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魏國霸主地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暴師經歲,流血滿野,諸子不相親,兄弟不相親,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爲戰國。——(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西周滅亡後,各諸侯擁立原來被廢的太子宜臼爲王,史稱周平王,周平王把國都東遷至洛陽,史稱東周。

周平王東遷之後,作爲諸侯共主的周王室已經衰弱,想繼續用”禮“維持政治上的穩定,已如癡人說夢,被周王室分封的諸侯逐漸強大,各自爲政,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就此拉開序幕。

東周的前半段時期被稱之爲春秋,東周的後半段被稱之爲戰國。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春秋戰國其實沒有準確的分界線,不過歷來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爲點,這裏暫不贅述。

三家分晉之後的韓、趙、魏和原來的燕、齊、楚、秦四個諸侯並稱爲”戰國七雄“,就當時的地理位置而言,三晉是中原的中心,得三晉才能得天下,後來縱橫家們的合縱連橫,也是爭相拉三晉進入各自的陣營。

但,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中最爲強大的並不是後來統一華夏的秦國,而是三晉之一的魏國,但魏國的強大隻維持了兩代半,魏文侯,魏武侯是那兩代,而那個半代是魏惠王。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第2張

那麼,魏國爲何會一步步失去霸主地位?從魏惠王遷都開始,已註定要沒落。

魏惠王爲何要遷都大梁?不是因爲被秦國打怕了,他是打算稱霸中原,這件事我們還得從魏惠王說起。

魏惠王的前半生和後半生。

魏惠王,名叫魏罃(yīng),《戰國策》裏記作魏嬰,在位52年,他即位時期是魏國最爲鼎盛的時期,經過魏文侯的改革和魏武侯的南征北戰,魏國強大一時,可以說魏嬰攤上了一個出色的爺和一個優秀的爹。

魏嬰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極爲輝煌的,他重用龐涓爲大將,軍備實力大增,並且在徐州和齊威王相互承認對方的王號,魏國的霸主地位得到鞏固。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第3張

但魏嬰的後半生,可以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敗家子,東敗於齊,南辱於楚,西喪地於秦,幾乎把周圍的各個諸侯全得罪了,結果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弄得灰頭土臉。

關於魏國的衰落和兩次大戰脫不了干係,分別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這兩戰讓魏國的魏武卒幾乎損失了大半,從此一蹶不振,但除卻這兩次戰爭,還有一次戰略重心的轉移對魏國衰落有着手足輕重的關係,它就是魏國的遷都。

魏國遷都的具體時間。

魏國原來的首都在安邑,此地距離秦國比較近,在魏惠王時期,魏國首都正式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所以魏惠王又被稱爲梁惠王(《北征記》記載:魏惠王徙都於宋州宋城縣,號樑王),但關於魏惠王具體是什麼時間遷的都,卻有所爭議。

《史記》以及後來的《資治通鑑》裏認爲是魏惠王31年遷的都,也就是說是在公元前339年前後,此時魏國是已經衰落了,因爲致使魏國衰落的兩次大戰已經落下了帷幕,而此時的遷都,是因爲秦國崛起了,不僅奪回了河西之地,還佔領了魏國的安邑,魏國遷都是迫得不已而爲之。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第4張

但還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爲魏國是在最爲強盛的時期也就是在魏惠王9年(公元前361年)進行的遷都,著名歷史學家楊寬先生所著的《戰國史》中就明確地支持了這一點,而讓楊寬先生得到這一論斷的主要來源是《竹書編年》。

這就要說下《竹書編年》爲何要比《史記》可信了,這是因爲這本書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也就是說《竹書紀年》屬於戰國時期的產物,遠遠要比西漢的《史記》和北宋的《資治通鑑》更能真實反應當時的歷史。

魏國正值鼎盛遷都的依據

當然,除了《竹書紀年》的記載之外,還有其他論據來證明魏惠王是在魏國最爲鼎盛時期進行的遷都,首先是魏惠王又被稱爲梁惠王,假如魏國是在魏惠王31年才進行的遷都,那麼魏惠王被史書稱爲梁惠王的概率就比較小了,就像人的名字一樣,叫了幾十年的名字,哪會那麼容易改變。

我們接着來孫臏把魏國打殘的兩次大戰,而這兩次戰爭孫臏的打法都是”圍魏“,而他圍的地方是魏國的必救之地(史書稱:是攻其必救),此地不是安邑而是大梁,孫臏如何斷定大梁是魏軍的必救之地呢,這是因爲此時魏國已經遷都了,不然假如魏國沒有遷都,此地即使再繁華,孫臏也不敢拍胸脯說大梁是魏軍的必救之地。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第5張

我們把目光再次轉向安邑,桂陵之戰是魏國和齊國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而西方正在崛起的秦國瞅此機會,立即揮師東進,一舉佔領了魏國的安邑,假如此時安邑還是魏國國都的話,魏國不可能氣定神閒地兩年之後在進行戰略反攻吧。

魏國奪回了安邑之後,在逢澤之地主持召開了諸侯國的集會,這次會議共有12個諸侯國參加,秦國也在其中,秦國對這次會議的態度是暫時不是魏國對手,遵其爲霸主麻痹魏國是上策,從這裏看,假如安邑還是魏國首都的話,秦國都佔領過別人首都兩年,還自認不是對手,這不符合常理把,再加上魏國此時極強的號召力,完全不似被別人佔了國都的模樣,所以魏國的遷都應該就在魏國最爲強盛的時期進行的。

飛魚說:

魏國爲何要遷都大梁?經過分析我們得出了魏國是在魏惠王繼位初期,也就是在魏國最爲強盛時期進行的遷都,所以魏國遷都其實並不是被秦國打怕了,從安邑到大梁,魏國的戰略重心隨之南移,魏惠王的終極目的是意圖稱霸中原。

但不得不說魏惠王的遷都大梁是一步臭棋,魏國一步步失去霸主地位,也是從魏惠王遷都開始的,在定都大梁之時,強大的魏國已註定了要沒落,這是因爲魏國大梁處於四戰之地的中心位置,並且四周無天險可以依託。

魏國的霸主地位是怎麼失去的 從他遷都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第6張

既然無天險那就只能苦心經營城池,你還別說,魏惠王把大梁城建造的那是相當的堅固,到了戰國末期,魏國人就憑藉大梁城的堅固擋住了秦軍滅魏的鐵蹄許久,但最終被王賁水淹大梁城,從而滅亡了魏國,當然這是後話。

在和平年代,大梁城這樣的位置,有利於發展經濟和穩定政治,但在戰爭年代,這種地理位置就比較危險,處在四戰之地並不可怕,但要注重發展周圍可靠的盟友,但魏惠王仗着自己強大的國力,卻奉行四處開戰的政策,於是在戰國前期稱雄稱霸的魏國,魏惠王徹底把自己打弱了,直至最後被秦國徹底滅亡也沒能再次崛起。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竹書紀年》、《戰國史》、《資治通鑑》、《北征記》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