爲元朝的徵東行省,但保留了高麗王室和大部分官吏制度,這成爲了一段特殊的歷史過往。

02、"取質以邀信":質子政策伴隨蒙元王朝的始終,折射出蒙元王朝的興衰榮辱

蒙元徵質的範圍之廣、徵取規模之大,都是前朝各代所無法企及的。蒙元疆域前所未有的廣闊,橫跨各個地域與民族,爲了維繫這樣一個龐大的統治建構,質子的作用便凸顯了出來。

足智多謀的草原民族,不僅要求內屬的國家和民族向其納質,也對漢民族徵納質子。一系列質子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既伴隨蒙元王朝的始終,同樣也折射出蒙元王朝的興衰榮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