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匈奴人劉淵爲何自稱漢皇帝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簡介

匈奴人劉淵爲何自稱漢皇帝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簡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坐擁天下的司馬氏可能在最後也沒想到,把自己江山斷送的竟是自家人。西晉末年,一場宗室之間自相殘殺的“八王之亂”,讓本來搖搖欲墜的西晉政權,在風雨中更是飄零。此時,蠢蠢欲動的匈奴人正靜靜地等待一個時機,劉淵的出現,讓匈奴人的夢想成爲現實。

劉淵的生平簡介

匈奴人劉淵爲何自稱漢皇帝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簡介

一個匈奴人爲什麼要取一個漢名,又爲何要自稱是漢皇帝,要了解這些我們要先看看劉淵的生平簡介。劉淵(249年至253年之間——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之後,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開國皇帝,304年——310年在位。

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爲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並與冒頓單于相約爲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爲姓。劉淵的叔祖劉宣、父親劉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並取了漢名。承襲父祖,劉淵也跟着姓了劉。 劉淵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由於他文武雙全,語出驚人,司馬昭對他另眼相看。

劉淵年幼時,就非常聰慧。劉淵七歲時母親呼延氏去世,他傷心得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所感動,宗族、部落的人都讚賞他的孝順。當時,曹魏司空王昶等人聽說後也非常讚賞劉淵,並且派人前去弔唁。

劉淵自幼愛好學習,於是劉淵開始學習武學知識和技能,精妙出衆,他臂長而善於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姿態、儀表魁梧。又拜上黨人崔遊爲師,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誦讀,而《史記》、《漢書》及諸子的著作,沒有不閱讀的。

鹹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作爲人質住在洛陽,受到當時曹魏權臣司馬昭厚待。泰始年間(265年―275年)以後,王渾多次在晉武帝司馬炎面前推薦他,於是晉武帝召見劉淵,與他交談,非常賞識。西晉時,劉豹去世,劉淵代父之職,成爲南匈奴左部帥,歷任北部都尉、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等職。期間,劉淵“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傑無不至者”(《晉書》),幽冀一帶的名儒,也不遠千里紛紛前來拜見,個人威望與日俱升。皇帝身邊的大臣,開始擔憂起來,並說:“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他必然會有異心。現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我們已爲陛下您感到擔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這次晉武帝沉默了。朝廷中一度引發了一場爭執,如果讓劉淵去平定叛亂,那麼,西部的秦州、涼州便指日可定。但恐怕涼州境內又要亂了,而蛟龍得到雲雨就能爲所欲爲了,於是晉武帝徹底放棄了重用劉淵的念頭,並且放過了劉淵。

匈奴人劉淵爲何自稱漢皇帝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簡介 第2張

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當時,因爲戰亂,中原漢人大量流徙江南,幷州境內的胡漢勢力對比和人口分佈發生了重大變化,趁此機會,劉淵於永興元年(304年),在南郊築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爲元熙,追尊劉禪爲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爲王后。

劉淵自稱漢皇帝的原因

劉淵是匈奴人,一心想着興邦復業,可他爲何要稱漢皇帝呢?這與能劉淵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勢有關。我們知道晉朝是個相當講究門閥的時代,劉淵本來就是匈奴人,他的出身並不高貴,本就沒有什麼支持率的劉淵來說,要想取得士族大家的支持,必然要將自己的姿態放下,親近漢文化,使劉淵傾心接受漢化;而劉淵在官場上受到的種種遭際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動向漢人、漢文化靠攏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二,晉武帝時,王渾、王濟等人舉薦劉淵擔當消滅孫吳的重任,卻遭到了孔恂、楊珧等人的強烈反對,特別是諫辭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晉書》)八個字,既刺痛了劉淵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漢匈之間難以消除的民族隔閡。 孔恂、楊珧是朝廷重臣,代表着朝野相當一部分漢人的思想和觀念,他們鄙視、仇恨胡人,更牴觸像劉淵這樣文韜武略的匈奴人,使劉淵屢不得志,甚至一度險遭不測。

其三,劉淵自幼居於漢地,酷愛讀書,癡迷漢文化,曾拜上黨名士崔遊爲師,遍習中原的儒家經典和歷史、軍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誦之”,深受漢文化影響和薰陶。劉淵7歲喪母時“擗踊號叫,哀感旁鄰”,所表現出的孝道禮儀上不難看出,他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極大。在日後與太原名儒王昶、王渾、王濟的密切交往中,劉淵逐漸成爲一個漢化程度相當深的匈奴人。

親近漢文化,大力推行漢文化的劉淵,直至晚年也沒能撫平匈奴和漢民族之間的種族隔閡,但是沒有關係,起碼他爲了民族的融合邁出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