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年的錢大概可以買多少大米呢

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年的錢大概可以買多少大米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養廉銀,爲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創建自1723年,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污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爲養廉銀。

養廉銀的來源有地方火耗、賦稅,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一般來說,養廉銀通常爲薪水的10倍到100倍。

例如,彎彎地區巡撫劉銘傳的年薪爲155兩,養廉銀則達一萬兩。而臺灣總兵年俸67兩,軍事加給144兩,而養廉銀則爲1500兩。

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年的錢大概可以買多少大米呢

清代養廉銀製度實際上設立在雍正、乾隆兩朝。先期只發放給地方官,後期,京官也開始發放養廉銀。

清代官員的俸祿,承襲明制實行低俸制度。京官正從一品俸銀180兩,依照品級而遞減。

養廉銀髮放的形式主要是飯銀,名目多樣,如銅批銀,也稱爲銅批飯銀,是飯銀的一種,時間較爲固定,基本每兩個月發放一次,全年共6次。

其餘的有頭卯、二卯、三卯等飯銀,從其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因當差而發放的津貼。各類飯銀就是以不同名目發放的養廉銀。

除飯銀外,官員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京官還有地方官員的孝敬。可以說,官員一年得到的銀子遠比俸祿要多得多。

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年的錢大概可以買多少大米呢 第2張

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很大的,康熙到乾隆年間,最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文錢左右一升,1兩銀子是1000文。

根據《清會典》記載,清朝時的1升相當於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能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

光緒十五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玉米、高粱、穀子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

清朝養廉銀製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年的錢大概可以買多少大米呢 第3張

清朝官員的收入如下:

一品官、年俸180兩,祿米180斛,養廉銀16000兩

二品官、年俸155兩,祿米155斛,養廉銀13000兩

三品官、年俸130兩,祿米130斛,養廉銀6000兩

四品官、年俸105兩,祿米105斛,養廉銀3700兩

五品官、年俸80兩,祿米80斛,養廉銀2400兩

六品官、年俸60兩,祿米60斛,養廉銀1250兩

七品官、年俸45兩,祿米45斛,養廉銀1200兩

以最低級別的7品官員的收入,45+1200=1245兩(祿米不算),在康乾盛世能買18萬多斤大米,即使在清末的光緒年間也能買13萬多斤糧食。

清朝康乾盛世年間,一個農民家庭一年的生活大概5兩銀子(當時大米是不可能頓頓吃的,也吃不起),大概能買750斤大米,到了清朝末年,人民生活就更苦了。

相比之下,官員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沒有養廉銀子,官員都能衣食無憂,生活富足,加上俸祿10倍以上的養廉銀子,即使是清官,在當時也可以稱得上富豪了,和珅之輩那就更是富可敵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