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弗陵爲何突然暴亡?劉弗陵是怎麼死的?

劉弗陵爲何突然暴亡?劉弗陵是怎麼死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弗陵爲何突然暴亡?劉弗陵是怎麼死的?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來講講在“賢臣”輔佐下,爲什麼聰明能幹的漢昭帝最終沒有成長爲其父漢武帝式的偉大皇帝,還落得個英年早逝鬱鬱而終的下場,這個正好涉及到霍光“是奸是忠”的終極話題

我們也知道,英明神武、閱人無數的漢武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挺住壓力廢長立幼,就因爲看中了小小年紀的劉弗陵聰穎過人,很有點他本人的影子。所以,不惜一切殘忍冷血地把貌美如花的鉤弋夫人趙婕妤處死,就是因爲從呂后和自己的母親王夫人長袖善舞好弄權的陰影中,出於政治需要“子少母壯而殺母”,以便清除他的繼任者的施政障礙,有個平穩而少干擾力的統治環境,可以說漢武帝排除萬難這樣做,是對劉弗陵的政治作爲寄予了不一般的厚望。

劉弗陵爲何突然暴亡?劉弗陵是怎麼死的?

從史料來說,劉弗陵的出生就充滿了神蹟。因爲很多人都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而我們可愛而聰明過人的名爸之後劉弗陵,居然是在美若天仙的趙婕妤肚子裏14個月才人間落地,可謂是姍姍來遲,這當然是神蹟一樁,據說帝堯也是其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來的。換句話說,這劉弗陵肯定也會是堯那樣的英主。所以喜不自勝的漢武帝還煞有介事地把鉤弋宮的宮門命名爲“堯母門”,這用意太明顯了,屬於不言自明的那種。

而且,最奇的是,劉弗陵的父母親相識也是一地傳說,充滿了神蹟色彩。話說有一次漢武帝外出,有點迷信的他當時身邊就帶着會忽悠人的神棍方士。走着走着,突然很會來事的方士就有點誇張地大叫一聲,報告皇帝說通過望氣知道附近有一個絕色美女,於是有點好色的漢武帝立馬興致勃勃地派人去找,也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那種,喜得皇帝都有點把持不住了,還猛放電眼。最令人驚奇的是,此奇姝還粉拳緊鎖,誰也扳不開,直到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劉徹走過去,輕輕一掰就能打開,果然皇帝纔是她那一把人生中最合適的鑰匙也,神得不能再神了。而最神的是,她的粉拳一掰開,居然就在她掌中發現了玉鉤,於是鉤弋夫人之稱便由此得來。

發現了此等絕色佳人,漢武帝當然不會暴殄天物,立馬帶回宮中播種灑陽光雨露,寵愛有加,再加上14月懷胎才生了帝堯一般特別聰明的劉弗陵,那個狂喜之情就更加不用說了,所以讓漢武帝有了廢儲另立太子的意思,也由此誘發了“巫蠱之禍”的政治慘劇,皆因劉弗陵太有英主的素質了。

關於劉弗陵的處事有力,我們可以援引史書來說明,這也是他政治素質超羣的一個經典細節。

那還是燕王劉旦聯合蓋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調兵遣將積極覬覦皇權的非常時期。據《資治通鑑》報道,大約在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當時大權獨攬的霍光檢閱郎官和羽林軍時,突然發現一個校尉長得挺帥挺有男子漢氣概,內心十分歡喜(原來以貌取人古代也是常態),心動之餘,一向行事謹慎的霍大人也不記得向朝廷通報一聲,就私自收歸麾下,帶回了自己的大將軍府侍奉(不知霍光是否也有漢武大帝一見帥哥就兩眼放光的通病)。

這一下,就讓想取代他的一班政敵樂壞了。哼,原以爲站姿從來不偏離方向的“小心王”霍光會沒有把柄可抓,居然位高權重之後也得意忘形原形畢露了,原本他那些正直持重就是裝給老糊塗了的漢武帝看的,這回還不“趁你病索你命”,機會只給有心人準備着。所以今人也說,任何一個爛得流膿的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指責別人不是聖人,因爲是人都會有錯。

