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曹操爲什麼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

曹操爲什麼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爲什麼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也許從三國演義中曹操對張鬆的態度可以瞧出一些端倪出來。話說道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

那張鬆了許都館驛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見曹操,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那曹操因爲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又見得那張鬆生的人物猥瑣,再算上張鬆出語頂撞,更加不喜,遂拂袖而起,轉入後堂。後楊修問難於前,曹操興兵張揚其後,結果險些斬張鬆於陣前。導致了鬆自思曰:“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曹操,誰想如此慢人!(其實歷史記錄如下:璋復遣別駕張鬆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鬆,鬆以此怨。)由此不由得嘆息了一聲,曹操立時喪失了統一天下的絕妙好時。

曹操爲什麼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

讀到此時,不由得想起,這時的曹操已非是官渡前的禮賢下士的曹操了,更不是赤壁前的求賢若渴的曹操,而是大破馬超後傲睨得志的曹操,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一掃官渡尷尬,赤壁慘敗的窘境了,而是恢復到當年率戰屢勝的曹操了。而關鍵是這個時候的曹操對待人才的看法已經大變了,他淪落到跟孫劉對龐統的態度一樣了,先是三天不見,見了後又是以貌取人,而後以才壓人,最後是是驕傲自負,企圖以武壓人,但這樣的結局就是把益州拱手送給劉備,形成了鼎足之勢,由此可見人才之意義,真是一人可興邦,一人可喪邦。

可是仔細思考一下爲什麼同樣是曹操,對人才的看法爲什麼有如此大的變化那?從表面的看法是客觀條件上,官渡,赤壁時候,曹操正是用人之時,而大破馬超後,曹操感覺天下半數以定,以至於到達了”無事少出“的地步。可是深入探求,卻不是那麼簡單,雖然客觀環境上曹操從戰略形勢上變化很大,但其實深求其主觀上曹操已經失去創業初始那種求才若渴的銳氣。想想同樣是三國人物,劉備在新野小縣初遇孔明的時候,正是懷着併吞天下的銳氣,而當赤壁後,鼎足之勢逐漸呈現,自己也逐漸安穩,遂對同樣大才的龐統卻冷落有嘉,而那江東孫權同樣也是如此,初期守業未穩,建聚賢館誠招天下英豪,而赤壁大勝後,內外安定,頓失爭取天下的銳氣,感覺自己進退猶可,於是對賢才也並非是特別看重了。這真引證一句俗語:國無外患國恆亡。真是外界壓力一旦消失,創業者頓失創業銳氣。真爲是創業者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