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孫武,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作爲中國的兵家之聖與兵學之祖,孫武擁有崇高的歷史地位,但所謂人紅是非多,古代也是這樣,圍繞在孫武身上的話題很多,其中一個最大的非議是:歷史上根本沒有孫武其人,實際與孫臏是同一個人,或者與伍子胥是同一人!

那麼,事實真相又是如何?上世紀七十年代,山東出土一批古書,終結了關於孫武是否存在的千年爭議,證實歷史上確有孫武其人。既然如此,孫武實戰指揮能力又如何呢?看一看他的最後二場戰爭,結果卻讓人不敢相信!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日本學者齋藤拙堂、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和學者李敖,都認爲孫臏和孫武是同一個人,錢穆認爲“世遂莫能辨,而史公(司馬遷)亦誤分以爲二人也”,指出司馬遷搞錯了,《孫子兵法》是漢朝之後的僞作。

南宋到近代,質疑孫武是否存在的學者數不勝數,還有認爲孫武即伍子胥,於是孫武是否存在就成了一個千年之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史書對孫武的記載極不正常。《史記》之前,文獻上鮮有提及孫武的,春秋晚期出現的《左傳》中,從始至終爲吳王闔閭出謀劃策的是伍子胥。即便《史記》,對孫武記載也極爲簡略,只提及孫武三件事,即獻兵書、練兵、參與吳楚之戰。其中,司馬遷對吳楚之戰的孫武,只描寫了“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這麼一句話。

因此,古今學者質疑孫武是否存在,並非無理取鬧或譁衆取寵,的確存在客觀情況。不過,現代考古證實確有孫武其人,並非司馬遷虛構。

1972年,考古專家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挖出了兩座漢墓,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漢代竹簡,爲研究中國歷史、哲學、古代兵法、曆法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這就是“銀雀山漢簡”。其中,出土的古代兵書包括《尉繚子》、《六韜》、《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

銀雀山漢墓挖掘出來的《孫子兵法》,儘管不太完整,但卻證實在西漢之前,《孫子兵法》已經流傳,而且也說明孫臏是孫臏、孫武是孫武,這是兩個人。因此,結合《史記》中的“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等記載,足以說明歷史上確有孫武其人!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第2張

既然孫武存在,那麼能夠寫下千古經典的孫武,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呢?有學者指出,孫武或是紙上談兵第一人!這一結論絕非標新立異,譁衆取寵,而是確有史書明文記載的。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蔡昭侯與唐成公達成協議,共同攻楚,於是吳國和楚國爲爭奪江淮流域控制權爆發了一場大戰,歷史上稱之爲“吳楚之戰”。

吳楚之戰上半場,吳國連戰連捷,主要打了兩場戰爭,即柏舉之戰與清發之戰。柏舉之戰中,夫概對闔閭說“子常不仁,其臣無死志,如果率先出擊,楚軍必然逃亡,繼而大軍進攻,吳必勝”,闔閭沒有同意,但夫概違背軍令率領5000人出擊,結果大敗楚軍。柏舉之戰後,吳軍追擊楚軍到清發,夫概認爲困獸猶鬥,建議待楚軍半濟而後攻擊,闔閭按此計,又大敗楚軍,史稱“清發之戰”。清發之戰後,吳軍窮追不捨,四戰四勝,徹底打敗楚軍,兵臨楚國都城郢都城下。

可見,在這一系列戰爭中,最大的功臣是夫概,而孫武基本上沒有什麼表現。其實,吳楚之戰中,吳王闔閭親自領兵,必然是三軍主帥,伍子胥曾是楚國貴族,是軍師謀主,吳王之弟夫概是大軍先鋒,孫武是作爲部將從徵,所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吳楚之戰的孫武僅是“孫子與有力焉”。

春秋時代,貴族之間往往有一定的禮儀制度,可以對平民濫殺無辜,卻不能肆意侮辱貴族。但吳國攻破郢都之後,毀掉楚國宗廟,挖掘楚王墳墓,伍子胥鞭屍楚王,對民衆燒殺擄掠,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甚至將楚國王后、楚國大臣妻女肆意凌辱,因此這就激起了楚國上下普通的怒火,於是各地楚國軍民奮起抗吳。

