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陵墓爲何很寒酸?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陵墓爲何很寒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陵墓爲何很寒酸?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古代,宋太祖趙匡胤是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開創了偉大基業的皇帝相提並論的。

976年,趙匡胤50歲(虛歲)。在古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低,一個人到了50歲就算步入了晚年,這時候就應該籌劃百年之後的歸宿地了。有人說,趙匡胤曾經用射箭的方式,來選擇自己的歸宿地,其實沒有這回事。趙匡胤經過反覆選擇,最終確定將陵墓選在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的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

趙匡胤爲什麼將陵墓選在鞏縣,而不是北宋都城開封附近呢?

這是因爲,開封地處豫東平原,地下水位較高,不適合建造大型陵墓。鞏縣位於東京開封與西京河南府之間,東邊是綿延的青龍山,南邊是巍峨的嵩山,北邊的奔騰的黃河,一條洛水從鞏縣境內橫穿而過,地勢平坦,土質厚實,地下水位較低,便於建築大型陵墓。

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去世後,就被安葬於鞏縣塢羅河南側、西村北側新建的陵墓裏,陵墓的名字叫作永昌陵。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陵墓爲何很寒酸?

衆所周知,自秦漢以來,歷代皇帝的陵墓,都以規模龐大、陪葬物衆多聞名:

秦始皇的驪山陵,徵集了72萬囚徒,歷時39年修建而成,佔地面積達到了56平方公里,相當於70多個故宮。秦始皇陵墓裏有兵馬俑、青銅劍、石鎧甲、青銅鼎、金鳧雁等大量珍貴的陪葬物。

漢武帝則花費了54年時間來修建自己的茂陵。《晉書》記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爲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這是說漢武帝爲建造茂陵,動用全國了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茂陵的陪葬物之多,令人稱奇,赤林軍曾經在攻佔長安後,盜掘茂陵,茂陵中的寶物搬了幾十天后,還不到一半。

更誇張的當然是慈禧太后陵墓。慈禧太后陵墓修建耗時6年,花費500多萬兩銀子。1895年進行重修,又耗時13年,花費150多萬兩銀子。陵墓裏的葬物數不勝數,都是各種金銀珠寶、玉器等。

照說,以趙匡胤的功業來說,修建一座規模龐大、陪葬物衆多的陵墓並不過分,更何況,宋朝素以“富得冒油”聞名於世,不差這麼一點錢。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趙匡胤的永昌陵規模小得可憐。從現存的遺蹟來看,永昌陵的陵園東西寬231.6米、南北長235米,佔地面積約爲54000平方米。這點面積,也就相當於幾個足球場而已。

至於永昌陵的陵臺就更小了,它的底邊長爲48—55米,高爲14.8米。不客氣地說,現在農村裏挖一口大一點的池塘,挖出來的泥土都可以堆出這樣規模的陵臺。

那麼,永昌陵裏的陪葬物一定會有很多奇珍異寶吧?不存在的。永昌陵裏的陪葬物,無非是一些玉圭、佩劍、冕、翠衣、明器等尋常之物,最貴重的是棺槨裏着一條晶瑩剔透的玉帶,那是趙匡胤在生前喜愛之物。此外,就是許多用石頭雕刻的石獅、石象、瑞禽,以及文武官員塑像等。與秦始皇、漢武帝、慈禧太后那些琳琅滿目、價值連城的陪葬物相比,永昌陵裏的陪葬物可以用“寒磣”兩個字來形容。

當然,永昌陵儘管規模不大,陪葬物簡陋,但到底是皇帝的陵墓,在北宋時期依然有人看守,不允許尋常人等擅自進入。不過,在1127年“靖康之變”時,金軍對包括永昌陵在內的北宋“七帝八陵”進行了洗劫,將皇帝的棺槨挖出來,拋屍荒野。到了元朝時期,朝廷爲了斷絕漢人對宋朝的記憶,更是將這一帶犁爲廢墟。石頭雕刻物無法損毀,有幸保留下來。

這些做法,不但毀掉了永昌陵,還讓守陵人沒有了存身之處。隨着時間的流逝,永昌陵就淪爲無人看管的地步,連盜墓者都不願意光臨。

正因爲無人看管,永昌陵的周邊成爲了當地農民的麥田。春天到了,麥苗青青,一片綠油油的景象;秋天到了,麥浪滾滾,金光閃閃,涌動着豐收的喜悅。趙匡胤在生前是坐擁天下的皇帝,在死後卻見證了農民辛勤的勞作和沉甸甸的收穫。真是一種饒有趣味的對比。

目前,永昌陵作爲趙匡胤的陵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從外地慕名而來。陵園沒有圍牆,全天開放,而且一律不收門票,實行免費參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