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劉備和諸葛亮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劉備和諸葛亮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和諸葛亮攻打東吳爲什麼態度相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劉備決定征討東吳,包括諸葛亮在內的大臣,都強烈反對。但是劉備不聽勸告,依然發動大軍,長途跋涉攻打東吳,最終慘烈失敗。蜀國從此失去進攻主動權,而劉備也氣恨難消,不幸去世。

實踐證明,劉備討伐東吳,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劉備和諸葛亮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劉備)

既然是個錯誤的選擇,當初劉備是怎麼想的,爲什麼要一意孤行呢?

諸葛亮當初之所以要反對劉備,道理很簡單。那會兒並不是與東吳全面開戰的時候。無論兵力準備、糧草準備、輿論準備等各方面,蜀國都無法達到與東吳全面開戰的水平。如果一定要盲目前往,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失敗。

再說了,從天下大勢來分析,當時最強大的依然是曹魏。孫劉兩家,無論如何不能開戰。開戰必然兩敗俱傷,兩敗俱傷的結果,就是曹魏得到好處,便於他各個擊破。

也就是說,不是不打東吳,肯定要打,但一定要放到最後來打,打敗曹魏以後再打。

諸葛亮講的這個道理,劉備懂不懂呢?劉備是個極爲聰明的人,他肯定是懂的。他既然懂,爲什麼卻依然要這麼做呢?

《三國演義》上講,劉備討伐東吳,是爲了替二弟關羽報仇。

有人說,這是小說家言,不足爲信。

不過,我倒覺得,雖然《三國演義》講得稍微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小說家羅貫中觸摸到劉備內心核心機密的一部分。這個機密是什麼呢?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劉備和諸葛亮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第2張

(關羽)

劉備在三國之中,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實現三足鼎立。他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道義”。

什麼是劉備的“道”?什麼又是劉備的“義”?

劉備的“道”,就是他是皇室後代,他需要撥亂反正,拯救漢室,這就是替天行“道”。劉備的“義”,就是他禮賢下士,尊敬別人,厚待部下。也正是因爲如此,劉備雖然一無所有,但他獲得了不少文臣武將的追隨,大家幫助他,打下了一片江山。

劉備明白,“道義”是他的立身之本。這個立身之本,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關羽和他雖然是君臣,但是形同兄弟。如果打着爲兄弟復仇的旗號去討伐東吳,則他的形象,在天下人面前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他必須要打。

當然了,這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一個理由,但並不是最核心的理由。

劉備攻打東吳,最核心的理由是什麼呢?

劉備最核心的理由是“時間”。

劉備確實知道諸葛亮說得沒錯,當時確實不適合與東吳開戰,確實應該把與東吳的戰爭,放在最後。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準備,與曹魏作戰。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 劉備和諸葛亮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第3張

(諸葛亮)

劉備肯定很認可諸葛亮講的這個道理。但是有一點,諸葛亮無法和劉備感同身受。就是那時候,劉備已經60歲了。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才40歲。

要聯合東吳,打敗強大的曹魏,沒有個二十年三十年,是拿不下來的。但是,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是等不得二十年三十年的。諸葛亮卻等得,二十年三十年之後,諸葛亮也才六十歲七十歲。在他的整個人生中,可以全盤規劃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接着再打東吳的這樣一個宏偉計劃。

但是劉備不一樣。

本來,如果留有荊州,依靠荊州和漢中,兩支拳頭遙相呼應攻打曹魏,可能還有希望。但是荊州丟掉了,只剩下漢中一個着力點。要想從這一點上攻入曹魏腹地,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攻打曹魏,短期內又沒有希望,而東吳搶去荊州的仇恨,又報不了。劉備的年紀又很大了。這就意味着,劉備此後的人生,必將毫無作爲。他很可能就這樣窩囊而死,抱憾終身。

這一點,志向遠大雄才大略的劉備,怎麼接受得了呢?

所以,要有所作爲,劉備就必須行動。比較打曹魏和打東吳,顯然打東吳的勝算更大。雖然兩家交戰,不是好事。但如果打贏了,把荊州贏回來了,再和東吳講和,共同討伐曹魏,不是更好嗎?

所以,劉備就算懂得不能打的道理,也要堅持舉兵討伐。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