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萊比錫會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萊比錫會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萊比錫戰役,發生於1813年10月在萊比錫附近。這是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國失利,英俄普奧趁機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反攻法國。反法聯盟在萊比錫會戰大敗法國,使得法國的附庸國紛紛倒戈,註定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失敗命運。那麼第六次反法聯盟是如何打敗法國的

一,法俄戰爭

萊比錫會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1807年拿破崙擊敗英普俄組成的第四次反法聯盟,鞏固了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爲了徹底打垮英國,拿破崙在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封鎖政策,嚴禁英國商品流入歐洲大陸。俄國迫於法國的強大實力,加入大陸封鎖體系。後來俄國發現大陸封鎖政策對自己弊大於利,於是在1811年背叛法俄同盟,退出大陸封鎖體系。拿破崙對俄國背叛法俄同盟十分氣憤,決心速戰速決,狠狠教訓俄國,迫使其向法國臣服。

1812年拿破崙調集60萬大軍,進攻俄國。俄皇亞歷山大一世自知不是拿破崙的對手,於是實行焦土政策,燒燬城鎮鄉村,不斷向後撤退。拿破崙見俄軍不斷後撤,只能向俄國腹地推進。9月法軍佔領莫斯科,發現只是一座空城,速決速戰迫使俄國屈服的計劃徹底落空。法軍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困難,只能撤軍。俄軍趁機偷襲,重創法軍。法軍損失慘重,僅有6萬人返回。拿破崙遠征俄國的失敗,使得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埋下了法國失敗的禍根。

二,第六次反法聯盟成立

1813年普魯士、奧地利見拿破崙徵俄慘敗,趁機脫離與法國的同盟,聯絡英國、俄國、瑞典反法。普魯士目的是奪回《蒂爾西特條約》中割讓給法國的土地,奧地利目的是摧毀萊茵邦聯、恢復對德意志各邦的控制,英國目的是摧毀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維持歐洲均勢,俄羅斯目的是吞併華沙大公國、稱霸歐洲,瑞典的目的是從丹麥-挪威手中奪取挪威。最終英俄普奧瑞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反攻法國。

拿破崙見反法聯盟逼近,急忙擴充軍隊,同時從西班牙抽調軍隊,抵禦聯軍。英軍趁機加大對西班牙、葡萄牙的援助,迫使法軍退出伊比利亞半島。普俄聯軍首先進攻,攻入萊茵邦聯境內。拿破崙雖然在呂岑會戰、包岑會戰接連擊敗普俄,但是法軍多爲新兵且騎兵不足,未能徹底消滅普俄聯軍,給普俄以喘息之機。

三,萊比錫會戰

普魯士、俄國、瑞典三國君主在特拉亨貝格城堡會面,商議對法作戰事宜。瑞典王儲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曾爲法國元帥,對拿破崙十分熟悉,建議聯軍避開拿破崙,同他手下的元帥們作戰,等擊敗拿破崙的元帥們後,再與拿破崙決戰,獲得聯軍採納。拿破崙雖然在德雷斯頓大敗俄普奧聯軍,但聯軍卻在其他地方多次擊敗拿破崙手下的元帥們,使得拿破崙的戰果無法扭轉頹勢。

萊比錫會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拿破崙見聯軍不斷逼近,決定與聯軍決戰,扭轉敗局。10月法軍與反法聯軍在萊比錫決戰。法軍兵力約18萬人,聯軍兵力約36萬人,是法軍的兩倍。最後拿破崙寡不敵衆,被迫撤退。德意志各邦國紛紛投靠反法聯盟,反對法國,萊茵邦聯瓦解。萊比錫會戰既使得拿破崙失去了對德意志地區的控制權,也使法國在歐洲大陸霸權的終結,導致了拿破崙的倒臺。

四,拿破崙退位

萊比錫會戰後拿破崙退回法國,徵召90萬新兵入伍,企圖重整旗鼓,同反法聯軍作戰到底。反法聯盟發表宣言,宣稱要徹底消滅拿破崙,聯軍繼續向西推進,直逼巴黎。法軍在萊茵河佈防,以防止聯軍進入法國境內。結果法軍寡不敵衆,聯軍突破萊茵河,直逼巴黎。拿破崙雖在六日戰役擊退聯軍,但仍無法阻止聯軍逼近巴黎。

多數法國人見拿破崙大勢已去,對拿破崙由支持轉爲反對,不願再爲拿破崙作戰。拿破崙只得同聯軍議和,結果遭到拒絕。1814年3月俄軍搶先佔領巴黎,拿破崙被迫和談。4月拿破崙與反法聯盟簽訂《楓丹白露條約》,宣佈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楓丹白露條約》標誌着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波旁王朝恢復對法國的統治,第六次反法聯盟解散。

總的來說拿破崙遠征俄國慘敗,使得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英俄普奧趁機組織第六次反法聯盟,進行反攻。最終拿破崙寡不敵衆,被第六次反法聯盟打敗,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