於是,一直和霍光有矛盾的上官桀等人,立馬就給霍光下套子,賞個熱辣的“政治火鍋”讓其享受一番,順便取而代之。

經過一番密謀,上官桀等命人僞造了一封想當皇帝想暈了的燕王的奏摺,等到霍光休假不在朝中時,連忙派人冒充燕王使者送給漢昭帝。信中當然是大肆詆譭霍光如何不經皇帝同意私調校尉,這此中的磨刀霍霍意味當然是連傻瓜都能看得出來,陰謀大大的。明眼人誰不見位高權重、一言九鼎的霍光在出外校閱郎官及羽林軍時,派頭比皇帝還大,又是交通管制命人清道,又是驅趕行人什麼的,連伙食都是皇家的排場,這哪是一個做臣子的作派?還不是當自己是天子了?這還不是全部,他還積極培植自己的親信,以權謀私,大忠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牧羊十九年,回朝後只不過當了一個區區典屬國的官職;而沒有功名的大將軍長史楊敞卻無功受祿,被任命爲搜粟都尉,其胡作非爲的狼子野心早就暴露無遺。爲了劉漢天下安全計,我寧願捨身成仁交還燕王的印璽,回京城侍衛在皇上左右,以防奸人作亂,不讓漢家江山變色,壞了朝綱,云云。

上官桀等人送完信就在一旁偷笑,看皇帝如何收拾自己的政壇“攔路虎”霍光。因爲他們原以爲年少無知的小皇帝會聽風就是雨,基本上是會照本宣科,甚至於已經憧憬着保江山心切的小皇帝立馬下詔查辦霍光,計劃由“經濟能臣”桑弘羊與各大臣一起逮捕霍光後,彈冠相慶呢!

殊不知,人小鬼大、心裏倍兒清的的漢昭帝一接到奏章,看了一眼就能察覺其奸,不僅沒有召來有關官員查辦,還有意把之束之高閣。

第二天,不明就裏的霍光要進宮面見皇帝,而聽到燕王劉旦上書告發他的爆炸性新聞後,幾乎是嚇破了膽,只能木然地停在畫室中發呆,腦子一片空白,不敢貿然進殿去“送死”。

而這邊廂,正在急切地等着首輔進宮議事的小皇帝,卻不知霍光因爲怕皇帝大興問罪之師而不敢進殿。

“大將軍今何在?爲什麼不上朝聽政?”有一肚子話要和親如父親的霍首輔說的漢昭帝連忙問左右侍臣。

“據微臣所知,只因燕王控告大將軍有欺君之罪,怕被皇上降罪,故不敢進殿是也。”有心加害霍光的左將軍上官桀連忙不失時機地給霍光上眼藥。

心明眼亮的漢昭帝也早就看出了箇中道道,於是立馬宣人去把霍光召來。

霍光心裏七上八下戰戰兢兢地進殿面聖後,也收斂了以前威風凜凜的驕矜姿態,連忙畢恭畢敬地脫下官帽,伏在地上向小皇帝叩頭請罪。

“大將軍請起,而且即管戴好帽子。朕也知道燕王的奏章是假的,是有人故意陷害你,以兜售其奸,將軍根本沒罪。”看到惶恐不安的霍首輔,漢昭帝立馬安撫道。

“皇上英明,微臣確實沒有做過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只是皇上是怎樣判定這奏章是假的呢?”霍光大惑不解的樣子。

“這還不簡單,是有人連謊都撒不圓也。你們用腦子想想,大將軍校閱郎官和羽林軍,是最近的事,而且在長安附近。同時選調校尉也是最近的事,甚至還不到十天,那麼遠在北方的燕王怎麼就能如此之快地知道這些事了呢!這在時間上來說根本就說不過去(那時還沒有智能手機啊)。退一萬步說,就算燕王知道了,要修書送到遙遠的京城長安來,這麼短的時間也根本不可能送到我的手上。這裏面肯定大有文章,是有人在長安假冒燕王寫信陷害大將軍無疑。因爲大將軍如要謀反,也用不着只選調一個校尉就能作亂,此中必有蹊蹺。由此不難判斷,是有人想陷害大將軍,所以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這麼邏輯嚴謹地條分縷析,此時的漢昭帝簡直就成了判案如神的福爾摩斯了。

最令人震驚的是,此時漢昭帝才十四歲,在現代估計連初中還沒畢業呢,他就有如此銳利的洞察力和政治智慧,於是聽了小皇帝的一席話之後,尚書及左右官員全都驚呆了,然後被深深地折服,難怪英明的漢武大帝選他爲革命接班人了,這不是一般的聰明也。也不知心中有鬼的上官桀們聽後會不會驚出一身冷汗。

