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鹿特丹簡介:荷蘭第二大城市,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鹿特丹簡介:荷蘭第二大城市,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蘭第二大城市,包括郊區人口共102萬。鹿特丹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鹿特丹簡介:荷蘭第二大城市,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長期爲歐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裝箱運量計算,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爲世界第10。

歷史

鹿特丹在歷史上幾經興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漁村,該河古時從南荷蘭的沼澤地區流入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代爾夫特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

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佔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西班牙人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復發展時期。

到了16世紀,鹿特丹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許多港口,爲對外交通和貿易奠定了基礎。到18世紀;鹿特丹的對外貿易更爲蓬勃興旺,集中對法國和英國開展貿易,當時也有船隻遠航到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到19世紀,鹿特丹在轉口貿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於德國在1870年統一,在萊茵地區,特別是在魯爾地區實行工業化,使鹿特丹也相應地得到發展。隨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及蘇伊士運河的通航,特別是1877年鐵路接通南部市區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運河新河道,使其運輸條件大爲改善。

鹿特丹簡介:荷蘭第二大城市,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第2張

戰後,市政當局開始執行重建計劃,並徵用整個被破壞的地區。港口設施的重建於1949年完成,並逐步恢復了海上交通運輸。60一70年代建成了博特萊克港和石油化工區,開挖深23米、寬400—600米、長12公里的貝爾河,並修建歐羅波特港。港口和工業區面積自二戰後至70年代中期由26.3平方公里擴大到100平方公里,使鹿特丹自1961年起躍爲世界第一大港。

地理環境

鹿特丹(Rotterdam)(北緯51°55',東經4°29')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鹿特丹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是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

城市市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港區10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7萬,包括周圍衛星城共有102.4萬。鹿特丹地勢平坦,位於荷蘭低地區,低於海平面7米左右。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