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歷史上的和親公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歷史上的和親公主,真實身份有三種:第一種,宮女;第二種,宗室女,臨時被突擊提拔爲公主;第三種,真公主。漢朝首創和親外交的是劉邦,以宗室長公主嫁匈奴單于。其後是武帝劉徹,先後把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在白登之圍之後,劉邦採納了婁敬的和親政策,準備把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但是呂后堅決反對,才以宗室女代爲出嫁,實際上這也成爲了後來中原王朝經常使用的做法。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到了唐朝,用於和親的公主之多,多到掰完兩手手指,再派上兩腳腳趾還不夠用的地步。而且“和親”用作兩國間王室通婚的專詞,也自唐代始。唐人陳陶《隴西行》:“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唐朝最著名的兩次和親,乃是641年,文成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709年,雍王李守禮女金城公主嫁吐蕃贊普遲德鬆贊。當然,嚴格說來,宗室女並不是真正的公主,只是要用於外交了,才把她們破格提拔爲公主的。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第2張

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並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最初遭到唐太宗的拒絕。之後,吐蕃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唐軍出擊後才達成均勢。在此情況下,松贊干布再次請婚,唐太宗考慮再三,認爲和親是上策,但他如何捨得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嫁人苦寒之地呢?於是便從宗室中選了一位,這就是文成公主。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第3張

再如名氣稍次的金城公主,她是唐中宗李顯養女,生父爲邠王李守禮,後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畢竟皇帝是不會捨得親骨肉去和親的,所以和親的大部分是宮女,突擊提拔成公主出塞和親。最著名的比方說王昭君,她本身不是公主只是一個出身農家的女子,被選入宮後,雖然吃穿不愁但是變成了籠中鳥,直到公元33年,呼韓邪單于提出和親以後,她毛遂自薦,出塞和親。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第4張

有少部分是皇室宗親家的女兒封了公主去和親的。皇帝的女兒去和親的很少,漢景帝的女兒漢武帝的姐姐南宮公主出塞和親了,給年幼的劉徹造成了巨大的悲痛和憤怒,刺激太重太大了,成爲漢武帝堅決反擊匈奴的重要動機之一。

揭祕歷史上的和親公主身份 不一定都是皇帝的親生女兒 第5張

此外關於和親公主的故事,還有一點與我們習以爲常的理解有所不同。傳統的儒家和親敘事中,和親公主的生活往往被概括爲悲慘的催淚故事。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待嫁公主都對異域抱恐慌的心態。中原族羣與北方異族的雜居和互動自春秋以來即源遠流長,而像劉解憂與王昭君這樣的自願遠嫁者不乏其人。她們內心有對更遼遠的遠方開拓事業和不同生活的夢想,正像古人中男子在異域建功立業一樣的道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