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鬥,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鬥,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鬥,最後的下場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那些事兒

太平公主與侄子李隆基聯手,揹着哥哥李旦搞了一場政變,一舉剷除了韋后集團,完事後把李旦推上了皇位,皇權再次徹底迴歸到李唐手中。這就是唐史上的唐隆政變。

但是,由武則天挑起的女性參政議政的影響力仍未消除,此時最具實力的代表人物便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鬥,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與其說她是武則天的女兒,不如說她是武則天手中的一顆政治棋子。她一生經歷了兩次政治婚姻,經歷了數次權謀鬥爭,在武則天晚年逐漸成長起來,成爲繼韋后之後,唐朝女性最具實力競爭女皇的人選。

可惜,她的女皇夢被李隆基打碎了。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便感覺到了李隆基的咄咄逼人,最明顯的表現便是誅殺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年紀相仿,不僅私人關係好,而且她們曾爲了李唐江山共同奮鬥過,原則上,上官婉兒可以納入太平公主的勢力之下。然而李隆基殺入宮中,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將上官婉兒送上了西天。

由此可以看出,李隆基在唐隆政變開始時,便鎖定了兩個打擊目標,一個是韋武集團,另一個便是太平公主,這是令太平公主始料未及的。

當太平公主意識到李隆基的不一般時,她開始採取一系列的補救措施,以此來保持自己的地位。比如,拿上官婉兒來說事,她向皇帝哥哥李旦申訴,爲上官婉兒平反,唐睿宗同意了。這也就意味着另一個結果,那就是李隆基錯殺了上官婉兒。

從道理上講,當時李隆基已是太子,出於維護太子聲譽,怎麼也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太平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恰恰相反,她不僅大張旗鼓地安葬了上官婉兒,而且還散佈了一則重要流言,即“太子非長,不當立”。

從此,姑侄鬥法全面開打。太平公主憑着自己多年的政治經驗,在與李隆基的較量中並沒有吃虧,她主要吃虧的地方在於自己的姓別。

她是李唐王朝的公主,憑藉這個身份的確籠絡了一批追隨者,但尷尬的也正是由於公主身份,限制了她對大唐王朝指手畫腳的實際權力。

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同於母親武則天,武氏可以名正言順的輔政,因爲她是皇室李治的妻子;她還可以在丈夫去世後,以母親的名義替兒子把持家政,繼續將權力握在手中。這都是因爲武則天以“妻子”身份和“母親”身份去擅權,這是宗法制度所允許的,韋后也能擅權,也是同樣的道理。

太平公主的身份最終決定了唐睿宗李旦的態度,在妹妹與兒子的較量中,李旦在無形中還是傾向了李唐江山有法定繼承權的兒子李隆基。

因此,睿宗李旦面對姑侄兩人的爭鬥,態度忽左忽右,也透露出他的真實目的,有兩點:其一,他想借助太平公主的勢力打壓兒子李隆基,防止太子權力過大,衝擊他的皇位;其二,關鍵時刻拉兒子一把,以保證皇權的傳承不出現過大的波動。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後,他發現他根本駕馭不了這兩位實力派,兩個人的鬥爭致使朝政越來越混亂,從大唐王朝的前途命運出發,李旦選擇了退位,以此來加強李隆基一方的勢力。

李旦的這個決定讓太平公主備受打擊,儘管在太平的攪合下,太上皇李旦將大權仍握在手中,但從道義上講,如果她要奪權,這謀逆之罪是逃不了的。

當女皇不容易,武則天幾乎耗盡了大半生,當了28年的皇后,五年的太后,還賠了兒女們的幸福人生,爲剷除異己,大開殺戒,幾乎對李唐宗室來了個大清洗,最後於67歲高齡才當上女皇。

更何況太平公主的對手李隆基,遠比當時武則天的對手李顯李旦要強大得多。爲了當女皇,太平公主只能鋌而走險,那就是再發動一場政變。

公元先天二年七月初三,先天政變暴發,但發起者不是太平公主,而是李隆基。太平公主的政變安排得日程比李隆基晚了一天,或者說李隆基收到了密報,出於先發制人,他率先發動了政變。

李隆基從北到南一路廝殺,將太平公主的黨羽剷除,控制了李旦,還沒有來得及對付太平本人,她就已經出逃了,她知道自己敗了。

三天後,她從終南山又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李隆基爲她準備的是三尺白綾。事已至此,太平公主長嘆一聲,懸樑自盡,結束了自己充滿政治風味的一生,享年不到五十歲。

再接下來,太平公主的殘餘勢力也相繼被剷除,包括她的兒子在內,四個兒子,三個被處死,只有一個活了下來,這個活下來的兒子就叫薛崇簡。

爲什麼薛崇簡能活下來,這就涉及到太平的兩次婚姻。

太平公主的兩次政治婚姻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兒子,那麼薛紹有什麼背景,又有什麼資格能娶到倍受高宗與武后寵愛的太平公主呢?

