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水滸》何意: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

《水滸》何意: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又被稱之四大奇書之一,自問世以來,享有聲譽,令人歎爲觀止,“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之右者”,“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也。

曾有人說:“天都外臣看見的是‘俠客’,李卓吾看見的是‘忠義’,熊飛題其書爲‘英雄譜’,金聖嘆指其人爲‘揭竿起義之賊’,陳獨秀說‘沒有別的深遠意義’,胡適說‘是一部奇書’。”

這恰恰表現《水滸傳》被人們的重視,其借鑑了講史的精華又另闢新路而演繹了一幕英雄傳奇,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生動形象,讓“水滸”的故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那麼,“水滸”之意何解?

《水滸》何意: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

網絡配圖

研究“水滸”的專家金聖嘆認爲:“觀物者審名,論人言辯志。施耐庵傳宋江,而題其書曰《水滸》,惡之至,進之至,不與同中國也。而後世不知何等好亂之徒,乃謬加以‘忠義’之目。嗚呼!忠義而在水滸乎哉?忠者,事上之盛節也。義者,使下之大經也。忠以事其上,義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與人之大道也;義者,處己之善物也。忠以與乎人,義以處乎己,則聖賢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滸’也者,王土之濱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兇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下之所共棄也。”

金聖嘆是抱着對宋江不屑的態度來解釋“水滸”之名,來維護封建王朝所謂的正統與忠孝節義。認爲宋江是反叛之徒,沒有什麼忠義,所以“水滸”之名暗含着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趕到遙遠的“水邊”去,不被正統所接受,從中可以看出,金聖嘆十分厭惡宋江的假仁假義,實是不忠不義,但“王土之濱”也透露出“水滸”所蘊涵的本意。

這典出於《詩經》:古公亶文,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似乎施老爺子借用這典故加以引伸發揮,有着謳歌周代發祥史的偉大來讚美逼上梁山的起義英雄們的蕩氣迴腸。

《水滸》何意: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 第2張

網絡配圖

史學家羅爾綱就認爲:“以‘水滸’爲書名,借周朝在岐山開基建國的典故,表明梁山泊與宋皇朝對立,建立新政權,全書內容不會有招安以後的故事。”

筆者最早接觸的“大部頭”就是《水滸傳》,一下就着了魔,小學五年級時,就“借用”“水滸”人物給同學們起“外號”。隨着年齡的增長,更是一次次讀“水滸”,並且買了幾種版本的,也覺得“招安”前與“招安”後文風不太統一,“招安”前寫的精彩紛呈,人物描寫逼真,情節曲折生動,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而“招安”後,文字變成了一種堆砌,故事也成了一個套路,彷彿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有專家考證,《水滸傳》成書之前,民間就流行着許多水滸人物的故事,其中也多次提到“水滸”,比如《黑旋風雙獻功》中有:“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小僂儸,威鎮梁山。寨名水滸,泊號梁山。”等等。

就“水滸”字面來看,滸,水邊也,水滸,也就是水邊的意思了。《詩.王風.葛藟》中有:“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於是,這水滸似乎就是指依託梁山,在水邊紮寨之意,依山傍水,有利於行動又便於防守。歷史許多農民起義軍,大多都是“流寇”,所以,也就難以壯大,施耐庵把歷史上的宋江起義理想化,水泊梁山其實就是以“水滸”來託襯梁山,那周圍幾百裏水域就是天然屏障。給了英雄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建起一個基地,有助於表現“官逼民反”。梁山泊,其內涵也許就是“水滸”之意,據水邊,佔梁山。

《水滸》何意:把宋江一夥驅逐到王土之外? 第3張

網絡配圖

萬曆年間袁無涯刻本《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中道:“傳不言梁山,不言宋江,以非賊地,非賊人,故僅以‘水滸’名之。滸,水涯也,虛其辭也。蓋明率土王臣,江非敢據有此泊也。其居海濱之思乎?羅氏之命名微矣!”

這袁無涯恰好與金聖嘆唱反調,認爲“率土王臣”,宋江不想據爲已有,這是大宋的江山沃土,宋江只是臣民,不是“強盜賊人”,所居之地也不是什麼“賊地”,應和了宋江一夥最終的受招安。

無論是金聖嘆所言還是袁無涯所敘,主觀的意志比較強,化繁爲簡,可以解釋爲宋江一夥被逼上梁山造反,這一切都發生在水泊周圍似乎更合適一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