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末中關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封建制度體系下,延伸出了一個奇特的人羣——“宦官”,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你不知道的這個特殊羣體的殘酷人生!

太監的等級與福利制度

在古代,官員有品級,其實太監也有品級,通過看他穿的衣服就能看得出來。一般來說,伺候皇上的太監穿的都是花裏胡哨的綢緞,打雜的小太監按規定只能穿布衣、布鞋。二品太監的衣服上縫的圖案是“鶴”,二品以下的太監通常圖案是“鳳凰”和“孔雀”,宮中只有總管太監能穿長靴,其餘的都得穿短靴。當然這裏邊還有一個特別的人,就是大太監李連英,出門辦事都是頭戴紅帽子,穿着黃龍上衣,可見地位之高。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清代太監的工資分爲三部分,月例、月米、恩加錢。月例就是固定的工資,月米就是生活補貼,恩加錢就是獎金。乾隆三十四年編的《國朝宮史》,裏邊就記載了太監固定工資的標準,工資最高的是敬事房大總管,一個月八兩銀子,另外還有公費銀一兩三錢,大米40鬥,按照清代中晚期一兩銀子折人民幣兩三百。也就說四品太監固定工資差不多是2400左右,同樣四品的文官固定工資,加上養廉銀月收入是6萬,年收入是70萬。所以說你別看都是當官的,工資是天差地別,官職一樣的也不行。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2張

普通太監的工資,跟她們入宮時間的長短和績效考覈,分三個等級,一等是每月三兩銀子、15鬥米,二等是每月二兩五錢銀子、12鬥半米,三等是最少,二兩銀子、七鬥半米。所有的普通太監每個月還有六錢六分六釐的公費銀子,這數還挺吉利,整個一“666”啊。當時的太監也有類似於現在的年終獎、優秀員工獎、過節津貼這些福利,還有來自主子的額外賞賜。太監在宮裏邊包吃包住,也不需要養家,所以這點收入勉勉強強也算夠花。

不過這都是正常情況,太監要是一不留神也有可能停薪、停職。清朝太監的醫療制度很不人道,太監們一旦生了病,不管你是官大官小,都會被扣發、停發工資,病的時間越長,工資逐漸遞減,直到停發,病一年以上那一個錢都拿不着,甚至還會革去官職或者是降級處理。所以皇宮裏的太監只要得病,就意味着降職、減薪,所以說到底太監也是爲皇上打工的人。年輕的時候,在宮裏當奴才伺候主子,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皇宮裏不養閒人,所以這些個老太監會被逐出宮外。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3張

出宮後的太監如何生存?

那麼離開皇宮的太監是如何生存與養老呢?大多數太監不僅要承受身體之痛,還得忍受一輩子的孤獨。你看一般人進宮當太監,那都是生活所迫,就像李連英雖然有錢有勢,但出身也是貧寒。9歲進宮,不過爲人聰明、對主人有忠心,纔會混成那樣,要不然的話也跟那些太監一樣,結局很悲慘。因爲在古代太監被稱爲是不完整的男人,不能夠傳宗接代,所以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歧視。清朝的時候,太監被稱爲“老公”。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4張

不知道現在爲啥演變成丈夫的意思了。反正過去管太監叫老公,包括唱戲,比如說後臺上四個太監,後臺就說上四個“小老公”,誰演大太監呢,後臺寫上也是誰演“大老公”。在古代,誰家要有一個“老公”,那是奇恥大辱,不能進祖墳的,而且墓地也不願意接收太監,大夥覺得晦氣,影響風水。當然也有很多太監很小的時候,就被拐賣進宮的,他們自己也不記得家在哪。所以太監退休以後,只能在北京找個地方養老,死了之後就埋在附近,所以北京城隱藏着非常多的太監墓羣。北京文物局統計過,北京最少有超過570多座的太監墓,覆蓋了大半個海淀和石景山區。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5張

北京很多地名跟太監都息息相關。比如著名的中關村,這“關”字現在都說是海關的關,其實過去這“中關”倆字,“關”其實是“官”,“中官”那指的就是太監。當年最早中關村叫“中官墳”,後來感覺不好聽改叫“中關村”。比較有意思的是太監的墓碑大多都是一樣的,都刻着四個字“萬古流芳”。不過這個墓誌銘其實來說有點尷尬,你太監們怎麼萬古流芳?當然這是個美好的願望吧!