說起來,太平是她的道號,從小她便順母親的意,爲了給外祖母修冥福,出家當了女道士,當然也只是個玩票的性質。

但是到了十二三歲,爲了躲避吐蕃和親,她倒是真的住進了專門爲她修建的太平觀,履行了受戒儀式,真的出家了。

這一住就到了十七八歲,作爲女孩子早該出嫁了。但是武則天忙着爭權奪利,一直未提太平還俗的事兒。

於是,太平公主主動出擊,提出要找駙馬,唐高宗便給她選定了薛紹。理由有三:

其一,薛紹的父親薛瓘,出身河東大族薛氏,也是駙馬,娶得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女兒城陽公主。薛紹如果娶了太平公主,就等於賈寶玉娶了林黛玉。

其二,薛紹的父母雙亡,嬌生慣養的太平公主,如果嫁過去至少不用再處理公婆關係的問題上多費心。

其三,薛紹本人年輕英俊,很可能討得了太平公主的喜歡。

但這些理由都不是關鍵,關鍵是這駙馬是唐高宗選的,薛紹所體現的是李唐利益,鞏固的是李唐的江山。

薛紹娶了太平,隨着武則天奪權之路的步步緊逼,作爲駙馬的他被迫捲入皇家的權力鬥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武則天在血洗李唐宗室的時候,儘管太平在母親面前苦苦哀求,但也只能爲薛紹求個全屍。薛紹被打了一百杖後,隨後扔進監獄裏餓死了。那一年,太平公主剛剛二十五歲。

然而,太平公主喪夫不久,武則天便給她張羅再嫁的事了,但有個前提條件,這位新駙馬他必須得姓武。武則天要改李唐爲武周,她必須要加強武家的力量,而太平公主就是一顆絕好的政治棋子。

原本太平二嫁選的是武承嗣,但是中途公主突然變卦了,最終選定的改嫁人選是武攸暨。理由可能有兩點:

其一, 前夫薛紹之死,可以說是武承嗣間接害死的。武承嗣炮製了“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寶石事件,正因此事件才引發了武則天要在洛水舉行受圖大典,要求李唐宗室全部到場,竟而引發了李唐宗室的集體造反,最後薛紹連累致死。

太平不會嫁給一個殺夫仇人。

其二,武承嗣熱衷於政治,離政治核心太近,更容易捲入政治漩渦,她不想第二任丈夫也步前任的後塵。

相比之下,武攸暨雖然也姓武,但是此人與武則天的親屬關係較遠,而且生性恬淡,沉穩敦厚,關鍵也是美男子一名。

所以,太平公主選擇武攸暨,從原則上也符合武則天的利益。於是,武則天在賜死武攸暨原配妻子之後,就讓太平公主帶着自己的子女嫁給了武攸暨。

薛紹與太平據史載生有二男二女,二男便是薛崇胤、薛崇簡,二女其中一位爲萬泉縣主,另一位不詳。

嫁給武攸暨之後,太平公主又生了兩雙兒女(也有說兩子一女),二男爲武崇敏,武崇行,二女其中一位爲永和縣主,另一位不詳。

太平公主一人有了兩種身份,既是李唐的公主,又是武家的媳婦,她的政治天平究竟該傾向哪方?她只能伺機而動,當武則天勢力強大的時候,她追隨討好母親,不惜將自己的男寵推薦給武則天。

隨着武則天晚年的到來,太平公主又傾向了李唐的江山,她參與了逼母退位的神龍政變,她還參與了驅除韋后的唐隆政變。

而她的子女們也隨着母親的政治立場左右搖擺,但是一個人除外,這個人就是薛崇簡。他曾奉母親之命參與了唐隆政變,主要負責與李隆基的聯絡工作,建立起了與李隆基的私人關係。

而當母親與李隆基反目後,他依然站在李隆基的一邊。可能的原因有三個:

其一,畢竟他的父姓家族忠於李唐王室,父親薛紹又死於武姓之手,而當時李隆基已是皇帝,支持李隆基就代表着支持李唐江山。

其二,可能在他骨子裏,與大多數男性一樣,並不希望唐朝歷史上再出現第二位女皇,這既是對封建秩序的挑戰,也不利於在大唐江山的穩固。

其三,可能他對李隆基的認識遠比太平公主要深刻,他看到了李隆基的潛能,畢竟李隆基的能力,出走唐朝,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能排得上號,薛崇簡只是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就這樣,他爲自己保留了存活的資本,在先天政變後,他被賜姓李,成爲太平公主唯一活下來的兒子。

那麼李隆基對薛崇簡有什麼特別優待嗎?答案是並沒有。太平死後,他便被移出了長安,出任蒲州別駕,安置於溪州(今湖南龍山)數年。

後又遭貶謫溪州數年,在其妻方城縣主武氏(武三思的女兒)病逝後,又做過袁州別駕,仕途之路坎坷,不僅沒有得到重用,而且至死也沒有回到長安。

薛崇簡的人生與母親一樣,一生伴隨在政治鬥爭中。幼年喪父,成年喪母,嫡親族人幾乎都被誅滅殆盡,中年又經歷了喪妻,最後客死異鄉,雖身爲皇親國戚卻演繹了一出悲劇。

由此可見,統治者的刻薄寡思,在政治鬥爭中“樹倒猢猻散”的殘酷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