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周公旦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能夠攝政的呢?

周公旦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能夠攝政的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周公旦就是通常所說的周公,周公旦作爲周王朝建立和維護的重要功臣,留下很多正面典故。本文主要介紹下《史記》中關於周公旦的記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一、周公旦的出身

司馬遷對周公旦的記載主要出現在《周本紀》《魯周公世家》和《管蔡世家》這三篇中。要詳細介紹周公旦,需要從《管蔡世家》開始講起。

《管蔡世家》的開篇就介紹了周文王的十個兒子,周文王和正妃太姒一共生了十個兒子,也就是說,周文王有十個嫡子。周文王這十個兒子的名字(當然,是有封地或封號後的名字)見下圖。

周文王的嫡長子叫伯邑考,但是,《史記》記載,周文王的十個嫡子中,只有周武王姬發和周公姬旦賢明,而且周武王和周公旦常在周文王身邊用事,成爲輔佐父親周文王的左膀右臂。因此,周文王沒有立嫡長子伯邑考爲太子,而是立第二個兒子姬發作了太子(原文: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爲太子)。伯邑考這個人在周文王死前就死了,但是怎麼死的《史記》並沒有記載。後世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對伯邑考進行了文學加工,但伯邑考死於周文王之前的設定是符合歷史的。

從《管蔡世家》可以看到,周公旦在周文王時期已經是一位賢能的輔佐能臣了。

在《魯周公世家》中,也可以看到關於周公旦的記載。《魯周公世家》記載,周文王在位時,周公旦非常孝順,他待人寬厚且正直仁義,異於周文王的其他衆多兒子(原文:旦爲子孝,篤仁,異於羣子)。等到周武王繼位後,周公旦經常輔佐周武王處理國政。

通過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到,周公旦是周文王嫡子中的第四子,而且爲人忠孝,很賢能。

二、周公旦輔佐哥哥周武王建立周朝

根據《周本紀》記載,周公旦在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多功勞。周武王一繼位,就任命姜尚爲帝師,任命弟弟周公旦爲助手(太公望爲師,周公旦爲輔)。周武王繼位第九年時,周公旦輔助哥哥周武王,跟隨大軍伐紂。當商朝軍隊被打敗後,周武王帶領大部隊進入商朝都城時,周公旦這個時候手握大斧頭,同手拿小斧頭的召公一起護衛武王。

周武王在論功行封時,第一個先封第一功臣姜尚於齊,第二個封的就是弟弟周公旦,封於曲阜,號曰魯國。《魯周公世家》記載,曲阜是遠古帝王少昊的故城,魯國的封地檔次僅次於齊國,可見周公旦的功勞很高。

周公旦受封於魯之後,並沒有去魯國享清福,而是留在周王室輔政,讓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魯國就封。

周武王滅商的第二年,病了,而且沒有好的跡象,周公旦就把自己當做獻祭一類的角色,設立了三個祭壇,然後戴上玉璧拿着玉圭,向周部落先王們禱告,還向神明禱告說:“假如上天要向周王室要一個子孫,那麼請讓我姬旦代替武王發吧。”

經過一番禱告,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痊癒了。

三、周公旦攝政當國勇挑重擔

1.自告奮勇攝政當國

可惜,周武王的命並不長久,不久之後周武王就死了,可是周武王死時,太子姬誦還很小。

這就引起周王室的恐懼,大家都擔心周王室不能讓諸侯們信服。

周公旦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能夠攝政的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能夠震懾住諸侯和大臣的大人物出來處理政事。在當時的大人物中,建立周王朝的第一功臣姜尚已經去齊國就封,而且姜尚始終是外姓人。剩下的大人物中,威望和資歷最高的就是周公旦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公旦“恐諸侯畔周”,主動攝政當國,其實他也知道自己攝政當國會引起很多猜疑,但他並沒有在乎,果然有人跳出來了,就是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鮮和五弟蔡叔度,這兩位兄弟放出話來說,周公旦將不利於周天子。於是,聽到謠言之後的周公旦向建立周王朝的功臣們說明了情況,他對姜尚和召公說,我之所以攝政,是擔心有人謀反,周成王年幼,爲了維護周王朝的穩定,我才決定攝政的。在沒有聽到其他反對聲音的情況下,周公旦終於攝政成功。

