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夷陵之戰只是戰敗,爲何劉備突然就病死了呢?

夷陵之戰只是戰敗,爲何劉備突然就病死了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在221年四月稱帝(昭烈帝),國號漢(史書一般稱之爲蜀、西蜀或蜀漢),定年號爲章武,立劉禪爲皇太子,以諸葛亮爲丞相,許靖爲司徒,張飛爲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趙雲爲翊軍將軍。

夷陵之戰只是戰敗,爲何劉備突然就病死了呢?

荊州的失守,對劉備是一個沉重打擊,不僅使原來準備分兵兩路北取中原的計劃破產,而且失掉了一個重要戰略地區。

劉備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決意奪回荊州,稱帝后不久(同年七月),便親率 五六萬大軍,東征孫權。

01、東征孫權

對於劉備的東征,在蜀漢內部,有些人是持異議的。如趙雲就曾對劉備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我們先滅掉曹魏,孫吳自然就會降服。現在曹操雖死,但曹丕篡漢,應當利用人們對篡漢不滿的情緒,早日出兵佔據關中,控制黃河、渭水上游,討伐凶逆。關中、關東地區主張正義的人,一定會帶着糧食趕着馬車來迎接王師。因此,不應把曹魏擱在一邊,先和孫吳爭戰。戰爭一起來,一時解決不了,將造成不良的後果。”

趙雲這一先進兵討伐頭號敵人曹魏的意見,是可取的。但劉備聽不進去,他奪回荊州的決心下定了。

這時的孫權,對曹魏則抱着靠近的態度。曹丕稱帝后,孫權立即派人祝賀,並將投降關羽後落在自己手中的魏將於禁送回許都。曹丕封孫權爲吳王。

孫權稱臣於魏,是爲了爭取時間,穩定新佔荊州的統治,免得曹魏進攻自己;當蜀漢進攻時,希望曹魏能保持中立,防止兩面受敵。因此,當曹魏使臣攜帶吳王的印綬來到東吳時,孫權表示非常歡迎。他對部下說:“以前劉邦也接受過項羽的分封,當漢王,這是權宜之計。現在曹丕封我爲吳王,又有什麼不好呢?”於是接受吳王的封號,定年號爲黃武。

對於蜀漢的進攻,孫權是做了一些準備的。他把都城從建業遷到長江中游的武昌(今湖北鄂城),以便於扼守荊州;又任陸遜爲鎮西將軍,統領李異、劉阿等進駐巫縣(今重慶巫山)、秭歸(今湖北秭歸),加強西線防務。他還派使臣到蜀漢,要求重歸舊好,劉備不同意。

劉備率軍東下後,孫權任命陸遜爲大都督,率領朱然、潘璋、韓當、孫桓等大將及戰士五萬人,西上拒敵。

02、張飛之死

夷陵之戰只是戰敗,爲何劉備突然就病死了呢? 第2張

劉備率軍出發時,派人送信,調駐守在閬中(今四川閬中) 的車騎將軍張飛,領兵萬人到江州(今重慶)會合。張飛雖然作戰勇猛,有萬人敵之稱,但性急如火,而且對部下態度粗暴, 動不動就鞭打士卒,引起部下對他的不滿。

劉備曾勸誡張飛說:“你刑殺過分,又經常鞭打健兒,還讓他們不離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劉備要張飛改變對部下的態度和提防左右生變,張飛不聽。 這次張飛領兵出發時,帳下將領張達、範強伺機將他殺害,帶着他的首級,投奔孫權去了。

張飛被殺的消息傳來,劉備更加震怒,繼續領兵東進。當劉備到達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時,孫權又派遣使者前來求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當時任孫吳南郡太守,也寫信給劉備,勸他解仇繼好,停止用兵。劉備不聽。

蜀漢軍隊的先頭部隊,在將軍吳班、馮習率領下,首先打敗吳軍李異、劉阿部於巫縣,然後進兵秭歸。當劉備從秭歸領兵出發時,治中從事黃權諫阻說:“吳人悍戰,而且我們水軍順流東下,進易退難,我請求當先鋒同敵人較量,試探其虛實,陛下應該爲後鎮。”