太監如何娶妻?

除了喪葬以外,養老也是太監們退休之後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在退休這個問題上,不同的太監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太監們因爲知道自己老了以後,很難有親人可以依靠,所以早早的就爲自己退休以後的生活做了打算。清宮裏面混得最好的,叫“多領事”,相當於總管,這些個有錢有勢的大太監,當差的時候攢了不少的積蓄,往往會用這筆錢在宮外買個宅子,算是有個養老的棲身之所。有的還娶了老婆,古代的太監是可以娶老婆的。太監娶媳婦一般來說就是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幫忙打理家務,需要有個女人。另外,古代人其實很重視傳宗接代,太監無法生育,所以長期以來都受到歧視,所以他們得到了權力、地位的時候,願意改變這種狀況,怎麼辦呢?就通過娶妻,享受到普通的男人有家室的感覺。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6張

還有的太監長期在皇室打工,也聰明機靈,眉梢眼角有的是活,知道怎麼說話,所以有的時候當紅的太監辦事立功,皇上一高興就會賞賜一個妻子,給太監一個安慰。據記載,太監大量的娶妻生子,應該是在東漢。歷史上第一個娶妻生子的太監,是東漢時期的,這人叫“欒巴”。《後漢書》中記載欒巴:“陽氣通暢,白上乞退”,這就是淨身不徹底。他向皇帝辭官,然後娶妻生子,後來有個兒子叫“欒賀”,欒賀最終還做到了雲中太守的職位。

再到了唐朝,太監結婚就很普遍了,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了。所以唐朝有一半的太監都有老婆,有的五品以上的高級太監,他不但有老婆,還有三妻四妾呢。唐朝時期太監的勢力很大,所以娶的老婆有的都被封爲誥命夫人。有一個太監叫“仇士良”,他的老婆“胡氏”被封爲魯國夫人。不僅如此,在唐代,太監娶老婆是有要求的,不是說誰都能娶。唐代的太監娶老婆,得找名門望族,這樣太監就可以藉着妻子的家族,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另外還是要求女方賢良淑德,還得守婦道,還要懂得教育子女,還得長得年輕漂亮。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7張

據說當年唐玄宗有一個心腹叫“高力士”。愛看京劇的人,可能會有印象,有個傳統京劇叫《貴妃醉酒》,楊貴妃喝多了,上場的時候,貴妃身邊有倆太監,一個是丑角,一個是小生。這倆太監扮演小生的就是“裴力士”、辦演丑角的就是“高力士”。當然了我們今天說的這個“高力士”那是李隆基的心腹太監,據說他娶的老婆長得又漂亮又年輕。反正除了孩子是收養的以外,太監的婚姻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8張

當然這是唐代,到了明朝,太監大多都是成年以後纔到皇宮入職的。所以太監娶妻納妾的現象十分普遍。到了清末,太監結婚可是見怪不怪了。慈禧的心腹安德海娶了一個19歲的媳婦,慈禧太后不僅沒有阻止,還賞賜了安德海很多的金銀財寶。有人說了,這都是大太監,有錢、有勢,可以明媒正娶,那小太監們怎麼辦呢?這些小太監爲了解決感情問題,會找個宮女,大夥一起過日子,互相算是消除寂寞,宮裏邊管這種關係叫“對食”。

太監如何養老?

一般來說,太監沒有辦法有自己的至親骨肉,豪宅可以買、媳婦可以娶,孩子怎麼辦呢?所以很多位高權重的老太監們,要想辦法給自己找一個養老的下一代。有極少數太監是成家了以後當太監的,純粹是爲了掙錢補貼家裏邊,所以老了之後回故鄉,他有親生骨肉,因爲他是先有了孩子後當的太監。但大部分太監都不行,只能另謀出路。古代宮中還有一種“師傅帶徒弟”的制度,每一個老太監都在沒退休之前培養一個剛入宮的小太監,把這小太監當親兒子對待。其實培養小太監就是找一個將來能夠孝敬他,給他養老送終的人,這個關係跟父子是一樣的。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9張

