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死後 ,他的兒子是什麼結局?

劉伯溫死後 ,他的兒子是什麼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劉伯溫死後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兒子說了一句話 令人不寒而慄。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手下可謂是能人輩出,文有李善長、劉伯溫、宋濂,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在這些人中,又以劉伯溫的名聲最響,留下來的傳奇故事最多,但就官職賞賜而言,劉伯溫在這羣人中甚至排倒數。

明朝開國後大封功臣時,以劉伯溫的定鼎之功,被封爲誠意伯(伯爵),歲祿200石,官職是御史中丞,御史臺的副長官,並沒有太多實權。相較之下,李善長則是以功勳第一被封爲韓國公(公爵),歲祿4000石,左丞相,統領天下政事。比較下漢朝張良的賞賜,劉伯溫這個明朝“張良”的賞賜是何其薄也。

劉伯溫死後 ,他的兒子是什麼結局?

劉伯溫被薄待,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劉伯溫雖然在朱元璋爭奪天下之中提出了先滅陳友諒,後圖張士誠,再北伐中原的關鍵策略,但相較李善長、徐達等人來說,劉伯溫加入朱元璋集團的時間較晚,不算“創業元勳”。

其次,劉伯溫是浙東人,而朱元璋、李善長則是淮西人,由於不屬於淮西集團,在封賞功臣時,劉伯溫受到了李善長的排擠,而朱元璋也更偏向“老鄉”,於是便打壓了劉伯溫。

由於李善長的排擠,加上出於避禍的打算,劉伯溫於洪武四年告老回鄉,隱居山中,不問政事。但就像武俠小說中誰先金盆洗手誰先走的邏輯,劉伯溫雖然有心避禍,但禍卻自己找上門來。

歸隱以後,劉伯溫先是被人誹謗用”王氣“的土地營造自己的墳墓,圖謀不軌被朱元璋剝奪了官職和俸祿。爲了避免更大的禍患,劉伯溫只得親自去南京向朱元璋請罪並定居了下來。不久後,胡惟庸成了左丞相,劉伯溫大爲悲慼,不久便憂憤成疾因病去世了。

對於劉伯溫之死,現在後世的傳說認爲是胡惟庸下毒謀死的。那事實是否如此呢?從兩人的關係來說,胡惟庸確實有謀害劉伯溫的動機。

在朱元璋撤換李善長之前,曾經詢問過劉伯溫誰適合繼任宰相。這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劉伯溫出於公心,坦誠地回答了自己對楊憲、汪廣洋、胡惟庸的看法。

劉伯溫死後 ,他的兒子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其中對胡惟庸,劉伯溫的評價最差:“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在劉伯溫看來,胡惟庸好比一匹劣馬,讓它來駕車,必然會翻車壞事。雖然朱元璋最後沒聽從劉伯溫的意見,還是根據李善長的推薦選擇了胡惟庸出任宰相,但兩人間的樑子已經結下了。而且胡惟庸也是屬於淮西集團的一員,也有排除異己的必要。

胡惟庸毒殺劉伯溫,看上去事實明確,但真相卻未必如此,朱元璋反而更像是幕後黑手。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曾和他的兒子談起此事,他說:“劉伯溫在這裏時,滿朝都是胡黨,只是他一個不從,吃他每蠱了。劉伯溫在這裏時,胡家結黨,只是老子說不倒。”朱元璋一口咬定劉伯溫是因爲不屈從胡惟庸而被毒死,而且大力誇大胡惟庸結黨的力量,認爲他們可以連皇帝的話都不聽了。

但從後面事態的發展來看,事實卻並非朱元璋說的那樣。首先,在朱元璋時期,特務政治已經初現端倪,檢校對每個大臣都有着嚴密的檢控,如果胡惟庸下毒,不至於朱元璋一點消息都沒有。

其次,胡惟庸雖然貴爲宰相,但權勢並沒有朱元璋說得那麼大,後面胡惟庸被以“植權擅黨”的罪名處死時,連一點像樣的反抗都沒有,因此朱元璋所謂的“說不倒”只不過是虛言。

劉伯溫之死更有可能是朱元璋的陰謀,他利用胡惟庸和劉伯溫的矛盾,先是對胡惟庸進行暗示,讓其對劉伯溫下毒手,最後再用這個罪名來彰現胡惟庸的專斷獨行、橫行不法,從而將其一網打盡,以達到其屠戮功臣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劉伯溫之死則更增添了悲劇色彩。

劉伯溫死後 ,他的兒子是什麼結局? 第3張

最終,朱元璋達到了他的目的。胡惟庸入獄初,是以“擅權植黨”的罪名,但這個罪名明顯不能讓朱元璋達到清除功臣的目的,於是經過一系列“調查”,“擅權植黨”升級爲“通倭通虜”,一大批功臣宿將被列爲“胡黨”處死。

到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死後十年,罪名又被升級爲“謀反”,李善長以及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被捲入此案被誅殺。整個胡惟庸案下來,累及誅殺功臣及其家屬達三萬餘人。之後子虛烏有的藍玉案也如出一轍,最後牽連人數達到兩萬餘人。人頭落地之下,屍山血海之中,朱元璋完成了自己清除功臣,爲自己孫子朱允文繼位開路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