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儀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戰國策》中,蘇秦、張儀的說辭有意被用作對比,這兩個人物形象也被塑造成對比的角色。一言以蔽之,蘇秦陽、張儀陰。

據說二人皆同學於鬼谷子,亦皆曾落魄過。《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張儀第一次遊說的國家是楚國,在和楚相宴飲之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碧玉。

結果,張儀因“貧無行”而遭受懷疑,被鞭笞數百下,渾身是傷,狼狽回家。張儀的妻子十分憤怒,又可憐他,說道:“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反倒不以爲意,只問自己的妻子:“視吾舌,尚在否?”張儀自信只要舌頭還在,就能坐取榮華富貴。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張儀劇照

這件事,從側面反映了縱橫策士的人品並不高,他們不在意自己所受的屈辱,沒有理想道德,所作所爲不合乎仁義,只知“論詐”和“舌戰”,盡皆權謀之術、惑俗之論。

最初,張儀和蘇秦的妻子皆不支持丈夫以“遊說”爲業,而此二人在失敗之時,皆展現出過人的堅強毅力。蘇秦是“刺股苦讀”,張儀是“留得舌頭在,不怕沒前途”。

正因如此,蘇秦給人留下不畏艱辛、埋頭苦讀終成功的“陽”之印象,而張儀卻給人留下巧舌如簧、徒爲利口之人的“陰”之印象。

《史記》曾記載蘇秦爲幫助張儀,故意以激將法刺激他。事實上此事虛構的成分較多,因爲這二人活動的年代不同,張儀主要活動的年代在秦惠王時期,時間比蘇秦早。和張儀“同場競技”的是公孫衍,他二人一縱一橫,聲勢撼動天下。

張儀相秦,左右時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審時度勢”是策士的基本功,蘇秦、范雎、陳軫、公孫衍等人皆是個中高手,張儀尤爲擅長。

秦國在商鞅之時建立軍功制,非有功不得爲官。秦惠王十年,秦國開始設立相邦,便是以張儀爲相。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張儀劇照

張儀初入秦,是在秦惠王八年,當時公孫衍在秦爲大良造。秦惠王十年時,張儀率秦兵擊敗魏國,佔領蒲陽。

此時,張儀出了一個計策,要秦王故意歸還蒲陽,再要求魏王報答秦王的恩德。魏襄王迫於秦國軍事政治的雙重壓力,割讓上郡十五縣,秦國遂完全取得了河西之地。

這一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春秋時期秦穆公爲了逐鹿中原、做夢都想取得的“橋頭堡”,就是這河西之地。

張儀爲秦國立下大功,秦惠王遂以張儀爲秦相。由此推知,正是張儀入秦,奪了公孫衍之位。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3張

張儀劇照

張儀爲相後的第四年,秦惠王稱王,隔年張儀再度伐魏,取魏國的軍事要地陝城。又過了二年,張儀被秦國免相。隨後,張儀因爲自己是魏國人,便回到了魏國。魏惠王見狀便驅逐了惠施,改任用張儀爲相。

事實上,這是一場政治陰謀。張儀暗地裏仍是秦國的相,而他的目的,便是勸魏王實施連橫政策。

回頭想想,張儀突然被罷相是很可疑的。他到魏國雖說是回到故鄉,但當時的魏國已非強國,而且在前一年,魏國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聯合抗秦,聲勢猛烈。

綜合起來,“馬後炮”地看,張儀到魏國逼走惠施,爭取魏相職位,必定是破壞合縱的有意之舉。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4張

張儀劇照

然而,張儀這一招無疑是一步“險棋”。他在秦國的政敵不少,一旦離開秦國,肯定會遭受攻訐或陷害。

例如張儀成爲魏相之後,想要先借秦兵救魏。當時的秦相甘茂本不想借兵,左成爲其出謀劃策:借秦兵給張儀,將使張儀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戰敗,將使張儀不敢返回秦國;如果戰勝,張儀對魏國有功,秦國將會懷疑其忠誠,因而他同樣不敢回秦國。

可見,秦國國內有不少張儀的政敵,希望他從此別再回來。

與此同時,張儀受到魏王重用,這對魏國朝臣的權勢、利益一定會有一番重新分配,其中影響最大的惠施和公孫衍。其他魏國大臣當然也不歡迎張儀,例如張醜曾揚言若魏王接納張儀,他將如“老婦再嫁”離開魏國,以示自己不與張儀同朝事主的決心。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5張

張儀劇照

由此可見,張儀在當時有左右時局的能力。魏王因爲張儀,不得不罷免原來的宰相惠施;楚王因爲張儀,忌憚他的影響力,不敢收留惠施而將其送往宋國。

難怪景春曾對孟子說:“(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景春所學,同樣是縱橫之術,張儀能夠左右時局,自然成爲了景春心中的楷模。

張儀和司馬錯各執己見,展開精彩的辯論

天不遂人願,兩年後齊國派匡章爲將,擊敗秦軍,使得張儀的連橫政策受挫,結果張儀被魏王趕回秦國。此後,魏國改以公孫衍爲相,並重新迎回了惠施。

我們都知道,張儀早就與公孫衍、陳軫交惡,又殘害樗裏疾,再加上逐魏相惠施,張儀“綿裏藏針”的形象表露無遺。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6張

張儀劇照

另外,他和司馬錯在秦惠王面前有過一番精彩的辯論,由這場辯論可凸顯出張儀的說辭,多帶有爲自己謀利、誇大不實的特色。

張儀主張的作戰路線是“東進”,最終的目標在:“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司馬錯則以務實的態度,主張“西進”,他認爲“西進”能輕而易舉地取勝,若依張儀之計,攻打韓國挾持天子,不僅落個壞名聲,也不見得有好處。

最終秦惠王採納了司馬錯之謀,滅了巴蜀、兼併義渠,大大擴張了秦國的疆域。由此可見,在這場爭論中,司馬錯的看法是正確的。這反映出本國人才能站在國家的立場,以國家的利益爲考量,提出務實的建議。

蘇秦和張儀爲什麼說一個陽一個陰?張儀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7張

張儀劇照

刨根問底,張儀爲何主張“東進”?

從張儀對秦惠王的說辭“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張儀的處事信念——一切皆爲利。

爲了爭名奪利,唯有秦國往東發展,張儀纔有機會以秦國使者的身份,前往東方六國進行遊說。換言之,張儀爲秦國宣揚威名,自然也是揚他自己的威名。

觀其行跡,似乎他更看重後者。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