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有哪些?誰的權力更大呢?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有哪些?誰的權力更大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殷商王朝時期,“宰”這個文字第一次出現,它所代表的含義是“支持”;春秋戰國時期,“相”字出現,最早的含義爲“輔助”。因此宰相的含義是“輔佐天子、統領百官”,是中國歷史上爲官者權利、地位、名利的象徵。

很多看官對戰國的歷史比較瞭解,秦掃六合,統一中原大地。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有哪些?誰的權力更大呢?

注意,這裏設置的是丞相,而並不是宰相。秦統一六國後,設立了“三公九卿”,這裏的三公爲:丞相:最高行政長官,掌承天子,助理萬機,權力非常大;太尉:掌管全國兵馬軍事,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軍事長官;御史大夫:檢查百官,協助丞相。

三公的權力都是非常大,實際上,他們已經是最早意義上的宰相。西漢時期宰相在秦朝的三公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

第一:名稱改變

太尉改成大司馬。漢武帝時期廢除太尉(軍權),設立大司馬;丞相改成大司徒。漢哀帝時期改丞相爲國相,也叫大司徒;

御史大夫改成大司空。漢成帝時期改御史大夫爲大司空。所以三公更名爲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這三個官職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西漢宰相。

第二:實權變化

西漢時期,三公權力有所下降,在三公之上還偶爾設立太傅、太保、太師幾個虛職,沒有實際權力和職權,但地位卻很高。東漢初年,大司馬改爲太尉,大司空和大司徒改爲司空和司徒。東漢末年,看過三國的朋友應該知道,董卓自封相國;曹操廢除三公,自封丞相。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有哪些?誰的權力更大呢? 第2張

隋朝雖設有太師、太保、太傅和太尉、司徒、司空,但實際上都是虛職,沒有實權。同時隋朝設有門下省、尚書省、內史省、祕書省、內侍省,其中門下省、尚書省、內史省三省權利極大,是實際上的宰相。

唐朝依然實行三省首腦爲宰相,但有很多有才幹的官員被封爲“參預朝政”、“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銜名,這些官銜也屬於宰相。

北宋初期,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宰相,參知政事爲副宰相,樞密院掌管全國軍政,也屬於宰相。宋神宗時期,實行“元豐改制”繼續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度,設左右宰相。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中書省權力最大,中書省的最高長官官職中書令,但實際上是一個虛職,實際的宰相權利歸在中書令手下的左右丞相手裏明朝初期,中書省設置左右丞相,但後因宰相胡惟庸造反,朱元璋廢除幾千年的宰相制度,隨着時間推移,明朝出現了新的權利中心——內閣。內閣首輔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只不過名字改了而已。

清朝雖仍有內閣,但權利卻不高,在內閣之上,有一個滿族人的皇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康熙皇帝設置‘南書房’,成爲國家權利中樞;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從此之後,宰相制等同於廢除。

爲什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一定要設置宰相,有一定要慢慢廢除宰相制呢?因爲封建社會是世襲制,一般而言,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比較賢明,或者比較有作爲,但誰又能保證,開國皇帝的兒子、孫子、曾孫子依舊賢明呢?

一旦國家遇到一個昏庸的皇帝,那對國家的發展是非常沉重的打擊,所以,世襲制的封建王朝擁有宰相是非常有必要的,皇帝雖然是世襲制,但宰相可是有能者居,這樣一來,一旦皇帝昏庸,但至少還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宰相,能過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