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商鞅的死對秦國的影響有哪些呢?

商鞅的死對秦國的影響有哪些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戰國初期在“七雄”中墊底的最落後國家到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強國,秦國迅速崛起,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可好景不長,秦帝國的大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短短十幾年就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轟然倒塌。秦國的崛起繞不開一個名字——商鞅,正是他的變法圖強使秦國面貌煥然一新,在戰國七雄的紛爭中脫穎而出,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但與此同時,商鞅變法也給秦朝的帝國統治埋下了危機,並流毒於後世。

商鞅的死對秦國的影響有哪些呢?

商鞅入秦先來說說商鞅這個人。商鞅本名公孫鞅,原是衛國貴族,年輕時喜歡法家學說,後來跑到魏國,在魏國相國公孫座門下做事,瞭解其才能的公孫座死前曾將他推薦給魏惠王求重用,但是魏君沒有答應。聽說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後,商鞅決定到秦國尋找發展機會,並通過秦孝公的一個寵臣景監見到了秦孝公。當時的秦國已經沒有了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時期的威風,國內政局動盪不說,還被魏、趙、韓三國欺負,奪去了黃河以西的領土。中原諸侯基本不和秦國交往,把他當做戎族看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後對這種狀況非常着急,力圖改變,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蒐羅人才,於是發佈命令說“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商鞅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來到秦國的。剛開始,商鞅說出的一番實行王道的設想並沒有打動秦孝公,秦孝公覺得成效太慢,直到商鞅提出富國強兵的霸道之策才稱了秦孝公的意。兩人交談了幾天都不覺得厭倦。

秦孝公決定重用商鞅實施變法,但遭到了一些保守勢力的反對。大夫甘龍和杜摯反對的理由是,聖人不改變民俗就能實現教化,智者不變更制度就能實現統治,遵守古制的話,官員和百姓都能相安無事。商鞅對他們說:“三代的禮制不同,而各自成就了王業;五伯的法治不同,而相繼稱霸。治理國家不是隻有一種途徑,利國之事不必效法古代。”聽了雙方的辯論,秦孝公還是覺得商鞅說的在理,任命商鞅爲左庶長,制定變法之令。獎勵耕戰爲了讓老百姓相信秦國的這次變法是動真格的,商鞅在正式發佈變法法令之前,還做了一件成功博眼球的事,這就是“徙木立信”。

商鞅在秦國首都市場的南門樹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出了個命令:“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獎賞十兩金子。”結果民衆看了很懷疑,哪有這麼好的事?就是沒有人願去嘗試一下。商鞅就加大了獎賞,賞金增到五十兩金子。這時有個傻小子真的就把木頭扛起了就走到北門了,得到了五十兩金子(我要是在場的話多好)。人們這才感嘆:原來左庶長說話算數啊,他的命令就是命令!接下來,商鞅變法的大幕正式拉開。第一次變法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說就是獎勵“耕”和“戰”。一、實行連坐法。五家編爲“伍”,十家編爲“什”。在伍什之內,大家互相監視,一人有罪,其他人都要連坐受罰。不告發“奸人”的要被腰斬,告發的和殺敵同樣有功。二、獎勵建立軍功。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殺敵多少和立功大小作爲標準。沒有立過戰功的人,就是有錢也不顯擺。貴族也要靠軍功定爵位的高低。三、獎勵農業生產。老百姓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從事商業活動以及懶惰而導致貧窮的,沒入官府爲奴隸。弟兄到了成年就要分家,否則加倍納賦。四、焚燒儒家的《詩經》、《尚書》等經典,禁止戰國時期的遊說活動,以樹立法令的權威。功成身敗變法令實行一年後,秦國人到首都抱怨新法不好的人數以千計。此時,太子也觸犯了法令。商鞅說:“法令不得推行,原因在於上面有人先犯法。”要依法處置太子。但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可以對他施刑罰,商鞅就把太子的兩位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處置了。從此,老百姓再也不敢不遵從法令了。商鞅變法實施十年後,秦國人享受到了新法帶來的好處,“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最重要的是,秦國的軍事力量強大了。公元前352年,商鞅領兵徵魏,把魏國的舊都安邑攻破了。秦孝公看到第一次變法取得了成功,就讓商鞅進行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開闢阡陌封疆,讓百姓自由佔耕未開墾的土地,對百姓直接計田徵稅;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實行縣制,把全國的城邑和村莊歸併爲三十一縣,由中央直接管理;爲了便於向東發展,把首都遷到渭河邊的咸陽。這第二次變法當然也有人反對。據說有一回,在一天之內,秦國就殺了七百多反對變法的人,血把渭河的水都染紅了。但變法也的確使得秦國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340年,商鞅再次徵魏,大敗魏軍,把魏將公子卬都給俘虜了。魏國獻出了黃河以西的土地,還被迫遷都到大梁(現在的河南開封)。商鞅因軍功受賞,被封於商於十五邑,號爲商君。

商鞅的死對秦國的影響有哪些呢? 第2張

可是兩年後,秦孝公去世,太子繼位,是爲秦惠文王,之前得罪過太子的商鞅面臨被清算的危險,果不其然,新王上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藉口商鞅謀反,最後將商鞅車裂處死,族滅商鞅全家。商鞅落了個功成身敗的下場。流毒後世“商鞅死,但秦法未敗。”秦惠文王殺了商鞅,可並沒有改變商鞅的法令。隨後的100多年,除了後來秦莊襄王用商人呂不韋爲相,停止排斥商人和遊說之士的法令之外,其餘也都相沿不變。商鞅的富國強兵之策締造了一個地處西陲的強秦,驅使其不斷向東、向南擴張,並最終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商鞅變法遺下的流毒也不少,連商鞅自己也承認,自己的強國之術“難以比德於殷周”。說得直白點,商鞅引導秦國走的是一條軍國主義道路。商鞅實行的是苛政統治。他實施愚民政策,焚燒詩書,戕害中國傳統文化,爲後來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開了一個惡例;他開啓了“連坐制”的惡政,鼓勵民衆之間的互相告發,顛覆了國民的道德準則,流毒甚至影響到了今天的中國;他用血腥的手段壓制不同言論者,爲後來的秦始皇暴政埋下了伏筆,怪不得司馬遷也評價他“刻薄少恩”;他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兵役負擔,雖然當時國家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但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軍國主義道路可以使秦國席捲天下、併吞八荒,卻不可能讓統一後的秦朝國泰民安,當秦始皇學着商鞅“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時候,這個王朝已經註定了短命的結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