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代和東南亞小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歷史上清代極有擴張的野心,東南亞各國都弱小,清代爲何卻沒兼併他們?

清代入關後,在南明政權、大順政權、大西政權等大小政權基礎上摧枯拉朽,很快建立起了新帝國。

奪下漢地十八省,再加上自有的東北地盤,清代的疆域可以說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末。雖然看着地盤比明代大多了,但除了東北老家,清代實際地盤控制力卻不盡如人意。

先看一下清廷對帝國內部的控制力。

南邊的雲南、廣東、福建被外包給了以吳三桂爲首的漢人軍閥手中,財政、民政、軍政管理權基本歸地方所有,朝廷只有一個空殼子的名義統治權,這也爲後來的三藩之亂埋下了伏筆。

四川的大小金川地區,自明代起就被當地土人佔據,憑藉易守難攻的山區地形搞區域自治,儼然是一副“國中之國”的景象。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湖南、湖北西部,貴州,廣西,雲南山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類似問題,這些“化外之地”的存在嚴重製約了大一統帝國內部的和諧與穩定。

把這些問題都歸咎於清代頭上也實屬冤枉,因爲這並不是清代年間纔出現的問題,而是一個長期歷史遺留問題。反而,清代是歷代中對這些山區地區征剿滅最激烈、最徹底的朝代。

另外,漢地此起彼伏的武裝抗爭,漢地各省“反清復明”的吶喊從未休止,初生的大清統治危機重重。

相對而言,這都還算不上最大的威脅。

衆所周知,自古以來令封建帝國最頭疼的倒不是外國勢力,而是來源於周邊外圍區域少數民族武裝的威脅。

像秦漢時期的匈奴、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唐代時期的吐蕃、宋代時期的遼金,乃至明代時期的後金等,少數民族政權一直是中原王朝統治者最大的心病,甚至數次都是外族直接導致了大一統帝國的改朝換代。

而當時清代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是征服了哈薩克、滅掉了葉爾羌汗國,一度稱雄西域坐擁領地七百萬平方公里的準噶爾汗國。

這個準噶爾汗國在種族上屬於蒙古部落,作爲昔日的黃金家族,此時的蒙古部落在內亂中重歸一統,並在一代梟雄噶爾丹的帶領下在蒙古、新疆、西藏地區重塑了歷史上的最後一個蒙古帝國。

蒙古和滿清兩個處於極速擴張期的遊牧民族戰鬥力都很強悍,但蒙古在內部關係處理和火器裝備上較滿清稍遜一籌,最終被清代統治者以懷柔分化的政治手段,輔之以火炮打擊的軍事手段,費了不小的勁才把噶爾丹之亂給平息掉。

由此可見,不僅是清代,整個封建王朝面臨最大的主要矛盾還是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衝突,而非外國勢力。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第2張

清初基本就是這麼個內憂外患的情況,所以一開始清代統治者最先考慮的是解決最緊要的內圍問題,東南亞完全不在其戰略目標之內,而清代完全穩固社稷之時,也都到了乾隆晚年,戰爭打了近百年,軍費開支也相當龐大,也沒有了繼續往外拓展的動力和條件了。

難道東南亞國家就不香嗎?

當然香!現代來看,更接近熱帶的東南亞其實更符合種植水稻、水果等農產品,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稱其爲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也不爲過。

但在當時來看,就是一塊農業發展程度較低的不毛之地,縱觀東南亞的發展史,最基本的農業體系都是在近代列強殖民時代所正式建立的。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第3張

除了經濟基礎薄弱,文化隔閡也是個重要原因,與中華文化圈格格不入,完全是三觀融不到一起。

在1754年的時候,蘇祿(今菲律賓)國王曾上表請以蘇祿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籍,但乾隆帝想都沒想直接婉言謝絕,可見清代統治者對東南亞絲毫沒有一點點興趣。

清代後來雖然有入侵東南亞的越、緬軍事活動,但那也並非是爲了佔領,而是維繫清代的亞洲宗主國地位。

當然,在不佔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清緬戰爭清軍確實是打的一塌糊塗,可見東南亞這些小國也並不好征服,最終還是靠龐大國力消耗的緬甸差點崩潰,只能俯首稱臣。

滿清的決策層並不糊塗,他們能站在更高的中國傳統地理形態層面、國家核心發展利益層面、現實經濟開拓成本層面綜合考量給出理智的答案。

第一,首當其衝是受到中國傳統地理形態束縛。

千年以來,中國曆朝歷代的疆域面積始終固定在傳統地理的屏障範圍之內,並且很少有王朝觸及到中國地理範圍的最大廣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通過中國地形圖,我們可以一目瞭然的發現中國疆域天然的地理限制:西北是高寒的帕米爾高原,西南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面是無垠的草原荒漠,東面和南方是浩瀚的海洋。可見中國自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系統,擁有上天給予的天然屏障,而如果超過這個地理限制想繼續向外擴展,作爲一個生產力水平落後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

這不光是歷史的一脈相承,更像個生產力技術的難題,不單是清代,整個封建社會都無力破局。

第二,東南亞的地緣政治並不觸及帝國核心發展利益。

清朝在歷史上擴張的野心富有 清朝爲何不去兼併東南亞小國 第4張

剛剛講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不是東南亞、不是俄毛子、不是朝鮮半島,即便是他們真的想不開來搞事情,也會被天然的氣候、地理、技術等壁壘所阻隔,並不具備對帝國顛覆性的可能。

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還是周邊外圍區域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武裝是在阻隔範圍之內或在邊界上下移動,隨時有侵入的可能,看到中原王朝鼎盛之時則老老實實偏安一隅,看到中原王朝內亂之際就跑來分一杯羹,五胡亂華、遼滅後晉、後金滅明,歷史上反覆上演了好幾次。

也因此,歷朝歷代的中原統治者都十分警惕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天天派人對其進行動態觀察,甚至還出兵試圖解決後患,但惋惜的是沒有一個能夠有足夠的氣魄和實力根除後患。

通過歷史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清代自入主中原以來,一直在不遺餘力的鞏固內部和外圍根基。

內地的四川大小金川,一個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乾隆花一年多的財政收入纔拿下但他覺得划算,從長期投資回報來看,這錢花的值,一勞永逸解決所有的隱患,保障王朝統治長治久安。

外圍新疆、西藏、蒙古問題雖然直接原因是與噶爾丹的決鬥不可避免,但無敵的八旗軍+紅衣大炮的王炸在手,征服的時機已然成熟,收納外圍區域完全符合清政府的長期發展利益。

而且東南亞國家還樂於跟大清搞貿易擴展外交,並願意依附在以清代爲核心的亞洲宗藩朝貢體系之內,於情於理都沒有去滅掉人家的理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