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

揭祕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慈善事業是一種有益於社會與人羣的社會公益事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倡行與發展慈善事業的國家。與之相應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遠流長。

揭祕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

  網絡配圖

兩宋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慈善家。他們挑起了宋代慈善事業的大梁,推動了宋朝慈善事業的發展。

河北省磁縣一處北宋時期貧民“公墓”經研究考證後認爲,北宋時期,我國已有福利慈善機構的存在。這爲研究宋代社會下層貧民生活以及國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

記者日前從邯鄲市文物部門瞭解到,在去年文物普查中,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邯鄲市磁縣發現了一處埋葬因戰亂、饑荒而死亡的北宋時期貧民的“公墓”。這一“公墓”南北長約100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墓葬多爲豎穴土坑墓,且密度較大。

據考古人員介紹,發掘的墓葬內都有墓誌,墓誌銘中有順序編號、死者和有關家屬姓名,以及葬埋日期等內容。在古代,統治階級爲了實行仁政,通常會設立一些福利慈善機構來緩和社會矛盾。北宋政府也非常重視風俗教化功能,官方福利慈善事業比較發達。

揭祕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 第2張

  網絡配圖

經過考證,北宋時期,宋國與元、金戰亂頻仍,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戰亂中多有客死他鄉無人認領的屍體,也有因家貧而無力喪葬者。爲安葬這些死者,北宋朝廷專門設置“漏澤園”,來收殮無人認領的無主屍體或者因家貧無力埋葬者,集中埋葬。

因此,“漏澤園”就是國家安葬貧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磁縣發現的這一“公墓”就是“漏澤園”的一處。

揭祕考古發現:北宋時期已存在慈善機構 第3張

  網絡配圖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既是他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同時也是他慈善思想的明確反映,而他首創義莊,開宋代義莊之風氣,成爲以後歷代義莊之典範的偉大善舉,更成就了他在中國慈善史的崇高地位。善人善士屢屢見諸於史冊,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在宋朝,確實存在着這樣一個慈善羣體, 是他們把宋代的慈善事業推向興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