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封禪時遇到一難題,講了一句話,一萬年都應當牢記

秦始皇封禪時遇到一難題,講了一句話,一萬年都應當牢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泰山是一座非常了不得的“神”山,在傳說中,那是天帝的住所,皇帝在人間那是一等一的狠人,但在天帝面前,立刻老老實實,不敢亂說亂動。因爲皇帝就是天帝的兒子。

皇帝的玉璽上,刻着這樣一句話“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怎麼能顯示皇帝受命於天呢?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上泰山,祭拜天帝,只有幹過這樣一件事後,纔可以算受命於天了。

遠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經有了封禪的傳說,秦始皇28年的時候,他已經統一了六國,並當上了皇帝,到泰山封禪的事,就擺在了他的面前,成了一項緊迫的任務。

當時,秦始皇爲了治理天下方便,他曾經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馳路,馳路可以看做是通行馬車的“高速公路”,換句更形象的話講,以前一千里路,騎馬能在三天之內到達,而現在有了弛路,只需兩天的時間,乘坐馬車就可以到了。

秦始皇領着秦國的一衆高官,坐在車上,沿着弛路,直奔齊魯大地,巍巍泰山而去。

弛路雖然平穩,可是旅途顛簸卻很容易讓人疲勞,秦始皇從咸陽到泰山,直線距離是兩千里路,因爲這不是急着去打仗,故此,他們一共走了7日。

秦始皇封禪時遇到一難題,講了一句話,一萬年都應當牢記

秦始皇到了泰山的腳下,只覺得渾身肌肉痠痛,骨頭都有一種被顛散的感覺。再看隨行的幾百名重臣,竟有三分之一病倒了。

秦始皇看着未病倒的重臣們花白的頭髮,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這幫臣子很多已經年逾花甲,讓他們沿着石階,登上傳說中高達四千九百丈二尺的泰山,他們的體力是否承受得了,他們能不能從山上全須全尾地下來?

秦始皇有這個想法,他的丞相李斯早就想到他的頭前去了。李斯直接去找主管祭祀的官員去商量,能否在泰山腳下修一條路,直達山巔,省去這徒步行走之苦。

可是主管祭祀的官員,卻將腦袋換成了貨郎鼓,他告訴李斯:泰山之所以沒有車路,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上山祭奠的歷代君王,爲了顯示對天帝的尊重,都會選擇步行,坐車這樣褻瀆神靈的事,想都不要想。

秦始皇聽李斯講完主管祭祀官員的意見,他呵呵大笑道:“規矩人定,當適時而變!”

秦始皇的意思是,過去的老規矩要變一變了。他讓李斯傳旨,命當地的官府立刻徵集民夫,從山腳開一條可以通車的弛路,直奔山巔,從山巔到祭壇,再修出一道長長的石階。

換句明白話來說:秦始皇天才地將祭祀的路分成兩部分:可以走車的地方,修建弛路坐車,他率領羣臣們到達山巔之後,爲顯示對天帝的敬重,再沿着石階步行到祭壇,祭拜天帝,進行封禪大典。

秦始皇封禪時遇到一難題,講了一句話,一萬年都應當牢記 第2張

秦始皇的旨意誰敢不從,隨後,當地官府只用了20日,便將弛路修成,隨後秦始皇等人乘坐馬車,登上了(在傳說中)一百四十八里零三百步的泰山山頂。

封禪大典的祭壇早已經修好,十二丈見方,高三尺,祭品是醬色酒和煮熟的魚,不用三牲。

秦始皇祭拜天帝完畢,除了山風呼嘯,並沒見任何異端,那幫生怕天帝怪罪的大臣們,也是深深地感到疑惑——難道秦始皇坐車上山,天帝真的沒敢怪罪他嗎?

其實,天帝只有一個,他真的很忙,哪有時間管人間亂七八糟的芝麻小事。

秦始皇下山時,天已黃昏,行至半路,突降暴雨,秦始皇在松樹下避雨,並封此松樹爲五大夫松。

秦始皇的話說得非常好——規矩是人定,發現不合理,改過來就是了。這句話,一千年,一萬年都應當牢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