皇帝這樣一發話,於是有司立馬着手調查,而且調查結果正好與漢昭帝的分析完全吻合。

當辦案人員發現呈遞假奏章的人心虛地逃之夭夭之後,官府立馬着手緊急追捕。

此時怕被追查下去追到自己頭上的上官桀們,也立即就想方設法勸阻天子的查案行動。因爲呈遞假奏章的人一旦落網的話,也意味着他們的陰謀會敗露,會惹火燒身。

所以上官桀等人心中害怕,便拼命阻止漢昭帝對這一造假事件的追查,可漢昭帝不聽。可能也察覺到這幫人有異樣,心裏倍兒清的小皇帝,後來還禁止上官桀的同黨說霍光的壞話,正告那幫人要尊敬先帝欽點輔政的大忠臣霍首輔,誰再造謠中傷霍大將軍,就問他的罪!云云。

皇帝放狠話,那可不是玩兒的,於是上官桀等人怕吃不了兜着走,從此以後噤聲,不敢再攻擊霍光。

於是,原本要興起的十級政治風暴,因爲聰明小皇帝的明察秋毫,四兩撥千斤地輕易消弭於無形,也充分展示了漢昭帝非一般的視政能力。

爲此,漢昭帝博得了唐朝“萬古之良相”李德裕的讚不絕口。關於這,李德裕論曰:“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也就是盛讚漢昭帝明察秋毫,洞悉奸詐,所以不被任何奸佞所矇蔽。接下來,李德裕還認爲在這一點上,不僅漢昭帝的偉大先祖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都不如,甚至於周成王還應當慚愧,因爲“成王聞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東。漢高聞陳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漢文惑季布使酒難近,罷歸股肱郡;疑賈生擅權紛亂,復疏賢士。景帝信誅晁錯兵解,遂戳三公。”

大意就是說,因爲周成王聽信了管叔、蔡叔的流言,而使輔政的周公進退兩難,只好東征。當初漢高祖劉邦聽說陳平離開魏國又背叛西楚而起疑心,於是要捨棄這位心腹之臣。寬厚仁愛的漢文帝也曾經聽信旁人挑撥,誤認爲一諾千金的季布愛發酒瘋,難以擔當中央大員要職,將別人推薦而召來京城考察的欲提拔的季布再放回地方作郡太守;天才少年賈誼也因爲別人進讒言,而懷疑他想專擅權柄,便疏遠甚至於放逐了這位賢士。漢景帝更是因爲相信某些大臣鼓譟只要殺死晁錯就能結束“七國之亂”,所以將位列三公的晁錯殺死,釀成大錯。

由此,同樣是古代出色政治家的李德裕也大膽放言,假使當時小小年紀的漢昭帝,如果能得到像伊尹、呂尚等古代賢人的輔佐,那麼周成王、周康王都不足以與之相比,喜愛之心溢於言表。

所以,大家不禁要問,這麼一個14歲就處事十分圓通的政治小天才,爲什麼會在被譽爲大忠臣的霍光的輔佐下一事無成、鬱鬱而終呢?這就牽涉到了某些歷史學者所說的霍光的那種“大奸似忠”上。

且不說霍光在朝中如何經年累月地裝純,也不說他在朝中扶植霍家幫,最後還因驕橫霸道謀奪帝位被滅族,就單說他在立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后上的惺惺作態,便折射出了此公不一般的裝逼能力,也不易察覺地照出了其內心深處的不忠不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裝逼犯”。

話說霍光的政治死對頭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和霍光之女結婚之後,生了一個女兒,也就是後來的上官皇后。據說上官安在女兒六歲那一年,親自跑去老丈人那裏,就是爲了讓權傾朝野的霍光同意自己的外孫女當昭帝的皇后。原以爲霍光會吐飯響應,因爲這畢竟是他自己女兒的女兒,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哪有拒絕的可能?

