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道光皇帝非常節儉,爲何陵墓卻很奢華呢?

道光皇帝非常節儉,爲何陵墓卻很奢華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客觀評價,他雖非是庸君昏帝,但也絕非驚世明主。這樣的人,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被淹沒得悄聲無息。但他作爲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在中國的歷史紀錄中就光亮難熄了,必然會成爲被屢屢提及的“明星”皇帝。

從歷史記載看,道光帝旻寧性格與其皇父嘉慶帝很相像,凡事力求嚴謹平穩,中規中矩。道光繼位時已39歲,與成熟年齡相伴隨的,更多的是抱殘守缺。繼位後,道光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查禁鴉片,帶頭節儉生活。只不過他這些作爲,他都圍繞在“守成”上進行,而“守成”這一偏離世界進步的航道,最終成了此後逐漸被打破國門的重要弊端。

仔細翻閱有關道光帝的史料,可以看到他身負許多無人可及的歷史第一紀錄:道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皇帝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軍以堅船利炮攻陷長江吳淞炮臺,清軍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而死,上海失陷。七月,英軍艦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與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接受英軍提出的無理條件。道光帝旻寧批准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

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王朝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作爲《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西方列強不情願英國一家坐大,美國、法國、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廷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本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後由於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爲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自此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此,成爲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道光皇帝也成了唯一跨越古代和近代的中國皇帝。

道光還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儘管有諸多客觀原因,但道光皇帝無疑應負主要歷史責任。

鴉片戰爭中的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臺,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師船、拖船沉毀11艘。領銜大臣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竟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

道光皇帝非常節儉,爲何陵墓卻很奢華呢?

第二天,英軍就佔領了香港島。林則徐被髮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菸和重視海防,卻被道光帝斥爲一片胡言。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道光皇帝御筆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備法律效力。

幾個月後的1841年8月下旬,英軍再次北上擴大侵略,攻陷鼓浪嶼、廈門、定海、鎮海(今寧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也損失慘重。英軍後來又攻打長江的門戶吳淞獲勝,使英軍軍艦開入長江。

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1842年7月英軍發起鎮江之戰,雖遭頑強抗擊仍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揚言進攻南京城。

在英軍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兩江總督牛鑑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朝廷與璞鼎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滿足了英國強盜的絕大多數要求。

鴉片戰爭是中國軍民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的第一次戰爭,廣大官兵和愛國百姓英勇抗戰,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概。但由於道光皇帝和清廷軟弱無能,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僵化,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於一敗塗地。

除了這兩項沉重的歷史紀錄外,道光帝還有幾項他獨有的記錄:

他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清代皇帝。道光帝旻寧,是清仁宗嘉慶皇帝的第二子,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於紫禁城擷芳殿,其母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他出生時,父親嘉慶帝尚爲普通的皇子。母喜塔臘氏爲正福晉(嫡妻)。他是嘉慶帝嫡出的皇次子,由於皇長子早早夭折,所以他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子。

對比他的前輩看,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順治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康熙帝是皇三子,雍正是四阿哥,乾隆帝也是皇四子,道光帝的父皇嘉慶帝是乾隆帝的十五子。道光帝死後的繼位者是他的皇四子奕詝(咸豐帝)。

道光皇帝非常節儉,爲何陵墓卻很奢華呢? 第2張

他是入主中原後的清代皇帝中,唯一一個曾親自持武器守衛皇宮參戰的人。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天理教派二百多人分成兩隊混入京城。九月十五日,一隊入東華門,另一隊闖入西華門,這夥人由入教的清宮太監作嚮導,一度攻入紫禁城,有的衝到隆宗門,有的衝到養心殿前。時爲皇子的旻寧聞訊毫不畏懼,他手持鳥槍帶頭迎戰,還調來火器營反擊,很快將闖入的叛亂教徒打出皇宮。混戰中,旻寧親手擊斃兩個入侵者。嘉慶帝很爲兒子高興,稱讚旻寧“忠孝兼備”。以功封他爲和碩智親王,其御槍也被賜名爲“威烈”。

他開啓了近代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先河。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香港馬禮遜學堂美籍校長布朗博士因病回國調養,隨行攜帶了廣東學生容閎、黃勝、黃寬三人前往美國留學,始開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先河。

容閎等人抵美后,被送入馬薩諸塞州的孟鬆學校學習。1848年秋,留學生黃勝因病回國。次年,布朗先生提供的兩年學習經費期滿,另一留學生黃寬轉赴英國學醫,容閎則得到美國喬治亞州薩伐那婦女會資助,考取耶魯大學。經過四年寒窗苦讀,1854年他以優異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成爲"第一個中國留學生畢業於美國大學的人。

1872年8月11日,經過學習準備的30名留美學生,由監督陳蘭彬率領,從上海啓航出洋。在此後3年中,清政府又先後遣送了90名幼童赴美留學。此即爲清末幼童留美,也是中國首次有組織的留學活動的由來。

