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韓非打造了一臺精密高效的強國利器,由他的同窗李斯揮舞着輔佐秦始皇氣吞八荒,包舉宇內,然秦不逾二世即亡,何也?賈誼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仁義?這不是韓非筆下最虛僞、最沒用的東西嗎?最沒用的纔是最有用的。血緣的組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斬斷的,氏族宗法社會的根本也不是輕易就能動招的。“文革”猛不猛?十年就歇菜。千百年來,我們習慣了父爲子隱子爲父隱,親情再淡薄也不能沒有親情。事實上,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建立在法家那種極端利己主義的基礎之上,更何況這個有着悠久氏族社會傳統的文明古國。不管你喜不喜歡,你不得不承認,神州大地的土壤從一開始就是爲儒家這顆種子所準備的。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這也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味帝王心術,無視社會現實。暴秦的對立面是奉行黃(黃帝)老(老子)無爲之術的漢朝。多年的與民休息使泱決大漢積攢了強盛的國力,有爲青年漢武帝開始對他外婆實太后推崇無比的黃老之術逐漸不滿一是時候調整調整意識形態了。調整的結果就是神學院院長董仲舒的橫空出世。對於這個人,我實在不想多說。一部中國哲學史攤開,再晦澀的地方也有其可讀性,只有這個神棍的文字,我不忍卒讀,原因無他,滿紙荒唐言。董仲舒目不窺園啃了三年書,這一點我很佩服。他的知識體系幾乎囊括了先秦請子中的每家每派,這一點他超越了時代。他又是幸運的,很多超越了時代的人一生默默無聞,死後衰榮無限,而他卻贏得生前身後名。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2張

其實,董仲舒這輩子就幹了一件事一一建立儒教任繼愈認爲儒教是宗教,我深以爲然。對於那些不明真相的羣衆叫囂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我很憤怒把董仲舒置於何地?作爲中國第一任神學院院長,董仲舒融合了儒、墨、道、法、陰陽家的思想,構建了一套宏大到讓你瞠目結舌的世界觀。人世間的一切,上到皇帝駕崩,下到你女朋友微妙的情緒變化都可以納入到他描繪的宇宙圖式當中。這套系統叫“天人感應”,就是用自然現象來牽強附會人事行爲。很顯然,這是跟《周易》學的。間題是《周易》遠比它深得人心,至今仍有人請我幫他算上一卦(雖然很費時)。而且,《周易》可以叫“天人合一”而它只能叫“天人感應”,爲什麼?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3張

合一者,和平相處,共同發展,人具有積極樂觀的主動性。而感應則只體現了董院長用泛神祕主義的方式將人與自然現象強詞奪理地聯繫在一起(內有五臟,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其試圖將人改造爲對天意無條件地服從,對等級秩序機械順應的目的昭然若揭。董仲舒的天是A天(人格上帝)+b天(自然運行),後者之所以小寫,是因爲它不佔主要因素,只是用來呈現前者的。天在董院長那裏就是主宰人類命運的神院長復興了春秋以來失寵已久的天命論,爲其“君權神授”的理論做好了準備。而他的人性論又是從節子那裏改頭換面得來的。荀子認爲人要想棄惡從善就得學禮,董院長認爲學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向天在人間的代理人天子學。要是天子不學無術亂摘一氣呢?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4張

沒關係,有天在嘛!天子幹得好,天就會降樣瑞。幹得不好,就會降天災。所以,雖然董院長構築了一套等級森嚴的政治體制,尊君卑民,不過人家還是給屁民們留了一個巨大的念想一一天不變道亦不變,有冤情,找老天。這個自欺欺人的念想直接造就了中國人“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文化心理:即使對地方官恨得牙癢癢,也相信皇宮裏住着的都是好人。有了這些保障,董院長又開始搖脣鼓舌,說服大家接受他的三綱五常論三綱者,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婦綱。如何維護這三綱呢?靠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儒家思想嗎?不是。孔子雖然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其目的是爲了“正名”,而不是叫你無條件地去以誰爲綱,孟子更是直言民貴君輕。而在董院長,則是君貴民輕,站在君主的立場上爲君主謀,這是法家不是儒家。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5張