還有一種方式,混得好的高級太監,收乾兒子給自己養老,憑藉自己的權勢讓別人把兒子過繼給他。比如明朝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滿朝文武,有一半管他叫爸爸。這勢力太大了。東漢有個太監叫“曹節”,這曹節收養了一個乾兒子,這乾兒子給他生了一個幹孫子,這幹孫子可厲害了,就是後來的魏武帝“曹操”。民間有一傳言,大太監李蓮英有四個過繼的兒子,給每一個人40萬兩白銀、一大口袋珠寶,還有兩個過繼的閨女,每人得白銀17萬兩。李蓮英知道這些財寶,反正早晚也不可能都屬於他,還不如拿出來多收點兒子閨女,老了可以養活他,也算是個不錯的結局。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10張

不過這樣的大太監畢竟鳳毛麟角,得混到高層纔有這個可能。大多數普通的太監怎麼養老呢?普通太監,他爲了避免孤獨,最後一般來說都是到廟裏邊去抱團取暖。廟裏邊就相當於是養老院。明朝開始就有給太監養老的寺廟。明清兩代北京新建了2000多座廟,大約有1/7都是太監們建的養老院。那麼太監們爲什麼願意去寺院裏養老?因爲宮中的太監一生都在遭受欺凌,你哪怕混到高層了還是讓人看不起。所以太監很多心理上都會有一些扭曲。而寺廟這個地方,太監們住很合適,可以在精神上有所寄託。

比如道教“白雲觀”他就有“閹九節”的傳說。傳說有個修行很高深的全真道士“邱元靖”因無法拒絕朱元璋御賜美女,於是自閹其身。所以道教認爲閹割,就跟剃頭出家修行是一樣的,很自然。所以這種說法讓太監們在心理上得到了不少的安慰,所以太監很願意在寺廟裏邊清清靜靜的度過晚年。還有一種可能,太監們都過慣了集體生活,跟和尚老道大夥一塊繼續生活,太監們互相有個照應,死了之後還能跟着做法事。不過寺院也不是說你想來你就能跟着來的,這得交銀子。

乾隆年間就出現了太監組織的養老義會,專門爲太監養老服務,運行機制有點跟現在的養老保險公司類似,太監想到寺院養老,你得在退休之前提前預定,你還有勞動能力的時候,每個月你把工資的一部分交給寺院,給他們供奉,或者拿出一部分錢捐給他們,得連續交滿三年才行。這樣的話等你退休了,你就可以直接搬到這來養老。

清末民初北京有幾個寺院是以接收退休太監聞名的,最有名的是“萬壽興隆寺”,這個寺院就是上面咱們說的養老義會的制度,這裏邊還收的基本是中等水平的太監,相當於高級太監的養老院。還有一些寺院就是有財力的大太監,斥巨資買地皮建起來的,專門接受那些孤苦無依的退休太監,不要錢,他們把寺廟附近的土地也給買了下來,通過出租土地房屋的錢,來維持寺院的生計。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11張

清末民初的大太監“信修明”,是個秀才,有文化,他在宮裏邊呆了10年,後來還寫了一個回憶錄,講述他成立了一個“恩濟慈保古會”,專門免費收養太監的事情。出錢建寺廟的大太監裏邊最慷慨的人叫“劉誠印”,他資助的廟有30多座,因爲他是道教徒,地位又僅次於李連英,所以在他的影響下,清末很多太監都信道教,京西規模最大的太監養老廟是“立馬關帝廟”,這裏接納了很多老太監,更像個慈善機構。慈禧後期的太監二總管“孫玉貴”就落戶在這,他用自己攢下來的銀兩在寺廟周圍買了680畝稻田,跟其他的徒弟還有太監們一塊種田爲生,一直到1926年去世。

清末時期的中關村到底是什麼地方 中關村最早叫做什麼地方 第12張

這些太監們過去養老寺廟集中地就是我們今天的中關村,中關村號稱“中國硅谷”,多少個頂級高校在這,誰能想到大幾十年前這還是個墳場呢?太監們退休出宮以後,合計着所有太監一起出資買地建養老莊園,於是看中了中關村這片荒郊野地,死後就被埋在附近。很多年以後,由於太監們也是遠離故鄉的絕戶,這些墳墓沒有人打理,也就荒涼了。新中國成立以後,這一片被選中開發科學城,於是就大面積平墳拆廟。因爲明清時期太監被稱爲“中官”,所以這裏叫“中官村”,後改爲“中關村”。

聊了很多太監的故事,說到底這也是一羣懷揣夢想、背井離鄉去紫禁城打工的人,大多數生平坎坷,領着最低的工資,忍受着嚴酷的工作制度,這一輩子也不容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