道光帝還被譽爲歷史上最摳門皇帝。

有人說,如果評選歷史上最摳門皇帝,這一奇葩的桂冠只能授予清代的道光。

道光皇帝繼位之初,朝廷的財政儲備餘額就剩兩千萬兩銀子,這是滿清平定三藩以後一百多年來最少的一個數。乾隆年間,朝廷每年還能儲存八千萬到一億兩白銀。如今剩兩千萬兩,而且還是賬面上的數字。銀庫裏真有沒有兩千萬兩,道光帝也未必清楚。

道光當親王的時,有一次被父皇嘉慶帶到了東北盛京去瞻仰列祖列宗的遺蹟。當他看到努爾哈赤、皇太極等先祖當年是如何艱苦樸素時,內心受到了極大觸動。據傳,他們晚上就住在了現今的瀋陽的故宮。舊皇宮說是宮廷,實際上不但無法與紫禁城相比,就是一些王公的大宅院,也不知比那裏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給兒子們看幾件粗糙簡單的傳家用品開眼界,告訴他們祖先就是如此艱苦創業,給我們子子孫孫打下了一片錦繡江山。看着這些簡陋的生活用具,聽着父皇的講解,回想着祖先創業的艱難,親王旻寧更堅定了崇尚節儉的信念。

上位之後,道光帝立即把節儉當作首要的風氣加以推廣。道光元年,他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叫“御製聲色貨利諭”,第一強調重義輕利,不蓄私財;第二要求停止各省進貢;第三不再增加宮殿樓閣。表達了他崇尚節儉的堅定決心。

可延續了百年的奢侈之風,一朝難改。“進貢”被叫停了,大臣們將其改叫孝敬,道光帝總不能不讓臣子們孝敬吧。於是,產自南方的荔枝、茶葉、藥材、春筍,以及景德鎮的瓷器,揚州的玉器等,仍是不斷運往北京皇宮。儘管數量次數大爲減少,道光帝還是左右爲難,後來想了個辦法,就是下令賞收。皇帝給人東西叫賞賜,收下面進貢叫賞收,給各省官員行了方便。

削減了貢品,道光帝又把宮廷每年的經費由四十萬兩壓縮到二十萬兩。道光帝就帶頭過緊日子,他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毛筆和硯臺,每頓飯菜簡之再簡,一個月換穿一套衣服。甚至規定,除了太后皇后以外,其他任何人不過節不能吃肉,後宮的妃嬪不許穿綢緞的衣服。

宮廷生活節儉,多虧了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矛盾,道光帝也很感激。以前清朝時興過兩個節日,一個是“萬壽節”,另一個是“千秋節”。前者是皇帝過生日的節,後者是皇后過生日的節。道光皇帝執政後,遂把這兩個節也取消了。但在道光十五年時,恰逢他的皇后四十歲生日,於是道光帝破天荒地下令給皇后過“千秋節”。可壽宴上,菜品極簡單,每人清一色的一碗打滷麪。

據說爲了辦這次壽宴,道光帝還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他本人過生日,連碗豆腐腦都沒請吃,所以這已算破例了。道光帝的爺爺乾隆在位的時,每年都把銀子花得流水一般,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北洋軍政府還每年撥給他四百萬兩白銀當生活費···,但道光硬是要把每年宮廷開支縮減到二十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清史稿》記載說了一條:“道光衣非三浣不易”。什麼意思呢?就是道光帝的衣服,都是漿洗三次以上才更換。

此外,道光帝爲了改變漕運官員經常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的陋習,下令恢復了元明時期實行過的的海上運輸。道光六年(1826年)春夏第一次海運漕糧成功,900只船運輸漕糧160餘萬石。海運取得徹底成功。道光帝活了68歲,當了30年皇帝,生活雖然簡樸,但修建自己的陵寢卻足夠奢華。

道光帝的慕陵位於河北易縣。如果從表面來看,他的慕陵佔地面積小,建築規模不大,沒有方城和明樓,無法與清朝其他皇帝的陵寢相比。但慕陵是外儉內奢,而且光從工程造價一項,就可看出道光帝的奢侈已經遠超乾隆帝以及慈禧太后。史料介紹,乾隆帝的裕陵建造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也耗銀200多萬兩,而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帝,卻用了15年的時間修建了兩次陵寢,耗銀達440多萬兩。

原來按照滿清祖制,道光帝的陵寢應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寶華峪,經過幾年的建設,都已經完工了,先於他病故的皇后,也已經葬入地宮。但後來地宮發生滲水,道光帝龍顏大怒,廢棄了寶華峪,重新在河北易縣清西陵的龍泉峪再建陵寢。道光帝慕陵的隆恩殿,全部使用金絲楠木建造,雕工精湛,天花板、雀替、門窗上一共雕刻了大大小小1318條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即使到了今天,時間已經過去兩百多年,隆恩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仍然會撲鼻而來。

或許從此可見,道光帝在崇尚節儉背後,還有着奢侈的另一面。史料記載,道光帝生前傾力平定了回部張格爾叛亂,對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與西北邊疆的和平安定具有重大意義,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