但楚國正規軍已被打殘,單靠自己力量擊敗吳軍,收復失地,難度非常很大,因此只能向其他諸侯借兵。楚昭王的大臣申包胥,不畏艱險長途跋涉,趕往秦國乞師救楚,整個過程令人震撼:申包胥依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七日勺水不進,秦哀公感動,爲之作了後來名傳千古的《無衣》,申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秦國一共出兵五百乘兵車,兵車一乘,有甲士三人,隨行步卒七十二人,因此五百乘兵車就是37500人,是一支強大的力量。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第3張

秦軍和殘存反抗的楚軍會師,共同進攻吳軍,那麼擁有孫武的吳軍,又會如何呢?

在稷,秦楚聯軍第一次與吳軍作戰,吳軍指揮官是闔閭,結果吳軍失敗,闔閭也被擊傷。在沂(今河南正陽境),吳軍指揮官是夫概,結果夫概大敗。更爲重要的是,吳軍前有秦楚聯軍,後方越國進攻吳國大本營,戰爭局勢瞬息逆轉,於是戰敗的夫概畏兵敗之罪,不敢回報闔閭,同時覺得闔閭受傷,吳軍大勢已去,所以偷偷的率軍回國,自立爲吳王。

闔閭獲悉之後,立即率軍回國,搶奪王位,最終擊敗夫概,夫概兵敗投靠了楚國。闔閭回國,就讓伍子胥、孫武、伯禧鎮守楚都郢城。之前戰敗,因爲統帥是闔閭或夫概,與孫武關係不大,但闔閭回國之後,伍子胥統帥吳軍,而孫武與伍子胥又是好友,因此孫武有了用武之地,但戰爭結果還是慘敗。

在淮澨之戰中,伍子胥與孫武率領的吳軍,被秦楚聯軍大敗,吳軍屍橫遍野。楚軍爲了儘快追擊吳軍,就將戰場上的吳楚陣亡將士屍骨一併焚燒,隨後又一次大敗吳軍。

子胥、孫武、白喜留,與楚師於淮澨,秦師又敗吳師。楚子期將焚吳軍,子西曰:“吾國父兄身戰暴骨草野焉,不收,又焚之,其可乎?”子期曰:“亡國失衆,存沒所在,又何殺生以愛死?死如有之,必將乘煙,起而助我;如其無知,何惜草中之骨而亡吳國?”遂焚而戰,吳師大敗。

至此,吳楚之戰結束,吳楚兩國都損失慘重。其中,孫武最後二場戰爭中,並未表現出兵聖風采,或許他沒有統兵權,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參謀,或許秦楚力量過於強大,吳軍留守郢都兵力過少……但卻也有一種可能,即孫武只是紙上談兵,面對秦楚聯軍,他也束手無策,畢竟理論強未必一定實踐強。

孫武最後的兩場戰爭是怎樣的?他的指揮能力究竟如何? 第4張

吳楚之戰後,史書上再也沒有了孫武的記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有“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那麼孫武到底會去了哪呢?

1,孫武死於“焚屍之戰”,根本沒有逃回吳國。由於當時孫武地位一般,沒有什麼名聲,又非貴族名將,因此楚國士兵也不會在意孫武。

2,孫武逃回吳國,回國之後看淡世事,飄然高隱,終老吳地。東漢《越絕書》明確記載:今蘇州相城區“門外大冢,吳王客齊孫武冢也,去縣十里”,或許孫武當年就終老於此吧。

3,《漢書·刑法志》稱:“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孫武逃回吳國,最終被殺戮而死。其一,闔閭戰敗,選擇孫武爲替罪羊;其二,伍子胥諍諫,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作爲伍子胥好友的孫武,或被夫差遷怒而殺。

總的來說,從吳楚之戰來看,孫武並未力挽狂瀾,真實指揮能力確實讓人懷疑。如果以孫武名氣和吳楚之戰的最終慘敗來看,孫武很可能就是紙上談兵第一人。當然,即便孫武真的不擅長軍事指揮,對他的歷史地位也沒有損傷,反而讓人感到更爲真實,畢竟人無完人,孫武是人不是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