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漢尼拔爲何贏不了戰爭:國家制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漢尼拔爲何贏不了戰爭:國家制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人都知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此人善打勝仗,但就是不能通過贏得一場場戰役最終贏得整個戰爭,最後垓下一戰敗給劉邦就烏江自刎了。項羽這種奇特的命運在中國歷史上算是獨一份。不過,放眼全球,世界史上卻能找到一位跟他命運高度相似的人,這就是被譽爲“戰略之父”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巧合的是,漢尼拔與項羽不僅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連最終一敗塗地都趕了個前後腳。

與世代仕楚的項羽家一樣,漢尼拔也出生在迦太基一個軍事貴族家庭,而且兩人都是在“仇恨教育”的灌輸下長大的,項羽恨的是滅楚的秦國,而漢尼拔恨的則是羅馬。在當時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爭奪戰中,羅馬通過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爲“布匿”)逼着迦太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所以迦太基人成天就想着如何雪恥。

機會說來就來,公元前218年,羅馬主動找上門來與迦太基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統軍出征。這位年輕的將領一出山就棋行險招,他率領3萬僱傭軍和幾十頭戰象,由西班牙出發,翻過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羅馬人的背後。驚慌失措的羅馬人跟漢尼拔連打了幾仗都慘遭失敗。公元前216年8月2日,雙方在坎尼城爆發決戰,是役,漢尼拔手中只有3萬僱傭軍,羅馬則調集了近9萬精兵。在這場戰役中,漢尼拔充分展現了他的戰略才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羅馬的優勢兵力。此戰之後,羅馬到了崩潰邊緣,漢尼拔從此成了羅馬母親們嚇唬孩子的專用詞彙。此時距離項羽憑鉅鹿之戰同樣獲得“嬰兒聞之止啼”的“殊榮”,只有9年時間。

漢尼拔爲何贏不了戰爭:國家制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漢尼拔跟項羽同樣是戰神級的人物,但兩人爲什麼最終都失敗了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如今“成功學導師”們經常拿來忽悠人的命題——一個人是否獲得成功,往往不取決於其才能如何,而取決於他能調動多少資源幫助自己。在這一點上,項羽敗給的是劉邦那套“解衣推食”的陰柔權術,而漢尼拔輸的則更冤,他敗給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套制度——羅馬的公民權體系。
  在漢尼拔的戰略中,有一個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他以爲當他在決戰中擊潰羅馬時,原先依附羅馬的那些盟邦會將其視爲解放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而給養恰恰是他這支遠征軍最需要的。這種想當然也許跟他從小受到的反羅馬教育有關。然而,羅馬的盟邦們對羅馬的觀感與迦太基人其實完全不同,與當時大多數強權不同,羅馬團結盟友的手段不是簡單的威逼利誘,而是加上了“普發公民權”:所有拉丁同盟身爲自由人的成年男子,只要你願意爲羅馬的事業出力,都可以逐步獲得羅馬公民身份,而成爲羅馬公民就意味着你獲得了政治認同。羅馬的盟友們一算賬,傻子纔會放着公民權不要上趕着給迦太基做附庸呢!漢尼拔此後在亞平寧半島上晃盪了十幾年,支持者沒拉來幾個,卻招來了羅馬盟友們對其進行羣毆。最終,在公元前202年,沒打一場敗仗卻已彈盡糧絕的漢尼拔不得不移師埃及,而在那裏,他被重整旗鼓的羅馬人在“扎馬會戰”中擊敗了,這是他第一次失敗,也是他平生的最後一役。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項羽兵敗垓下。
  打敗項羽的是劉邦的“帝王之術”,打敗漢尼拔的卻是羅馬的公民制度。在兩位相似的戰神倒下之後,東西方建立起的是兩個同樣巨大的帝國,然而這兩個帝國賴以籠絡人心的方式卻如此不同,羅馬與漢朝的經驗被他們各自的後繼者所學習。項羽與漢尼拔,在他們同病相憐的人生之後,西方與中國的命運卻迥然殊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