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曹丕稱帝后爲何放棄蜀國去進攻強大一些的吳國呢?

曹丕稱帝后爲何放棄蜀國去進攻強大一些的吳國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在洛陽逝世後,曹操之子曹丕繼位,從公元220年至226年,曹丕在位執政了7年。在這個期間,曹丕一直追着東吳打,三次大舉伐吳。而當時的蜀國,在經歷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慘遭東吳殺害以後,實力遠不如以前。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局面,蜀國卻能安然無恙。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選擇反擊

公元前221年7月,劉備爲替關羽報仇,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前往伐吳,此次攻吳,更要把荊州重新奪回手中。諸葛亮在隆中分析得很清楚:“取荊取益,而得天下。”足可見荊州的重要程度。劉備當時派遣吳班、馮席兩位將軍率領四萬人馬率先攻入吳國境內。爲怕曹丕突然襲擊,又派馬良鎮守夷陵。孫權對面蜀國如此攻勢,當機立斷選擇反擊,選派陸遜去迎接蜀軍。

孫權歸順

而此刻劉備已經被求勝心欲衝昏了頭腦,面對吳國的撤退和只守不攻,一味地往前挺進,而不顧當時的戰略形勢。沒過多久,蜀軍勢如破竹的氣勢便已削去了大半。而這時,陸遜又對蜀軍進行了反攻,不僅切斷了蜀軍的退路,還將蜀軍打得落花流水,逼得劉備不得不逃往白帝城。而孫權在夷陵大戰之前與曹丕交好,又是送禮又是祝賀曹丕稱帝,曹丕顯然也接受孫權的歸順,還封了他爲“吳王。”

曹丕稱帝后爲何放棄蜀國去進攻強大一些的吳國呢?

模棱兩可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孫權向曹丕稱臣必然不是出自真心,曹丕當時答應孫權的時候明確說了要把孫權的長子接過來作爲人質。孫權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便一直模棱兩可的拖了許久。曹丕便藉着這個緣由攻打吳國。而對於蜀漢,縱使實力薄弱,曹丕仍然不敢輕易出兵。且不說還有諸葛亮和五虎上將在此鎮守,就說曹丕的父親曹操,生前多次伐蜀,派了大將夏侯淵去,最後不僅沒有攻克,還把一名大將給搭上了。

曹丕稱帝后爲何放棄蜀國去進攻強大一些的吳國呢? 第2張

總結

就衝這麼一點,曹丕就不敢輕易對蜀漢動手,重蹈覆轍自取滅亡的事情曹丕不會去做。而且,蜀漢的地理位置與東吳大有不同。蜀漢的地理位置極爲優越,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如果他貿然出軍,勢必不會落入對方的陷阱,到那時候可就是真的覆水難收了。就算他以一己之力拿下蜀漢,到那時候肯定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東吳就不同了,從漢江到淮南,一路挺進,不用擔心糧草儲備問題,就能直取東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