事實上董院長吸收了很多法家的思想,仁義禮智信作爲維穩工具只是第一套方案,實在不行了還有刑。漢武以後的政治歸根結底八個字:陽儒陰法,陽德陰刑。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董院長。他又不辭辛勞,將陰陽家的五行學說改造一番,爲漢繼秦統的合法性找到了依據;再從墨子的《明鬼》中翻出一些靈異事件爲自己的“天人感應”說添加神祕光環。種種猥瑣,不一而足。唯一讓人覺得還像是句人話的就是“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話雖好聽,但可惜從此重義輕利、重農輕商的觀念深入人心。要知道先秦諸子並不迴避談利,墨子言利他,韓非講利己,原儒亦只反對不大一統”、“天人感應”等思想在該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而董院長提倡的義利觀直接造成了中國社會商品經濟長期落後的惡果(《史記》之後,再無《貨殖列傳》),以至於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其《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認爲中國沒有在近代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直接原因即來源於此。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說法是不準確的,董院長乾的事應該叫“融匯百家,獨彰儒家”。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封建社會一去不復返,郡縣制的時代還是法家最有效。但中國社會不變的底色終究是人情,是氏族血親傳統,這也是爲什麼他用來斷案的《春秋繁露》要“原心推罪”,其實質無非是:法不外乎人情。政治選擇了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了政治。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6張

歷史之所以青睞董仲舒,是因爲經他改造的儒家思想最適合郡縣制時代中國的統治需要。他像502膠一樣強力黏合的天人圖式雖然如此蹩腳而山寨,但每個中國人都在這幅巨大的拼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及彼此的聯繫,獲得了安全感,最差也是“做穩了奴才的”,這纔是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專制帝國所最需要的。董仲舒之後,儒生們陷入到對一經三傳(《春秋》、《公羊傳》、《轂樑傳》、《左傳》)的反覆對比研究當中,他們戴着放大鏡一天24小時對着這四本書望眼欲穿,企圖從字裏行間探索出聖人的微言大義。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7張

這種尋章摘句相當無聊,由於一本經書三家作傳(《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官方史書刪改而成,三傳是對它的註釋),有時關於一個斷句的研究就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比如“春,王,正月”還是“春,王正月”),喜歡自虐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時至漢末,天下大亂。陳寅格將魏晉之交的政治鬥爭簡化爲“以信仰儒家的森族司馬氏(馬)與非儒家的寒族曹氏(曹操)之間的鬥爭”實是一語中的。袁紹、劉表、馬懿,這些曹操的敵人祖上都是漢朝的將軍或者今尹,只有曹操出身宦,這一點被陳琳抓住,在幫截紹寫的橄文中狠狠地發揮朝諷了。

但也正因如此,曹操才能打破常規,唯纔是舉,重實效而輕虛名。董卓以降,華夏大地山嶽崩費,兵連禍結,統治者無暇顧及對思想界的控制,儒教和經學逐漸衰落,玄學與清談日益流行。如果說竹林七賢“越名教(禮教)而任自然”,經常摘一些驚世駭俗的行爲藝術還可以理解,那作爲建安七子之一、孔子後人的孔融竟然說出“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爲情慾發耳”這樣的話來,不能不說:又ー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到來了。

董仲舒爲何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改造的儒家思想生而逢時! 第8張

緊接着,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北方的弓馬和南朝的金粉交相輝映成一幅我弔詭的華麗血時代圖。這張豔麗的圖譜定格於“門外幃擒虎,樓頭張麗華”,陳叔寶用一場鬧劇結東了陳朝的帝柞,隋朝用短哲的先聲開啓了萬國來朝的盛唐氣象。唐朝統治者兼容幷包,在意識形態上採取“尊道、禮佛、崇儒”三教並立的態度,很顯然儒學已經日薄西山,漢代“全民皆儒”的盛況已似明日黃花,恍如時代的寵兒是道教與佛教。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