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祠堂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說起祠堂,大家想起的大都是一個威嚴的存在。在一個大家族裏如果出現了家中難以解決或者判斷的事情,大部分都會交給族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決判,而最終宣佈結果的場所就是在祠堂裏。

祠堂是同姓的族人爲了祭祀族裏逝去的祖先和先賢而特意建立的地方,關於祠堂這個名稱最早的記載是在漢代,當時的祠堂主要指的就是墓所。

在《漢書·循吏傳》中有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爲立祠堂,及時祭禮不絕。”漢代的官吏文翁在蜀地去世,官員和百姓們爲他建立祠堂,每年都祭祀不斷。“及時”就是誕辰和祭日的意思。後來隨着祠堂文化的興盛,古代祠堂的作用不僅僅是祭祀祖先那麼簡單,還漸漸的有了許多其他的作用。

在古代無論南北方,都有祠堂的存在,可爲什麼到了現在,在南方的農村裏隨處可見祠堂,行走在北方的大地上,卻極少有祠堂的身影呢?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祠堂作用多樣,教化功能漸起主導作用

一、祭祀

作爲儒家祭祀祖先的地方,祭祀成了祠堂的首要作用。祠堂內大都擺放了衆多祖先的牌位,在特定的日子,族長或者家裏的長輩都會帶着族裏沒有的子弟來此上香叩拜先賢。

古代祠堂制的前身就是古代的家廟制,而在中國古代社會早期,並不是所有的家族都能擁有祠堂,修建家廟家中有官爵纔可以修建。又因在《禮記·王制》中詳細記載了不同身份的不同家廟標準:“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

等到了宋代,程朱理學被民衆廣泛追捧,朱熹的《家禮·祠堂》中有記載:“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爲四龕,以奉先世神主。”因而修建祠堂得到廣泛追捧,即將祭祀祖先之禮重視且大力踐行。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第2張

二、婚嫁喪壽等場所

隨着祠堂的日益完善,祠堂作用也漸漸增多起來。祠堂一般佔地面積大,且多作爲婚嫁喪壽活動的場所。一般新人舉行婚禮時會在祠堂中跪拜高堂祖先,以獲得父母的認可,祖先的祝福。而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過生日時,也會在祠堂內設宴操辦。

三、家族議事

在電視劇《白鹿原》中有這麼一個片段,白鹿原中出了大事,族長白嘉軒和一衆人在祠堂內商量怎麼解決。我們也可以看出,祠堂也漸漸成爲族長和有議事權的人商量事情的場所。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第3張

四、設學堂供族內子弟讀書

祠堂一開始設立初期主要是用於祭祀活動,到後來其教化功能日益顯著,許多世家大族都在祠堂中設立私學以供族內子弟讀書。

例如位於山西運城聞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這個家族在歷史上共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14名中書侍郎和55名尚書。南宋時代的“鄱陽三洪”洪适、洪遵、洪邁三兄弟,更是成爲了三位丞相,不得不說是一段佳談。

而這種族中多出賢人的家族,家學自然是深厚,而族中所設的學堂更是爲族中子弟成才成賢奠定了良好的向學基礎。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第4張

南方祠堂多北方少,影響因素多樣

祠堂從一開始的祭祖尊先的功能漸漸增加了多種功能,也慢慢成爲古代後期農村社會的治理基礎,更成爲封建社會維持統治秩序的重要宗法基礎,對人的教化功能越來越顯著,可到了後來,祠堂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北方,出現北方少南方多的奇特景觀。

首先是因爲地理環境變動的影響。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據記載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13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出現了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也足足有26次。直至清代的咸豐年間,黃河從河南境內改行東北,奪了山東境內的大清河流入了渤海,形成了今天黃河下游的具體形貌。

在《清史稿·河渠志》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在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黃、淮並漲,奔騰四潰,河倒灌洪澤湖,高堰不能支,決口三十四。漕堤崩潰,共決三百餘丈。”水災的後果是導致“漕堤崩潰”,村落被淹,人口遷移,原本興建好的祠堂自然也毀之一旦了,多次出現這種環境毀壞北方祠堂的現象,自然而然北方祠堂就少了。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第5張

其次就是北方多戰亂,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奪之地。據記載,曾活動於我國大地上的民族共有150個之多,而其中極具戰鬥力的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爲了爭奪更多的土地和糧食,他們在自身的領地上不斷向南擴張,因此與在他們南部的漢民族產生紛爭,因此北方多戰亂。戰亂導致的是生產力的破壞和建設的摧毀,祠堂自然也不能倖免於難。

另一個原因就是受清末義和團運動的影響。在《義和團運動起源》中曾有記載,祠堂這種同姓宗族機構慢慢淡化,在戰亂的北方中便於吸收外部人民,漸漸同姓的內聚力減少,人口流動增多。內聚力的減少也就是宗法的吸引力降低,漸漸的祠堂也就失去了本來的作用。其次義和團運動主要活躍於北方,所以對北方影響大。

古代祠堂僅僅是祭祀祖先這麼簡單嗎 其實還有其他作用 第6張

最後的一個原因就是受海外華僑的影響。在古代後期,南方相比北方較爲開放,東南地區曾出現大規模的“下南洋”浪潮。那些“下南洋”的國人到了東南亞地區落地生根,更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下了一份家業。這些華僑大都對宗族祠堂文化心生敬畏,出錢出力保護祠堂自然不在話下,所以也在華僑對祠堂文化的保護下,南方祠堂大都保存完整,至今裏面仍香火繚繞。

所以說曾經的祠堂隨着時代的變化增加了許多新賦予的功能,而有些祠堂,例如阪東六葉祠,北宋建立至今仍保存完整,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可有些祠堂也早已在歷史的洪流裏煙消雲散了。

參考資料:《禮記王制》《家禮祠堂》《義和團運動起源》《清史稿河渠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