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的戚家軍是怎麼組織和訓練的?

歷史上的戚家軍是怎麼組織和訓練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戚家軍是怎麼組織和訓練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歷史上的戚家軍是怎麼組織和訓練的?

戚繼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率領由自己親自招募和訓練的軍隊,即敵我雙方都稱之爲的“戚家軍”,在東南沿海一帶,平息了長達數十年的倭寇之患,是明朝中後期打擊入侵之敵,保衛國防的中堅力量。但令人嘆息的是,他晚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憂憤而死。

(一)將門之子壯志凌雲

明代的規矩,有功勞的官員逝世後,經朝廷特許,可以由其後裔世襲生前職位,明以前朝代所謂的“恩蔭”就是這意思。戚繼光的先祖戚祥,曾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戰死在沙場,是開國功臣。因此戚繼光的上幾輩人世襲正七品職別的登州衛(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

戚繼光從小聰明伶俐,將門之後雖以習武爲主,但他也同時研習文學經史。其私塾老師在父親戚景通面前誇獎他的文章寫得好,還說“這娃娃前途遠大,將來肯定能夠爲你家門戶增光添彩”。

戚繼光十三歲那年,父親戚景通想檢驗一下兒子的志向,就問他將來如何做人?戚繼光脫口而出:我打算當霍去病和岳飛那樣的英雄人物。父親不由得含笑點頭。後來母病亡父親多病,生活舉步維艱,有時甚至到了斷炊的地步。儘管生活如此困難,但他仍堅持關心國家時局和研究兵法。十六歲參加山東鄉試,考中了武舉。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危的父親把戚繼光叫到牀前,要他立即起程到京城去辦理有關繼承父輩職位的手續。戚繼光擔心父親,不肯北行。父親怒道:凡能有成就者肯定都是下了一番苦功的。要珍惜世襲之職,它對你將來的發展有好處。

戚繼光只好告別病中的父親出發。沒過幾天父親就去世了。是年17歲的戚繼光做了登州衛指揮僉事。他寫了一首五言絕句勵志: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二)威震東南大顯神威

他每天處理完公務就閉門讀書,深入研究歷代著名軍事將領用兵的得失,這對於他日後成爲一個軍事大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政績和戰績卓著,九年後提升他爲都指揮僉使,負責防禦山東沿海來襲的倭寇,又過一年調任浙江任都司僉事。

他每到一處,鞏固防禦設施,加緊訓練士兵,當地的海防很快得到了鞏固。因功因才,他得到總督胡宗憲的賞識,推薦他任參將。

他擔任參將不久,參加慈溪縣龍山所的戰鬥,有上萬兵力的明軍抵擋不住只有幾百倭寇的進攻,被打得丟盔卸甲狼狽潰退。他急中生智,趕快跳到旁邊一塊高高的石頭上,快速連發三箭,射倒了三個倭寇頭目,敵人才嚇得停止進攻。他又趕快組織潰逃的明軍反攻,纔將敵人全部趕跑。

這次戰鬥給戚繼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爲現有的軍隊已腐敗不堪,沒有戰鬥力,再多也不管用,只有另組新軍才行。他向總督胡宗憲呈送了一份書面意見,要求由他自己在浙江招募三千新兵並親自訓練,最多三年就能有效地打擊敵人。但意見書交上去後久久沒有回覆。

戚繼光毫不氣餒,再送上去一份。胡宗憲把意見書丟在地上,說“練兵的事我也想過,要是能練,還輪得到戚繼光現在來創業建功嗎?”胡的幕僚提醒他,年輕人有此心,是一件好事,不妨讓他試一試。

胡宗憲覺得有道理,就撥了三千士兵,讓戚繼光去訓練。雖然這三千士兵基本素質差勁,一言以蔽之,基本上是懶漢兵痞,但戚繼光不爲他們叫苦連天所動,堅持嚴格要求和訓練。一個月後,在圍剿倭寇在山東巢穴之一的岑港戰役中,戚繼光率領導的這三千士兵,雖然發生了幾起敗壞軍紀、厭戰的事,有些差強人意,但總的來說作用發揮得不錯,是最先攻進敵巢穴的。

