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伯溫也有糊塗的時候,一記昏招讓明朝軍隊變弱了

劉伯溫也有糊塗的時候,一記昏招讓明朝軍隊變弱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伯溫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劉基,字伯溫,明朝開國功臣,以謀略過人著稱於世。在明朝開國戰爭中,劉伯溫伴隨朱元璋左右,參與重大軍政決策,是朱元璋最爲重要的智囊團成員之一。“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對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評價。

劉伯溫也有糊塗的時候,一記昏招讓明朝軍隊變弱了

然而很長時間以來,形形色色的野史逸聞、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逐漸偏離了他的本來面目,被神化過度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儼然成爲一個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未卜先知算無遺策的“半仙”,與正史中他的真實形象相去甚遠。

在真實歷史中,劉伯溫的特點有兩項:一是長於用兵籌謀,他雖是文人,卻熟讀兵書,膽識過人,戰爭年代他是朱元璋的軍事高參。二是他性情剛烈,以直言敢諫、不徇私情著稱,所以朱元璋纔會把他任命爲專管糾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經歷其實更像魏徵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劉伯溫也不例外,他也並不能做到時時處處總站在正確的一邊,也會犯錯誤捅婁子。他的一記昏招,曾導致明朝軍隊戰鬥力迅速下滑,變成了一頭沒牙的老虎。

明朝開國後,百廢待興,劉伯溫全面參與了明初軍政構架的制定與搭建。《明史》記載,劉伯溫曾向朱元璋提出過一項影響深遠的建議,“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軍衛法”,劉伯溫向朱元璋建議推行“軍衛法”。

劉伯溫也有糊塗的時候,一記昏招讓明朝軍隊變弱了 第2張

所謂“軍衛法”,是明代的一種獨特的軍隊管理與運作體系。“軍衛法”的特點有三個。第一是全國軍隊化整爲零,五千多人爲一衛,一千多人爲一所,分別駐紮各地邊防要隘,擔任守土之責。各個衛所,都歸京城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交叉管理。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防止統兵大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危及朝廷。

二是各地衛所普遍實行軍隊屯田。各地駐軍按人數撥給田畝,士兵分爲“守備軍”和“屯田軍”兩部分,輪流擔任軍事作戰任務和耕種田地。各地駐軍自給自足,不必依賴朝廷千里迢迢運輸軍糧,給朝廷省去一大筆養兵費用。

三是各地軍隊實行“軍戶”制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世襲職業軍人制度。軍戶家中的男丁,世世代代爲國家服兵役,不得“脫籍”或改行。如此一來,可以保證朝廷有源源不斷的兵額補充,省缺繁雜的招兵之勞。且士兵都是出身軍旅世家,從小舞刀弄棒,兵員質量也有保證。

這套“軍衛法”,看似完美無瑕,益處良多,但具體實行起來,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首先,軍隊屯田全面推行之後,給一些貪婪無良的武將提供了撈取不義之財的良機。他們把要麼軍屯田地私自霸佔爲個人資產,役使士兵無償耕種,田地產出收益卻全被武將私吞。很多士兵實際上形同奴隸,終年勞苦不得休息,卻衣不蔽體,啼飢號寒。

劉伯溫也有糊塗的時候,一記昏招讓明朝軍隊變弱了 第3張

其次,“軍戶”制度,嚴格限制了士兵的擇業自由,用強迫手段挾制士兵世代爲朝廷服兵役,不得人心。明初頻繁戰爭造成大量士兵傷亡,倖存士兵又因屯田制被破壞而生活困苦不堪,導致士兵不堪忍受,大量逃亡,軍隊中出現大量空額。《籌海圖編》記載,有的地方士兵逃亡數量佔到十分之七。主管將官卻隱匿不報,藉機大肆“吃空餉”,導致明朝軍隊實際數量嚴重不足。

凡此種種,使得明朝軍隊戰鬥積極性極爲低下,戰鬥力根本無從談起,逐漸退化成一頭沒牙的老虎,空有其表,卻無法完成守土衛國的重任。明朝正統十四年的“土木之變”,明英宗帶領國家最爲精銳的部隊御駕親征,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前提下,卻被瓦剌人全殲,就是典型的惡果。

此後,朝廷上下有識之士深感“軍衛制”弊端極大,紛紛上書請求對此進行調整革新。最終,屯田制和軍戶制在很多地方被取消,明朝兵制逐漸開始推行“募兵制”和“軍餉制”,劉伯溫的“軍衛法”至此名存實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