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着衣不僅僅是一種時尚,亦是一國之社會變化的直接體現。唐代國力強盛,人們的服飾呈現着多元化的發展,再加上胡服的引入,唐人的穿衣時尚名目極其繁多,而這也帶動了紡織業的發展。和我們後世的絲綢出於江南不同,唐代的北方纔是絲綢主要產地:河南道仙、滑二州的方紋綾,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文綾;河北道恆州的孔雀羅、春羅,定州的兩窠綾;山南道荊州的交梭縠子,閬州的重蓮綾;劍南道益、蜀二州的單絲羅,益州的高杼衫緞,遂州的樗蒲棱,都是花色綺麗的貴族使用的絲織品。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唐代著名的紡織品還有地毯,唐人把地毯稱爲“地衣”,唐代的室內仍以席爲主,人們的主流坐姿仍然是席地而坐。席地坐不一定就是跪坐(正坐),還可以盤腿坐,古人稱胡坐。普通人家地上鋪有草蓆,尊貴人家纔可能鋪地毯。

唐朝詩人秦韜玉《豪家》曾經描寫了唐代豪門的生活場景: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避邪。按徹清歌天未曉,飲回深院漏猶賒。那個時代,欣賞歌舞的時候,一定要先在地上鋪一張地毯,由獅子造型的香獸壓在四角,然後由舞伎在地毯上表演舞蹈。今天,日本柰良正倉院就保存有中國唐代皇帝送給日本皇室的毛制花毯。

在綾羅綢緞風靡之後,逐漸開始有一些唐人流行起穿布衣,其中最有名的是產自於帝國遙遠南疆桂林的桂布。“桂布”實際上是麻布,最喜歡桂布的則屬白居易,在《新制布裘》一詩中,白居易讚歎自己新作的衣服:“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布重綿且厚,爲裘有餘溫。”而且,桂布所作的衣服已經成了他生活中的最愛,在《枕上作》一詩中,白居易“腹空先進松花酒,膝冷重裝桂布裘。”

普通的唐人當然穿不起絲綢,低下階層唐人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貧窮的老百姓,一般戴襆頭巾子,穿粗褐衫,好一點的人家,襆頭、汗衫、外袍、褌袴,再配一雙皮靴,這就是典型的唐人裝束了。

然而,對於唐人的居所、建築、宮殿、樓臺、城牆,今天我們已經難以見到實物了,唐人留於後世者,除了冠絕百世的唐詩、傳奇,就是如棟的典籍文捲了。那個如日中天的帝國,有着瑰麗的都城、繁華的集市以及莊園,但留下的實物除卻陪葬的冥器便是紙質的文書手卷和畫作。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貞元十九年,白居易爲校書郎,租用住宅爲“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沽。”居住條件都較爲簡單,堂室不分。北方住宅大多爲夯土垣牆,木屋架上覆以茅草,復瓦的住宅,則是有錢的富有者。唐代貴族宅第的大門採用鳥頭門形式,宅內用迴廊組成庭院。至於鄉村住宅則不用迴廊而以房屋圍繞,構成平面狹長的四合院;此外,還有木籬茅屋的簡單三合院,佈局比較緊湊,草堂三間,中間前檐敞開,用兩柱,兩邊間隔爲室,室前後檐都開窗,窗下牆爲編竹抹泥,窗用紙糊,窗外種雜值花木。

至於飯食,唐代北人以慄米飯爲主,南人以稻米飯爲主,後世的中國,小麥一統北方,成爲極其重要的糧食,但在唐代,還是粟米的天下。粟米便是小米,唐人熟悉的稱呼還有黃粱。

南人則熱衷於吃青精飯,用杜鵑花科的灌木南燭枝葉,搗碎出汁後,用來浸泡大米,蒸熟後又曬乾,米便成了青色。道士們說這種飯是滋補養氣的,以至於人人搶食,使青精飯成爲當時的常備食品。

相對而言貴族的飲食要考究的多了,夏天有用水晶飯(糯米),龍晴粉,冰片,牛酪漿調製後放入冰池冷卻的清風飯,日常尚有將肉絲雞蛋等雜味湯汁澆到黃米飯上的“御黃王母飯”。菜品則分三等,上等乃皇家及門閥大宴時的菜品,中檔菜有隋代流傳下來的魚乾膾、咄嗟膾、渾羊歿忽,以及白沙龍、炙、串脯、生羊膾、飛鸞膾、湯丸、葫蘆雞、黃金雞、族味、鯢魚炙、清風飯、無心炙等。低檔菜是一些大衆食品,有千金圓、烏雌雞湯、黃耆羊肉、百歲羹、鴨腳羹、酉羹、杏酪、羊酪、防風粥、神仙粥、麥飯、松花餅、長生面、面繭、五福餅、消災餅、古樓子等。

飯餘,唐人尚喜歡飲茶,“茶興於唐,盛於宋”,和我們今天喝的茶葉不一樣,唐人飲用的是茶餅,飲用時,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爲粉末,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並“微有聲”,稱爲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味。當鍋邊水泡如涌泉連珠時,爲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後將茶末從中心倒進去。稍後鍋中的茶水“騰波鼓浪”,,稱爲三沸,此時要將剛纔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裏,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

唐人飲茶尚需要就着茶點相送,這些茶點名目繁多,美味異常,有糉子、餛飩、麪點糕餅等常見的小食,還有一些我們今天不常見的,比如蒸筍,放在一個小瓦罐中,與飯同蒸;小天酥,是一種用雞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後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

強盛的國力和安靖的社會使得唐人很喜歡遊歷,尤其是唐代的文人,遊歷成風。他們的足跡遍歷了帝國的東西南北。當時的陸路交通以長安爲中心,重要的交通幹線東可達山東半島,西北直通西域,西南可到南昭,東北方向自太原經幽州可到東北,南下可到桂林廣州。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第2張

至於出行工具,則是有嚴格的規定,天子、皇后、太子纔可以乘車,餘皆以騎代車。普通的胥吏、商賈之妻老者準乘葦軬車,就是用蘆葦蓆子做車篷的車輛,商賈、庶人、僧、道士不乘馬。同時,籍賴與大運河、靈渠、廣通渠、新漕渠等運河,帝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水運網絡,舟楫成了帝國重要的交通工具。

得益於帝國的馬政,騎馬成了貴族或有錢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唐代平民的騎乘之物乃是驢。在疆域廣大的帝國,遍佈着星羅般的驛站,在驛站中除了有驛馬還有大量的驛驢,因此唐朝的租車業——“賃驢”是很普遍的。

既有驛站,便會有驛館,而且唐代大的驛館不下於今日之星級酒店。當時天下最有名的驛館數褒城驛。這座驛館,廳堂庭廊極其宏麗,廳外有池沼,可以泛舟,也可垂釣,閒來還可憑欄賞月,景色迷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