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秦孝公死後沒多久,商鞅也死了,因爲商鞅觸動到了秦國原本權貴們的利益,當秦孝公還在世的時候,他是權力支持變法的,所以也一直都有他給商鞅撐腰,但是當他死後,嬴駟繼位,嬴駟對商鞅可就沒那麼好了,商鞅最終死的也是很慘的。那麼,如果當時嬴駟並沒有殺掉商鞅,而是選擇繼續用他,那麼秦國統一的進程,會不會被提前了呢?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歷史擺在新繼任的秦惠文王面前兩條截然不同的路,一是重用商君,坐享其成,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國君,其結果是逼瘋那些盼着改朝換代帶來新希望的一羣舊世族絕望式反撲,國家極有可能陷入內亂;二是按照舊勢力的意願誅殺商君還歸秦國舊制,可以得享一時明君稱謂,使得秦國之富強胎死腹中。年輕的秦惠文王無論走那一步都是陷阱深坑,然而,蒼天給了秦國一個另類鐵腕人物,一個敢於舞弄雙刃劍的人物,一個敢於用權術玩弄法術的人物,一人敢於在刀刃上跳出圓舞曲的人物。

要說這個秦惠文王是正常繼任,但太史公有點意思,在繼任這件事上一反常態地加了個墜子,說“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歲,誅衛鞅。鞅之初爲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貴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於是法大用,秦人治”。什麼意思呢?其一,這個太子年輕時是犯過法的,由其師傅代爲受罰;其二,這個太子是長子,但不一定是嫡長子,關於這個問題一哥沒有見過其他定論,小說家言其是胡女所生亦不知從何得來?其三,贏駟繼位年齡19歲,剛剛成人,按照秦國慣例是宗親世族所認可而立,此事恐怕商君難以插手;其四,據《戰國策》義“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此事絕非空穴來風,太史公未予採信,不知何故?看來是有所存疑或是顧慮的,若存疑則是孝公未必有禪讓之心,說了假話,若顧慮則是此事背後定有隱情,作爲史家不說最好。於是引來後世史家學者村野俗夫諸多猜測,有禪讓說、有聽政說、有試探說、有交待贏駟誅殺說,不一而足,湮滅於歷史的煙雲之中。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第2張

然而,此時的秦王需要的是商君之法而非商君其人,是執行商君之法而非壓主權臣商君,君臣之間鬥爭從一些史料中透出蛛絲馬跡,人知商君、不知秦王,商君開府、總攬朝政,孝公禪讓、朝野非議,商君不死、於國不利。

太子繼位了,繼承了一個正在法治體制下逐步走向富強的秦國,繼承了一箇舊勢力隨時有復辟可能的秦國,繼承了一個隨時有可能人亡政息的秦國,繼承了一個權臣壓主的秦國,繼承了一個天下人忌憚的秦國,如何辦?年輕的贏駟揮舞着權力的雙刃劍,用到極處。“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爲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一是借宗室之誣告逼反了商鞅。二是以商君之法車裂了商鞅。三是以誣告之罪懲治了大批舊勢力。四是通過權術玩弄法術鞏固了商君之法。

從此,秦國仍有商君之法,秦國再無商君之人,秦國用商君變法,秦國誅商君護法,秦國得商君而強,秦國裂商君而穩,噫,這個贏駟不簡單,比老爸的獨撐乾坤來的更加鐵血,難怪會自稱爲王啊。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第3張

如果商君不死的話,嬴駟繼續倚重商君,秦國會不會加快統一進程呢?我認爲是不會的。

歷史中,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商君的使命就是在秦國進行商鞅變法。完成使命,商君的存在就意義不大了!這種看法是我們在後人的角度來看的,可能理由不太充分,那在當時看來,商鞅也必須要死嗎?答案是是的。

嬴駟少年做太子時因其封地交雜糧而鬧出人命,後被商鞅流放。雖然心裏記恨商鞅,但是經過幾年的流放,見識了新法對百姓對秦國的好處,也明白了其父和商鞅的良苦用心。如今,嬴駟繼位。現在的他完全可擔大任,且對新法一力維護,所以商鞅可以放心的離開官場,於是提交了辭官書。商鞅在秦國貴爲商君,在秦國國內有自己的領土,也有自己的官署,已經貴不可言了,權力僅在秦公之下,但嬴駟始終不是秦孝公,沒有那份君臣信任,也沒有那份君臣相攜的感情,君臣猜忌就會產生。

秦孝公時期,秦國有奏章文書,都是秦孝公商君一人一份,而到了嬴駟當政,發現很多情報自己都不知道,很多政務也不問自己,而去問商鞅,而大臣口中也是商君不停,國人只知商君也不知新秦公了。作爲秦國的新國君,把控朝政是必須要做到的,如果嬴駟想徹底掌控秦國,就必須消除商鞅的影響,於是,商鞅就必須要死了。

如果嬴駟繼續任用商鞅,那秦國統一的進程是否能提前? 第4張

我們也都知道,但凡變法,就一定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變法的範圍越大,而被損害利益的人越多!商鞅的變法是貫徹秦國各個方面的,雖然很符合秦國的國情,但是卻很大的損害了公族和世族的利益。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新政幾十年,新政已經收到了極好成效,而國人也已經接受了新法!公族世族的人想要復辟舊制已經不可能,於是公族世族的人,就將怒火和怨恨全部歸結到了商鞅的身上。統治秦國的畢竟是這些貴族,平民得不到重視,無論當政的是不是嬴駟,爲了安定秦國的局勢,商鞅也都要被除掉。

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迅速崛起,從一個隨時被魏國滅國的積弱國家變成了強國!當發現商鞅在秦國的處境後,六國爲了不使秦國更加強大,支持除掉商鞅,引起秦國內亂,對六國再好不過了!不然,六國也不會再坐視秦國繼續強大,可能又會來一次六國伐秦,這對於剛剛強大起來的秦國絕對不利。

所以說,商鞅被處死是當時諸多因素導致下的必然結果,如果嬴駟繼續重用商鞅,秦國未來的道路是好還是壞,還未可知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