劉備不聽,以黃權爲鎮北將軍,督長江北岸諸軍,防備魏軍進擊蜀軍側翼,自己親率大軍在南岸沿山勢東進。劉備還派馬良到沅水流域"蠻族”地區,爭取他們出兵配合。武陵郡的少數民族首領沙摩柯率衆北上,協助劉備作戰。

03、猇亭對峙

222年二月,蜀軍進至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北岸)設立了大本營。前部則到達夷道(今湖北宜都),將孫權侄兒孫桓率領的一部分吳軍包圍了。

當時,吳軍的一些將領要求主動迎擊,但陸遜考慮到蜀軍來勢很猛,數量又不少,強攻硬打是要吃虧的。他對諸將說:“劉備舉兵東下,銳氣正盛,而且憑藉高處,據守險要,很難一下子攻破,即使攻破,也難以獲得全勝。如果出擊不利,影響大局,問題就嚴重了。現在我們可以獎勵戰士,多多出謀劃策,等待形勢的變化。蜀軍是沿山地行軍的,兵力難以施展,自然要拖得很疲乏,我們可慢慢抓住他的弱點對付他。”

於是,陸遜採取了先讓一步,後發制人的作戰方針。他命令吳軍退出山地,將幾百裏的崇山峻嶺讓給蜀軍,把部隊集中在猇亭地區。

劉備對於陸遜這樣的對手,沒有放在心上,他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東西一線,安下了許多營寨,分散了兵力。

當劉備派兵挑戰時,陸遜堅守營寨,就是不出戰。雙方在猇亭對峙達六七個月之久。蜀軍被阻在猇亭夷道一線,一直找不到同吳軍決戰的機會,運輸困難,天氣漸熱,鬥志逐漸渙散,士氣越來越低落。

這時,劉備放棄了“水陸俱進”的有利條件,將水軍移到陸上,命令軍隊在山林中安營紮寨。於是,陸遜決定反攻蜀軍。

對於陸遜決定這時反攻,手下的一些將領困惑不解,說:“進攻劉備應當在他初入境的時候;現在已經讓他深入五六百里,拒守已經有七八個月,一些要害的地方,他已經加固守備。這時進攻一定是不利的。“

陸遜回答說:“劉備是一個狡猾的敵人,經歷多,見識廣,他的軍隊開始集結時,各方面考慮得很細緻,士氣也旺盛,我們不應該同他們硬拼。現在他們在這裏駐紮了很久,沒有得到進攻我們的機會,兵士已經疲勞,鬥志已經消沉,策劃不出什麼好計謀。 所以,現在正是我們發動進攻,打敗蜀軍的好時機。”

諸將認爲說的很有道理,決心在反攻中取勝。

04、火燒連營

爲了做到有把握,陸遜先作試探性的進攻。他先攻蜀軍一個營寨,結果失敗了。但是他卻從這次交鋒中摸到了蜀軍的弱點,想出了打敗蜀軍的辦法。他命令戰士每人都帶一把茅草,到達蜀營外,在放火的同時,猛攻蜀軍,結果很成功。

接着,他率領諸軍,全線出擊,用同樣的辦法,連破四十餘營,殺死蜀將 馮習、張南和"蠻族”首領沙摩柯。蜀將杜路、劉寧等被追得無處可逃,只好投降。在夷道包圍孫桓的蜀軍,也潰逃了。

劉備率領殘兵敗將,登上夷陵西北的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不給他喘息時間,集中各路兵將,四面圍攻,結果蜀軍潰敗,被殺死一萬多人。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黑夜衝出重圍,逃歸白帝城。

這一仗,劉備人馬大部分損失掉,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喪失殆盡,元氣大喪。劉備又是羞愧、又是怨恨地說:“我竟至爲陸遜所折辱,豈不是天意!”