戚繼光大喜,覺得自己的思路正確,於是向胡宗憲第三次提出訓練士兵的建議,並要求不用撥兵來的方式,而是由自己出面去招募新兵。胡宗覺得戚繼光練兵的確有一套,批准了他的建議。

戚繼光招募和訓練士兵有一套獨特的方法:

一是嚴格按照出身、履歷、體格、武藝等條件全面綜合考慮,招募思想純樸、勇敢堅強、年輕力壯、練武基礎好的工農子弟。

二是創立兵營,在軍中設置帳篷,準備好軍用物資和用具,可以隨時行動。

三是進行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嚴格訓練,口號是訓練士兵不講仁慈,因爲敵人不會對你講仁慈。訓練內容有隊形、格鬥、體能和陣圖。戚繼光十分重視整體的威力,整體的威力通過陣圖表現出來。

幾個月過去了,戚繼光把這支部隊訓練成了鐵軍,經批准後來又增募了三千多人,總數達到了七千人。“戚家軍”轉戰東南沿海的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戰必勝,攻必克,打得倭寇望風披靡。在臺州一役,斬敵數千,生擒倭寇頭目兩個,“戚家軍”僅陣亡三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廣東的倭寇與當地土匪勾結,兵力達到數萬人。奉朝廷詔令,戚繼光率部進入廣東,採取以打擊倭寇爲主、對當地土匪剿撫並舉的方針。經過數次艱苦的戰鬥,殲敵三萬多人,將廣東一帶的倭寇土匪全部殲滅,恢復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隨着東南沿海一帶倭患的平息,此時北方的形勢緊張起來了。遠在大漠深處的前朝殘餘勢力趁明朝內憂,紛紛南下騷擾邊境,軍情緊急時敵騎兵部隊到達了喜峯口和居庸關。朝廷詔令戚繼光北上鎮守邊陲,並升任他爲太子太保、左都督。

戚繼光率部晝夜兼程到達後,加緊修築長城和烽火臺,堅持訓練,嚴陣以待。敵人見無空子可鑽,只好打消了南下的念頭。如今北京及山海關一帶的長城,就是戚繼光負責修建的,在當時起到了極大的防禦作用。

(三)一代名將憂憤猝死

筆者認爲,作爲有大功於國的一代名將戚繼光,他的悲慘人生結局,是由萬曆皇帝朱翊鈞的亂作爲造成的。

張居正是明王朝的一代名相,生前十分看重戚繼光,對人說有戚繼光這樣傑出的軍事將領來統兵打仗,根本用不着懼怕倭寇。

朱翊鈞是張居正的學生,沒當皇帝前和當上皇帝后,都十分害怕他的張老師,就如現在所用的形容語“叫站就不敢去坐”。

是朱翊鈞心胸狹窄有了報復心理,或是張老師教育方法上存在問題,這些本文就不進行具體分析了。

反正張居正病逝後,萬曆皇帝朱翊鈞對張居正就大搞“秋後算帳”,不僅整張居正的家人,也整與張居正關係密切的人。

有些不安好心的人攻擊戚繼光,說他率領的部隊只是偶爾打勝仗,並非百戰百勝。他是在沽名釣譽,騙取褒賞。朱翊鈞藉此機會把張居正看重的戚繼光貶職,逐出朝廷,調到已無戰事的廣東任閒職。

戚繼光有自知之明,感到再留戀祿位就會凶多吉少,於是主動提出退休,朱翊鈞想都不想一下,立即硃筆揮批“同意”。

退休在家的戚繼光每天在家喝悶酒,不與家人說話,有時也偶爾自言自語地流淚和嘆息:我不是爭功之人,但不能中傷我啊!我在東南沿海作戰數年,消滅了幾十萬敵人,身上負傷十多處,這些都成了我的罪過嗎?萬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家逝世。

封建朝廷是殘忍寡恩的,但歷代後人永遠不會忘記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豐功偉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