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司馬遷爲什麼對李廣讚不絕口?

司馬遷爲什麼對李廣讚不絕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遷爲什麼對李廣讚不絕口?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李廣是西漢時期有名的將領,歷經了文、景、武帝三朝,奈何三朝元老,一生與匈奴作戰,卻一生沒有封侯。

司馬遷爲什麼對李廣讚不絕口?

西漢之後,多少文人墨客爲李廣不值,感慨他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飛將無時命,庸奴有戰勳”……

被後人尊稱爲"史聖"的司馬遷,對李廣的記載也是多溢美之詞,當李廣的孫子李陵因爲投降匈奴而遭到權臣聲討,唯有司馬遷一人爲辯白求情,結果司馬遷被判宮刑。

不論是在史書裏還是在工作中,司馬遷對李廣的同情溢於言表。

那麼李廣到底是因何能得司馬遷的青眼呢?

首先,是李廣人格魅力征服了司馬遷。

李廣是一個身先士卒的將軍,所有跟隨他的士兵都心甘情願爲他出生入死,在對匈作戰的過程中,李廣總是衝在最前面的人,這樣的將領是可以得到士兵的敬服的。

不僅作戰勇猛,李廣還是一個體恤士兵的將軍,他愛兵如子。

行軍過程遇到糧食水源短缺的時候,路上看見有水源,他總要等全軍的士兵都喝上水了,他自己纔會去喝水,糧食押運到軍中的時候,他一定要讓全軍的士兵都吃飽了,他自己纔會進食。

這就是李廣跟士兵的相處之道,他無疑是一個好將領。

在領兵方面,李廣也從不苛求士兵,在軍隊整飭駐防的時候,李廣從不要求隊形和陣勢,他都是讓士兵們自由休息,晚上也不安排士兵守夜值班。在文書寫作方面,他也很體恤士兵們文化程度不高的缺點,對文書的格式內容要求不高。

這樣一個戰場上身先士卒,戰場下關愛士兵的將軍,哪個士兵會不愛他呢?

李廣無疑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司馬遷對他高看一眼也是可能的。

其次,李廣的懷才不遇跟司馬遷的際遇相似,讓司馬遷產生了同病相憐之感。

李廣是一個有才華的將領,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漢文帝時期,李廣還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年輕人,剛剛加入軍隊,就在對匈作戰的大小戰役中斬殺了無數匈奴人的頭顱,獲封漢中郎,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

當時漢文帝還稱讚他,如果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後來在,齊國之亂中,李廣跟着周亞夫又立下了大功,在與匈奴作戰的過程中,李廣總是衝鋒在前,在對匈作戰的過程中,李廣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勇猛和果敢。

奈何,在文景時期,對匈奴是採取懷柔政策,李廣空有一顆滅匈奴的心,卻於國政無益,一身鐵膽雄心並無舞臺施展。

到了武帝時期,總算對匈奴採取主動進攻的政策了,但是李廣卻已經老了,武帝手中握有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員猛將,對年邁的李廣自然不太信任,而且李廣歷經兩朝,德高望重,總不好對李廣委任太過危險的任務,所以在對匈作戰的過程中,漢武帝並沒有把軍隊大權交給李廣,而是給了自己的小舅子衛青。

因此,當李廣要求衛青讓自己跟匈奴正面交鋒的時候,衛青想起武帝的囑託,不能讓李廣遇險,所以,衛青沒有同意李廣的請求,而是讓李廣領軍從側面夾擊匈奴。

李廣卻在暴風雪中迷失了道路,差點貽誤戰機。

因爲這件事,李廣羞愧難當,當衛青要撰寫戰情報告彙報武帝的時候,李廣覺得自己無顏面對武帝,竟選擇拔劍自刎。

一生都在跟匈奴作戰,卻在最重要的時機中差點貽誤了戰機,時運不濟已經不足以形容李廣的命運了。

而司馬遷從小跟隨父親走遍名山大川,以寫史書爲己任,卻因爲在朝堂上幫李陵說了幾句話就被投入監獄,還遇到酷吏折磨。

在面對死刑和宮刑的抉擇時,司馬遷爲了寫史大任,毅然選擇宮刑,苟且偷生,只爲完成這本父親交託下來的《史記》。

一段生不如死的時光,劫後餘生之後的生活卻是遭人恥笑和白眼的屈辱,即使如此,司馬遷依舊義無反顧,強忍身心的劇痛,完成這部“史家絕唱”。

這樣的人生經歷跟李廣一樣,一生爲匈奴而戰,卻在老邁之際遭遇人生的重大挫折,不同的是,司馬遷忍受了下來,而李廣無法忍受這樣的屈辱,選擇自刎而亡。

用筆記錄歷史的司馬遷對過往的歷史人物,總是能夠感同身受,比如屈原和孔子,他們的鬱郁不得志常常讓司馬遷同情不已。

因此,司馬遷非常同情李廣的遭遇,但他的記錄始終是公正客觀的,可能因爲同情而對李廣的生平會多付諸筆墨描繪,不知不覺中也夾雜了一些情感在裏面。

第三,跟李廣同時代的衛青、霍去病雖然戰功赫赫,但是他們的起用皆因裙帶關係。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因爲衛子夫才能得到重用的機會,衛子夫是漢武帝的寵妃,當然衛青和霍去病是有真才實幹的,他們不是無能之輩。

但是他們畢竟不是靠軍功一步步白手起家的,他們是因着衛子夫的關係,才能一步登天的。

李廣卻完全是依靠自己,沒有任何人脈關係,從一個小兵,一步步成爲大將軍,在事業上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才攢到的軍功和地位。

而衛青和霍去病他們的運氣好得不像話,因爲漢武帝給了他們機會,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一戰成名天下知。

相比起李廣,那真是時運不濟。

故而,跟霍去病和衛青比起來,司馬遷自然對李廣更加青睞,因爲李廣符合一般人成功的標準,普通人哪有那麼多的好運氣。

同時,也正因爲如此,李廣的自刎才更加讓人惋惜。

結語:

儘管從戰績上來說,可能李廣不如衛青、霍去病一樣那麼轟轟烈烈,但是在對匈作戰的戰場上,李廣一生兢兢業業,保衛大漢朝的疆域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奈何時運不濟,晚節不保,李廣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選擇自刎。

就如在烏江邊上自刎的項羽一樣,無顏面對父老鄉親,只能選擇逃避。

自殺也是一種逃避現實。

相比較之下,選擇宮刑的司馬遷是比他們更加有勇氣的真漢子,爲了父親的遺志,爲了一部史書,他甘願選擇屈辱的人生,直面父老鄉親的嘲諷,直面自己身體的殘缺,因爲他必須要成就自己強大的意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