然而,事情發展的結果,居然正是霍光義正嚴詞地加以否決,他說我也想我的外孫女當皇后啊,關鍵是她還這麼小,還在吃奶,怎能擔當得起“母儀天下”的重要角色?我看還是算了吧,確實不合適,這叫做幫理不幫親。而經過看似十分忠心耿耿的直大臣霍首輔之口凝重地說出來之後,效果更佳,可謂是振聾發聵。當時滿朝官員一聽到此事,立馬爲霍光的一身正氣感動得眼淚嘩啦啦,這纔是一心爲公的好官員啊。

如果事情至此就完結的話,那麼霍光一心爲國家社稷的忠臣形像立馬就會定格在塵封的歷史裏不容更改。可惜,這只是懷有私心的霍光的一次比較成功的政治作秀而已。

因爲據史料顯示,其實這只是霍光的另一次惺惺作態。他之所以阻止自己的外孫女當皇后,就是因爲怕自己的女兒當不上皇后。再怎麼說,也就是從血緣上來說,自己的女兒怎麼都比自己女兒的女兒近一點,這內外有別也,就這麼簡單。

因爲其時,霍光也有一個僅3歲的女兒,叫霍成君(後來也成了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光當然更想自己的女兒成爲昭帝的皇后,這樣以國丈的身份輔政會更好些,政治籌碼更大。原本,如果按照霍光的如意算盤發展下去,後來政壇可能沒有搞出那麼多驚心動魄的事,霍光的親家上官桀可能也不會死得那麼慘,族滅啊。

關鍵是,同樣利慾薰心的上官桀卻不信邪,沒有你霍光同意,我也能讓自己的孫女當上皇后,於是處心積慮地通過與自己交好的蓋長公主的渠道,不僅成功地把自己的孫女送進了後宮,還於始元四年三月當上了漢昭帝的皇后,也從此埋下了被滅族的禍根。

及至外孫女當上了皇后,而且以謀反之罪滅了政敵上官桀一家之後,以前強力反對外孫女當皇后的霍光,立馬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僅不殺上官皇后,還十分工於心計地限制皇帝的性生活,只許上官皇后專寵,不准他人染指,以便能生出有霍家血統的帝位繼承人,可謂是算計多多。

正因爲如此,到了元平元年四月(公元前74年)漢昭帝突然死去,而令昭帝無子嗣,膝下空虛。可以說,這也是作爲輔政大臣的霍光的一大罪狀之一,正如某些歷史研究者所言:“後嗣對於普通人而言,或許就是延續香火的問題,而對於皇帝來說,則是關乎江山是否得以承繼,社稷是否穩定的問題,而霍光這樣一個因一己之私就可以置江山社稷於不顧的人,真的可以算忠臣嗎?”這是其一。

而且,從曾經聰明伶俐又體格強壯的劉弗陵,在親如父母信任得一塌糊塗的霍首輔的“強力輔佐”下,卻逐漸變成了“病秧子”,最終鬱鬱而終,以21歲的大好年華暴亡,此中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不禁也使人浮想聯翩,猜測不斷。這個問題正如《劍橋中國史》一書中說:“年輕的皇帝死時只有21歲,死得可疑;他顯然還沒有子嗣。他是否流露出什麼跡象,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則不得而知。”於是霍光之忠也因此大打折扣,這是其二。

再一個就是霍光的所謂“還政問題”。漢昭帝八歲登基做皇帝,由於還是一個小孩子,所以漢武帝託政於霍光,這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頗有政治智慧的漢昭帝成年之後,對於一個14歲時就明察秋毫救過自己一命的天才少年,霍光似乎沒有多少意願還政於皇帝,做急流勇退狀,而是繼續戀棧權力,陶醉於自己的一言九鼎之中,把可能成爲一代英主的漢昭帝當木偶來操縱。雖然在昭帝死前一年有“昭帝既冠,遂委任光”的記錄,但並不是他離開政壇,而更像是一種假意讓權的權力遊戲而已,與嗣後的假意歸政於漢宣帝如出一轍,讓宣帝“若有芒刺在背”。此後還因爲自己女兒當上皇后縱容家人做了很多缺德事,以至於死後其家被族誅,說到底還是專權惹的禍。從這一點上來說,把他與周公、伊尹一代聖賢相提並論,明顯是一種拔高,甚至於稱其爲“難得的賢明無私的忠臣”也是一個不能成立的命題。這是其三。

當然,何爲忠何爲奸,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也大有不同,我們就不再糾結於此。至少,後來霍光順應歷史潮流把“淫邪悖亂”、奔皇帝喪期間還讓手下蒐羅美女苟合的劉賀廢掉,換上草根出身的劉詢做漢皇帝,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像漢景帝選擇了劉徹),最終也得到了被歷史證明是英主的漢宣帝的尊重,切切實實是做了一件好事,歷史功績不容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