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秀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開篇講張角是不第秀才,進山採藥,遇到一位老人,碧眼童顏,手拄藜杖,引張角到一山洞,傳授天書三卷。天書的名字叫做《太平要術》。

問題來了,東漢末年,有秀才這稱呼嗎?

一般任印象中,有科舉纔有的秀才,舉人之類的稱呼。科舉制度隋朝纔開始實行,東漢和隋朝中間隔着三國魏晉南北朝,漢朝的人這麼會是秀才,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搞錯了嗎?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沒有搞錯,秀才這個稱呼很早就有了,在漢以前就有了,不過不是一種特定的稱呼,是對有才華的人的一種稱呼。就像現在小哥哥,小姐姐稱呼帥哥美女一樣。到了漢朝,察舉製出現後,就成了一種的特定稱呼。

因爲東漢的開國皇帝是位面之子劉秀,秀才與劉秀的秀犯忌會,就把秀才改稱爲茂才。所以秀才又叫茂才。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第2張

說到漢朝的察舉制,簡單的介紹漢朝的選官制度。

漢朝的選官制度分爲兩種,一個是延用秦朝的軍功制度,就是想要當官,你就去打仗,去玩命,有軍功就有官當,這個制度在漢初還行,國家不穩定,有仗打。到了文景時期,戰事少了,選拔的人才也就不夠用了,所以就有了郎官制。

郎官制就是在郎官中選拔人才當官,郎官就相當於後世的進士,但郎官不像進士是通過科舉一種方式選出,而且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選出。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第3張

一是官二代,一個兩千石的高官,在任滿三年可以推薦一個子侄當郎官,叫做任子。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兩千石的官在全國也就幾十個。

二是有錢人,商人有錢,但不能當官。因爲這條規定是不能是有市籍的商人。普通人很難達到政府規定的家產10萬貫。有10萬貫,不是市籍就能當郎官,叫做貲官。司馬相如就是貲官,司馬相如逼卓文君當壚賣酒,還不是爲了當官。

三是察舉制,這個大家都熟悉就不多介紹了。

四是,徵召制。有名望,有才能的人,皇帝親自招見,確認有才能後,就直接授給官職。

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東漢末年就有秀才這個稱呼嗎 第4張

五是,博士弟子。漢武帝時期設立五經博士,五經博士的弟子有優秀的也能當官。

到漢武帝時期,郎官多數都來自太學了,太學畢業的學生分爲兩等。甲等直接留在中央爲郎官,乙等回到地方爲吏,如果表現好還有機會到中央爲官。

說回張角,羅貫中說他是秀才,這個稱呼沒有錯,漢朝是有秀才。但不第秀才有些不太合適,不第就是科舉落榜。漢朝的秀才是舉薦的,沒有不第一說。如果用不舉秀才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好的事情。所以個人覺得是羅貫中覺得不舉不好聽,就寫成了不第。

也有可能就是羅貫中平時說習慣了不第秀才,順手就寫,並沒有太多的考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