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唐朝中期的叛亂到底是什麼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中期曾爆發過一場險些導致大唐亡國的叛亂事件,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亂”。不過,就在“安史之亂”結束二十年後,另一場後果更嚴重的叛亂事件又險些終結了唐王朝的統治,歷史上將這次叛亂稱爲“奉天之難”。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駕崩,時年37歲的皇太子李適繼承皇位,是爲唐德宗。唐德宗出生於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當時唐朝正處於鼎盛階段,可後來的“安史之亂”卻徹底改變了唐朝的命運。唐德宗繼位後,心中躊躇滿志,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讓唐朝重現昔日的輝煌,而當務之急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剷除那些不受控制的藩鎮,恢復中央集權統治。於是他在登基後的第二年發動了削藩戰爭。

唐德宗開啓的削藩戰爭在初期進行的比較順利,幾個對抗朝廷的藩鎮節節敗退,削藩的第一步眼看就要成功。然而唐德宗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本來削藩這種事情要“溫水煮青蛙”慢慢達成目標,他卻打算一步到位。結果原先幫助朝廷平叛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眼見形勢不對,也加入到了叛軍陣營之中,削藩形勢瞬間惡化。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第2張

公元783年年中,受朝廷調派至前線的涇原軍在途徑長安的時候發動兵變,原本就很惡劣的形勢又變得更加糟糕。唐德宗與他的朝臣們無法守住長安,只好倉皇逃往西北小城奉天(今陝西乾縣)。不久,指揮唐朝河中軍隊的唐將李懷光也發動了兵變,唐王朝真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當年“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叛軍雖然來勢洶洶,但全國大部分地方都還奉唐朝爲正朔。可到了唐德宗時期,各地節度使們擁兵自重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唐朝皇帝已再也沒有從前的那種掌控力了,由此可見當時的形勢嚴峻到了什麼程度。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第3張

不過就在此生死存亡之際,一位年輕的翰林學士卻完成了力挽狂瀾的使命,此人名叫陸贄。當時陪同唐德宗出逃的朝廷官員並不多,陸贄就是其中之一。他勸告唐德宗放棄控制全帝國的努力,並宣佈大赦發動叛亂的諸節度使。唐德宗沒有其他選擇,只好發佈了一篇由陸贄起草的罪己詔:《奉天改元大赦制》。詔書中唐德宗坦言自己“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罪實在予,永言愧悼”,並宣佈赦免參與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魏博節度使田悅、成德節度使王武俊、平盧節度使李納、幽州節度使朱滔等人的一切罪名,“各復爵位,待之如初”。

唐朝時期的奉天之難到底是什麼樣的叛亂 竟然比安史之亂還要嚴重 第4張

唐德宗的罪己詔立即得到了多位節度使的積極響應,原本鐵板一塊的叛軍陣營很快就出現了分化。朝廷軍隊趁勢展開反攻,將那些決意與朝廷頑抗到底的叛軍一一擊潰,終於從生死邊緣被重新拉了回來。

“奉天之難”的結局雖然是叛軍被成功平定,但朝廷也沒有贏得戰爭。唐王朝積累了二十年的元氣一下子被消耗殆盡,朝廷被迫以比較屈辱的方式與叛軍取得妥協。唐德宗一心希望能重現大唐盛世,結果卻讓唐朝進一步邁向了深淵。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