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慶之是誰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陳慶之和陳霸先兩個人,同樣都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人物i,而且一個是將軍,一個是陳朝的開國皇帝,兩人也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可能都會想要知道,這兩個人之間是不是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那麼究竟,陳霸先和陳慶之兩人有沒有一種聯繫,他們倆是不是同一家人?兩人又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呢?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其實這兩人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關係。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爲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樑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樑大通元年(527年),與曹仲宗、韋放會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陳慶之僅率麾下200騎奔襲,破其前鋒,又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魏軍築13壘,陳慶之領兵夜襲4壘,迫渦陽城主王緯出降。樑軍乘勝攻破其餘9壘,俘斬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爲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樑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次年四月,自銍縣(今宿州西南)至樑國(今河南商丘縣南),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的魏將丘大千。在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大敗魏將元暉業2萬人。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今洛陽東北)。至此,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後來,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大軍慘敗,陳慶之也隨之而敗。最終,陳慶之隻身潛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在懸瓠(今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等人,又在楚城(今信陽北)破魏行臺孫騰等人。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2次,皆失利而還。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將領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武”。長子陳昭繼承他的爵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衆心的儒將。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擔任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傳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廣州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一戰解圍,受梁武帝矚目。次年,受任爲交州司馬,前往交州討伐李賁等人。侯景之亂,陳霸先得知都城被圍,立即準備赴援。大寶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毀侯景勢力。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樑承聖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迎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至建康,準備稱帝。承聖四年,北齊派兵南向,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即位。九月,陳霸先在京口舉兵,除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臺,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總攝樑朝軍國大事,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後擊潰北齊兩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進犯。後進爵爲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進封義興郡公,拜大傅;又進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爵爲王。

太平二年(557)受樑禪稱帝。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歲。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萬安陵。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3張

隨着西晉八王之亂的發生,加上衆多胡人紛紛舉兵造反,整個中國北方徹底淪陷,晉朝皇族只好遷都南京成爲東晉。而黃河以北則被胡人徹底佔領,漢族人民遭遇到了空前的屠殺,整個北方十室九空,在歷史上被人稱爲“中原陸沉”。在後來的南北朝對峙中,涌現出了很多被人所津津樂道的著名人物,其中陳慶之的故事流傳甚廣。

“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童謠流傳了幾個世紀,主要講的是一位不會騎馬射箭的白袍儒將,被偉大領袖毛澤東稱爲“千古之下,爲人神往”,那麼這樣的一位著名將領卻沒有在現代社會得到廣泛流傳是因爲一些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陳慶之的故事。

作爲寒門出身的陳慶之在重視門閥的南北朝時期本來是沒有出仕的機會,但是碰巧,他曾給年少的梁武帝蕭衍做伴讀書童。平時喜歡讀書的陳慶之對於圍棋有着強烈的嗜好,而這一點恰恰符合了蕭衍的胃口,隨着時間越來越長,兩人之間的情誼也更加深重。在蕭衍登上王位之後,對於陳慶之多年的陪伴非常感動,便任命他做了主書一職。在任職期間,陳慶之大肆招攬門客,只希望終有一天可以成爲蕭衍的左膀右臂。

在接收到北魏朝廷的軍事調動請求後,梁武帝決定讓陳慶之作爲將領出徵叛軍。按理說在戰場之上,步兵無論怎樣都不會是騎兵的對手,但是陳慶之做到了,以僅僅兩三千的步兵方陣,愣生生打敗了兩萬的北魏鐵騎。當前形勢一片大好,距離收復徐州的目的也越來越近,但是因爲軍中皇子發生叛變,導致陳慶之節節敗退,所有的勝利果實拱手讓給了他人。隨着第一次出征就遇到了失敗,但是,陳慶之的軍事實力開始嶄露頭角。其實很多史學家對於陳慶之這次戰鬥充滿了疑慮,三千步兵怎樣做到打敗十倍之多的騎兵,而且這段歷史只有在“樑史”中才有記載,其餘諸國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個名字。

陳慶之和陳霸先有關係嗎?陳慶之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4張

在後來的北魏之中發生了內亂,當時的魏王元灝特意向樑朝請求出兵幫助他恢復地位,於是陳慶之就在這個時候開始在歷史上留名。僅僅憑藉着7000人的作戰部隊,陳慶之開始了自己的北伐之路,從當時給的軍事力量來看,梁武帝並有幫助元灝復辟的想法,而且當時對於陳慶之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多少信任。但是戰爭反饋的結果卻狠狠地打了他的臉。在陳慶之出發時就有計劃的選擇逼近雎陽,但是雎陽的守將偏偏是陳慶之的手下敗將,聽聞陳慶之的到來頓時嚇破了膽,沒有經過反抗雙手把雎陽送進了陳慶之的手裏,就這樣北魏的門戶就這樣被陳慶之打開了。

在收到雎陽失守的消息之後,北魏大將元暉率領兩萬精銳騎兵前來阻擋陳慶之,但是在經過一番激戰之後,魏軍大敗,首領被俘。此時北魏集三十萬兵馬前來征討陳慶之,按理說如此實力懸殊的戰爭,人數少的一方應該據城防守,但是陳慶之卻選擇與魏軍決戰於荒野,在經歷過一番大戰之後,魏軍敗逃。在此時之際,陳慶之大大小小的戰役有74次,連克32座城市。所得戰績千古無二。

但是這麼一位強力人物爲什麼在歷史教材上也沒有多少提及呢,其實不外乎幾個原因,首先可能他這個人整個是被誇大了,從戰績方面來看,確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輝煌無比,就連項羽也得甘比下風,那麼他這個戰績的真實性有待考究。在南朝史書上對他的戰績確實有過記載,北朝史書也稍稍有提及到。在北伐之時,梁武帝蕭衍對於北魏的復辟並沒有太大信心,那麼所謂的七千將士一定不是精銳,而是隨意挑選出來的,而且陳慶之與士兵磨合的時間太多,兩者之間完全沒有默契。攻克雎陽可能確實有些希望,但是在後面的戰役中就有些誇大了。

首先在攻克城池之後肯定要留兵駐守,而且士兵只能選擇自己最信任的,那麼七千的士兵就完全不夠佔據城池,相反還會因爲分兵導致敗亡。如果沒有佔領城池,就選擇直接推進,很有可能被敵人形成合圍之勢。而且在與三十萬重騎軍作戰的記載應該也是很多水分吧,縱觀世界上下五千年,就沒聽說過拿七千輕騎能打過三十萬重騎兵的,而且還不知道有沒有七千。尤其是在班師回朝之際,軍隊編制還在七千,這纔是最奇怪的,難道陳慶之的士兵們都是項羽轉世麼。

在小編看來,陳慶之的傳說水分大的厲害,很少能讓人信服,關鍵是在回程的路上七千猛士都被河給淹死了,這可沒法給世人交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