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司馬懿明明政變成功,爲何卻不敢稱帝呢?

司馬懿明明政變成功,爲何卻不敢稱帝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謀士是封建王朝必不可少的人物,他們往往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有時一個計策就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堪比千軍萬馬。謀士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而在三國的衆多謀士中,最出名的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不過諸葛亮最終還是沒能拼得過一直隱忍的司馬懿,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一死,司馬懿猶如困龍昇天,一路扶搖直上,還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並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成功奪取了曹爽的軍政大權,此後一國軍政盡握於他手中。

司馬懿明明政變成功,爲何卻不敢稱帝呢?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按理說,司馬懿當時已經手握住了整個國家的軍政,完全可以自封爲帝,可是他卻並沒有這樣做,這又是爲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司馬懿明明政變成功,爲何卻不敢稱帝呢? 第2張

第一,當時的國情並不允許他這樣做。雖說司馬懿輔佐了曹魏四代君主,可以說是曹魏強盛時期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用了五十年的時間努力打拼的基業,根深蒂固的長在了曹魏身上,在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時,曹氏宗親的勢力猶在,司馬懿也是運用計謀才奪取了曹爽的軍政大權。雖然後期曹氏宗親被打壓,但他們的力量還是存在的,爲了避免國家內亂,司馬懿也是做出了一些妥協。

第二,社會文化因素。三國時期對於文化程度是較爲重視的年代,大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哪怕是能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也不願意去謀朝篡位,更何況是一直學習禮義廉恥、擅長隱忍的司馬懿。所以,司馬懿一直都恪守着忠君報國的思想,寧願一世都爲曹魏大臣,也不願自己戴上謀朝篡位的帽子

第三,身體因素。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是公元249年,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是71歲的高齡了,而這個年齡在古代可以說是高壽了,所以司馬懿心裏很清楚,就算是自己稱了帝也熬不了幾年,更會因爲曹氏宗親的反抗,給自己的後代帶來災難。

第四,外部因素。這個時期的三國其實還沒有完全統一,熟讀三國的人肯定也知道三國的蜀魏吳一直是一會兒強一會兒弱,完全靠的是謀士。如果蜀吳兩國再出現一個諸葛亮或是陸遜,只要魏一動亂,誰勝誰敗還不一定。況且,這也不符合司馬懿的性格,雖然司馬懿在世時沒有稱帝,但是他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卻比當時的皇帝還要厲害,稱不稱帝其實對他來說已經都沒有那麼重要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