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老聃、老萊、太史儋:誰纔是真正的老子?

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老聃、老萊、太史儋:誰纔是真正的老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爲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爲“太上老君”。

    真正的智者是寂寞的,那是因爲他的思考,世上鮮有人能夠理解。他靜靜地觀察着這個世界,思考着這個世界,當他對這個世界絕望時,便騎着青牛,西出函谷關,飄然而去,留下謎一般的五千真言——《道德經》,還有他謎一般的身世……

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老聃、老萊、太史儋:誰纔是真正的老子?

這個人就是老子!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故又稱老聃,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他曾經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所謂“守藏室”,據司馬貞索隱的解釋,乃是周王室的藏書室,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圖書館兼檔案館。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老子對周代的典章制度、禮樂儀式很是熟悉。孔子入周問禮,拜訪的主要對象就是老子。這次會面大概發生在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至二十年(公元前522年)之間,也是文獻留下來的關於老子事蹟的少數記載之一。可是,老子對這個遠道而來好學深思的學生並不十分感冒,尤其是他那一肚子關於周代禮樂制度的問題。所以滿腔熱情的孔子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他想請教的問題老子連回答的興趣都沒有,只是淡淡地告訴他:“你所談到的那些人早已成了冢中朽骨,只剩下他們的片言隻語還在好事者中流傳。我所能告訴你的就是,君子遇到了好時機就居官從政,不得志則隨遇而安。我聽說高明的商人都把自己裝得像沒錢人一樣,道德修養高深的君子看起來就像庸人一般。去掉你身上的那些驕氣和各種各樣的想法吧,去掉你那些迎合的神色和空頭志向吧,這些都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孔子聽了,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卻不能不爲老子那些富有洞察力的人生見解所折服,回去對弟子喟然長嘆,把他與老子的這場會晤作了個生動的比喻:“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走。在地上走的,可以捕之以網;在水裏遊的,可以釣之以鉤;在天上飛的,可以射之以弓。至於龍,我就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乘着風雲遨遊天上。我今天拜會了老子,他就像那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啊!”這時的孔子,大約三十歲左右,雖然他自稱“三十而立”,但其學識顯然還與富有人生閱歷、學術思想已經成熟的老子不在同一層次上。老子對人生和世界所做的深層次的思考,已超出涉世未深的孔子的思想層次。但天縱之聖的孔子很快領悟了老子教導,於是禁不住爲老子的睿智和洞察力驚歎連連了。

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老聃、老萊、太史儋:誰纔是真正的老子? 第2張

除了這次會面外,司馬遷所記載的老子的事蹟,就剩下西出函谷關而隱居了。老子在周王室長期擔任守藏史,見周王室日益沒落,以周王室禮樂文明維繫的秩序日益崩潰,天下將陷入大亂,看不到太平的希望。而已經衰落到二等諸侯國地位的周王室內部卻紛爭不已,忙着爭權奪利,演出一幕幕鬧劇。他感到他所爲之服務的政權是可笑的,沒有任何希望的,而他再也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一絲絕望的情緒爬上他的心頭,並很快蔓延開來,覆蓋了他的整個心。於是,他決定離開了,騎上青牛,飄然西逝。當他來到函谷關時,守函谷關的官員尹喜遠遠地望見老子,便知道他非凡人。當尹喜聽說老子將西去隱居時,便請求他著書,將自己的學說澤被後世,於是就有了玄妙幽深的《道德經》五千言。據說老子因爲修身養性而活了一百六十多歲,還有人說他活了二百多歲,這些都無法考證清楚了。這就是老子的生平事蹟。

但號稱信史的《史記》,卻在《老子列傳》中又列了另外兩個老子的候選人:楚國人老萊子和周太史儋。可見,在司馬遷那個時代,人們對於老子的身世已有了爭論。老萊子,也是楚國人,也曾經著書十五篇,闡釋道家學說,與孔子同時,其實也基本與老聃同時。這位老萊子還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綵衣娛親”的主人公。據說他乃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亂世,隱居於蒙山南麓,自耕自種,自給自足。他非常孝順父母,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挑揀美味供奉雙親。更出格的是,他年屆70仍不言老,爲博父母開心,常常裝嫩,穿起“五色斑斕”的童裝,在父母面前“爲嬰兒戲”。有一次在他父母居所取水,故意跌倒,像嬰兒般的啼哭,目的竟然是博取父母一笑(或雲他不慎跌倒,就勢作嬰兒啼)。他這些奇奇怪怪的行徑,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一文中曾於辛辣的諷刺:“現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子。我沒有再看第二回,一到這一葉,便急速地翻過去了。”

真正的老子另有其人?老聃、老萊、太史儋:誰纔是真正的老子? 第3張

那麼,這位老萊子爲什麼會被司馬遷寫入《老子列傳》中,作爲老子的候選人之一呢?這是因爲,老萊子在當時極可能也被稱爲老子,他的名字當是老萊,不是老萊子。那時人們對於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總是尊稱爲“某子”,一般不稱“某某子”。就如同今天稱“某先生”,一般不稱“某某先生”一樣。所以孔丘稱孔子而不稱孔丘子,孟軻稱孟子也不稱孟軻子。老聃可稱老子,老萊也可稱老子,也正如同今天有了一位李先生並不妨礙別的姓李的也稱李先生一樣。何況這位老萊也非尋常人物,乃是有名望有著作的大隱士。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稱:“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所謂“嚴事”,就是恭恭敬敬地對待的意思,連孔老夫子都尊重的人物,稱作子是絕對不過分的。後來之所以改稱老萊子,原因倒要算到那位周王室的守藏史老聃身上。他的名聲過大、著作流傳又廣,於是“老子”便成了他的專稱。爲了與老聃區別,名望差了許多的老萊只好改稱老萊子。這與韓非由韓子改稱韓非子的情況是一樣的。唐之前,韓非是被稱爲韓子的(見《漢書·藝文志》),但韓愈橫空出世後,也稱韓子。後來,韓愈的地位被後人越擡越高,至蘇軾竟然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於是韓子便成了韓愈的專稱,只好委屈韓非子改稱呼了。司馬遷既然將老萊子與周王室的那位老子並列爲孔老夫子所敬重的人物,便可知他早就認定了老萊子不是《老子列傳》的傳主。把老萊子列入,前面加“或雲”兩個字,分明是出於謹慎,疑則傳疑,表明那時有此一說而已。

至於另一位候選人周太史儋,其實也不可能是老子。一則他後於孔子一百餘年,與《禮記》等諸多典籍所記載的孔子入周問禮於老子不合,二則,據《史記》記載,他曾經西入秦會見秦獻公。但至於見秦獻公的年份,司馬遷也沒弄很清楚,他在《老子列傳》中認爲是孔子去世後129年,也即公元前350年。但在《周本紀》中又說是周烈王二年,即公元前374年,相差了24年。而據郭店楚簡中已有《老子》的摘抄,說明那時《老子》一書已比較流行。郭店楚簡的年份也定在在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00年前之間。《老子》果然爲周太史儋所著,不可能甫一成書就流傳到楚國去。所以司馬遷在寫到周太史儋時,用了“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來表示以周太史儋爲老子,只是當時的一種推測。

司馬遷在《老子列傳》的後面,又附了老子的後人譜系。老子的兒子名李宗,爲魏國的大將,因軍功被封在段幹。李宗的生子李注,李注生子李宮,李宮的玄孫李假在漢文帝朝爲官,李假的兒子李解又曾經做過膠西王劉卯的太傅,並遷居到齊地。所以應該說司馬遷對老子的人選是心中有數的,那就是周之守藏史老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