從後來周公旦還政於周成王的史事來看,周公旦的確是出於穩定局勢的初心,才攝政當國的,而不是爲了掌握大權才這樣做的,周公旦的話沒有騙人。

說的這裏,要提一下週公旦對兒子說的話,周公旦留在周王室輔政,讓兒子伯禽去魯國上任,上任之前,周公旦告誡兒子說,我爹是周文王,哥哥是周武王,侄子是周成王,我的身份地位可以說非常高貴了,但是我吃一頓飯要三次把嘴裏正在吃的食物吐出來,起身對賢明的大臣們以禮相待,唯恐失去天下有能力的人(曹操名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出處),你到了魯國之後,要時刻記住雖然擁有封過,但不可傲慢無禮,不能瞧不起別人。可見,周公旦的攝政是處於維護周王朝利益爲出發點的。

2.平定周初叛亂

有了周公旦這樣一位厲害人物出來攝政,諸侯們自然沒有話說。周公旦攝政後不久,三哥管叔鮮和五弟蔡叔度,按捺不住了,這兩位兄弟直接鼓搗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一起叛亂,背叛周王室。

周公旦借周天子周成王的名義率兵出征,出征之前,周公旦作了《大誥》,給出了出兵平叛的原因,經過了三年的征戰,周公旦終於平定了叛亂,殺掉了武庚祿父和三哥管叔鮮,並且流放了五弟蔡叔度。這樣一來,其他的周王室成員也沒有誰敢跳出來反對了,畢竟周公旦可以通過周成王完成很多事情,這算最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平定叛亂後,諸侯都來臣服於周王室。

在此之後,考慮到周公旦的功績和能力,整個周朝都擁戴了這位攝政王,沒有人再有異議。各路諸侯認真地經營着自己的封地,並向周王室進貢,一切都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四、周公旦還政周成王輔佐君主

周公旦攝政時期,有一次,周成王病了,周公旦就把自己的腳趾甲剪下來,扔進河裏,向神明禱告說,周成王年幼無知,冒犯神明的是我周公旦,請怪罪我而放過周成王吧。然後,周公旦把禱告的話寫成文字藏在了倉庫裏。不久之後,周成王就痊癒了。

周公旦攝政七年之後,周成王成年了,周公旦就把大權還給周成王,自己規規矩矩的回到羣臣之中,面北稱臣。不久之後,有人誣告周公旦,說了他的壞話。周成王生氣了,周公旦沒有解釋,直接逃跑到了楚國。不久,周成王在倉庫中發現了周公旦當年爲自己祈禱的文書,大哭起來,派人把周公旦接回了周王室。

周公旦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能夠攝政的呢? 第2張

周公旦回到周王室後,擔心侄子周成王年輕氣盛,處理不好政事,就寫下《多士》和《毋逸》,總結了商朝賢明帝王們成功治國的經驗,也寫了周文王治國的成功之道,用來告誡周成王該如何治國。

周成王要營建新的首都洛城,周公旦多次親自去主持新首都的營建,還把象徵國家政權的九鼎遷移到洛城。周公旦還輔佐周成王征服淮夷和奄國。

周成王成爲有經驗的治國君主後,天下也已經很安定了,但是當時周王朝的官職系統還沒有健全,周公旦就創作了《周官》,爲各類官職劃分合理的職權範圍和等級次序,後來,周公旦又寫了《立政》,採取措施來使百姓們得到實惠和便利,百姓們都很高興。

周公旦臨終時說,一定要把我葬在周地,以此來表示我不願意離開周成王。周公旦死後,周成王把周公旦葬在了周文王旁邊,來表明周成王不敢把周公旦當成臣子來對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