不久,在江北的黃權,由於道路被截斷,回不去蜀漢,被逼之下,率衆投降了曹魏。蜀漢有關官員請求扣押黃權妻子。劉備說:“不是黃權辜負了我,是我辜負了黃權,沒有接受他的勸告。”對待黃權家屬,仍如同往常一樣。

戰爭結束後,孫桓見到陸遜,稱讚說:“以前我被包圍時,埋怨你不派兵相救,如今大獲全勝,才知道你的指揮調度,實在有方啊!“孫權當然更高興,加封陸遜爲輔國將軍,領荊州牧。

05、白帝城託孤

劉備逃回白帝城之後,吳軍的一些將領如徐盛、潘璋等主張乘勝追擊,捉拿劉備。孫權詢問陸遜的意見,陸遜考慮到曹魏雖然外示友好,內裏實有奸心,很可能乘機襲擊東吳後方,不宜深入蜀境,便建議孫權下了退軍的命令。

劉備逃歸白帝城後,改魚腹(縣治白帝)爲永安,自己駐在這裏,命趙雲來這裏守護。

劉備慘敗的消息傳到了成都,諸葛亮大爲震動,他嘆息說:“如果法孝直(法正字孝直)不死,一定能夠勸阻主上(指劉備)東征,即或東征,也不致遭到這樣的慘敗。”

這說明諸葛亮原來在伐吳的問題上,並沒有持堅決反對態度。因爲荊州的丟失,影響他的整個戰略部署,他是不甘心的,他不能以放棄荊州爲代價,來維持吳蜀聯盟關係。他以爲,劉備的東征是可以取得勝利的,沒想到結果竟造成這樣的局面,於是想起法正,來了一個事後嘆息。

夷陵之戰結束後不久,曹丕果然發兵進攻東吳。原來曹丕想利用孫權有賴於曹魏的時候,加強對東吳的控制。

他要求孫權送兒子孫登到洛陽作人質,以表示忠心,還索取大量珍寶等貢物。孫權對曹丕物質上的要求儘量滿足,索要的貢物,一一湊足奉獻。但對送子入質,孫權則以“孫登年幼,不宜入洛”爲辭,婉言拒絕。

222年九月,曹丕以孫權不送質子、不聽命令爲由,親率大軍南征。面對曹魏大軍的進攻,孫權一方面調兵遣將,分路迎擊;一方面派使臣到蜀漢求和。兵敗之餘,無能爲力的劉備,既擔心孫權的繼續進擊,又擔心曹魏滅掉東吳,對自己不利,便同意了孫權的和議,派使者往東吳覆命。

雖然吳蜀雙方講和了,但猇亭之戰的慘敗,對劉備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不僅荊州沒有奪回來,而且使蜀漢的元氣大傷。憂心忡忡,加上年老和過度勞累,終於使他一病躺倒了。

223年二月,劉備自知不久於人世,便派人去成都將丞相諸葛亮請到白帝城來,安排後事。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幹,比曹丕高十倍,必定能夠安定國家,成就大業。假如嗣子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嗣子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

諸葛亮說:“我一定竭盡全力,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

劉備又告誡劉禪和另外幾個兒子說:“我死之後,你們要把丞相看作父親一樣,和他共同治理蜀漢。“四月,劉備死於白帝城永安宮,終年63歲。

劉備還給劉禪留下了一個遺詔,其中有這樣的話:“人活50歲就不算是短命,我已60多歲,死了沒什麼可遺恨的,只是非常掛念你們兄弟。你們一定要奮勉,不可懈怠。凡事不能以爲是小惡就去做,也不要以爲是小善而不去做。你們要努力學習,可閱讀《漢書》、《禮記》;閒暇時要看諸子及《六韜》、《商君書》,可以增長人的智慧,鍛鍊人的 意志。聽說丞相已把《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抄寫了一遍,你們可以向他請教。”

劉備這樣的託孤,在歷史上是少有的,這說明他對諸葛亮的器重和信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