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武帝是怎麼用人的?漢武帝的用人哲學!

漢武帝是怎麼用人的?漢武帝的用人哲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是怎麼用人的?漢武帝的用人哲學!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漢朝建國那會兒,由於連年的征戰國力非常虛弱,據說皇帝出行的時候連四匹同色的馬都湊不齊。因此,前幾任皇帝一直奉行休養生息的利民國策,經過70多年的勤政積累,漢武帝上位的時候,國庫已經相當充實,長安的馬達四十萬之多。

兵強馬壯,還有糧餉。年少氣盛的漢武帝雄心勃勃,不僅想打敗不停來犯的匈奴,還想做一個萬邦來朝的皇帝。人力有時窮,想要完成這樣龐大的目標,肯定需要藉助各種人纔去一步步實現。

漢武帝是怎麼用人的?漢武帝的用人哲學!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出身草莽,漢初的時候一直奉行着黃老清靜無爲的思想。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種寬鬆的思想已經演變成了惰性。朝廷上的官員大都尸位素餐,反倒地方諸侯豪強很積極的兼併土地,頗有幾分尾大不掉的趨勢。

攘外必先安內,漢武帝重用的第一種人就是執行力強的人。竇太后去世後,終於掌握大權的漢武帝採用主父偃的建議,實施推恩令試圖用法治來削減地方諸侯國的勢力,一步步削弱地方豪強貴戚。

遭受打壓的地方豪強極力反抗,執行力低的官吏很難把漢武帝的命令實施下去。只說不幹,再好的計劃都只是空想。漢武帝培養提拔了一大批執行力強的人,去嚴格實施自己制定的法律。比如張湯這個有名的酷吏,一生參與無數大案,辦事的時候毫不手軟。

漢武帝在瓦解諸侯國平定內部的同時,也在積極的尋找第二種人,戰鬥力強的人,也就是能幫他開疆拓土保家衛國的人才。漢武帝時期非常重視武將的培養,他愛惜將才,有功重賞,有罪輕罰。

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漢武帝派公孫敖,李廣,衛青等人率兵分四路反擊。其中公孫敖敗亡了七千多士兵,事後漢武帝只是將他貶成平民,讓他把作戰的經驗傳授給其他將領。

李廣被俘虜後逃了回來,對於這樣的敗軍之將漢武帝都沒有直接誅殺,也只是貶成平民,等到再次作戰的時候,又重新啓用委以重任。

四路軍隊,兩路敗亡,一路無功而返,只有衛青率領一萬騎兵,憑着冷靜果斷的素養,深入敵軍直搗黃龍,帶着700多俘虜凱旋而歸。嚴格來說衛青這場勝利並不算大勝,只是一場具有象徵意義的首勝。但是漢武帝卻直接冊封衛青爲關內侯,爲後來的人樹立了一個典範。只要立功,就能得到冊封。

《孫子兵法》中曾提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打仗就是打錢,後勤得不到保障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漢武帝還重視的第三種人,懂得安排資源的人,在當時主要是財政方面的大臣。

善於安排資源的人,能夠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公元前120年,漢朝因爲連年征戰導致財政虧空。商人出身的桑弘羊因爲善於算計經濟問題,在鹽鐵官營規劃中負責"計算"和"言利"。由於表現突出,漢武帝破格提拔桑弘羊爲大農丞。隨後桑弘羊逐漸表現出自己的能力。

可以說漢武帝后期能夠向其他國家展示漢朝的國富民強,跟桑弘羊的付出有很大關係。漢武帝在位期間一直重用桑弘羊,臨終託孤讓他作爲輔政大臣輔佐以後的新皇。

漢武帝端坐深宮,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全靠知人善任,不斷挖掘各方人才,借用別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標,讓大漢王朝變得那麼強大。時代變遷,今後的社會分工或將越來越精細,每個人都將成爲機器中的一個小齒輪,懂得借力躍遷,才能扶搖直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