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當時爲何要建造這樣一座雕像?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當時爲何要建造這樣一座雕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有一座雕像聞名世界,這就是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此座基督像特別龐大,建築工藝複雜。跟隨一起來了解一下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的相關資料介紹,瞭解一下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怎麼來的?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基督山上,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着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着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讚許。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當時爲何要建造這樣一座雕像?

耶穌像面向着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着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羣山融爲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峯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祕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爲巴西名城裏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誌。

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爲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着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怎麼來的?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爲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爲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當時爲何要建造這樣一座雕像? 第2張

70多年後,到了1921年,建一個宗教地標的設想又一次被提出,這一次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親自提議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還在全世界範圍內搞了一次基督像競賽,看誰能設計出最好的基督像。基督像的設計要求包括:必須有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必須有一尊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經過嚴格評比,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贏得了比賽冠軍,其設計的"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的外形被最終認可。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託·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爲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爲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簡介:當時爲何要建造這樣一座雕像? 第3張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爲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啓動,原本計劃是由意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啓動開關,但是由於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啓。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週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樞機在塑像下爲聖母顯靈日做彌撒,並宣佈這座基督像被列爲朝聖聖地。

遊客可以從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鐵路上山遊覽。以前列車到達終點後人們還需要爬上222級階梯才能到達雕像,這對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礙。2002年的古蹟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裝了三座全景升降機和四座電扶梯。另外,從雅丁波卡尼科區的帕奎公園有條有點費力的捷徑步道通往山頂。

另一種上山方式則是包車,經過蜿延的山路穿越蒂竹卡叢林,到達山上狹小腹地的停車場,擁塞的情形可想而知,回程可順道前往馬塔夫人展望臺(Dona Marte Belvedere),由於它位於396公尺的山腰,不但可以較近的距離眺望里約美景,也可由另一個角度欣賞救世基督像,由於它絕佳的地點,所以成爲許多廣告商、名模的取景地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