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大宋一朝,由於重文輕武,所以兩宋時期出名的文臣比較多,比如趙普、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等等。相比之下,武將比較少,出了一個岳飛還被冤殺。

宋朝的文化和經濟都堪稱古代各朝代之絕,唯獨在武力方面比較遜色。不過,卻出了一位打過不少勝仗的將軍,只是這位將軍卻遭遇了同僚的圍攻,鬱郁不得志。

面具將軍

宋仁宗寶元元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吹響了反攻宋朝的號角,第一次宋夏戰爭爆發。西夏兵馬一路越過橫山和飲馬川,關中一帶岌岌可危。宋朝立即調兵遣將,前往抵擋。

兩軍陣前對壘,宋軍中,一位長髮披散、面戴銅具的將軍,橫刀立馬于軍前,令人不寒而慄。只見其多次出入敵陣,所向披靡,無人能敵。與西夏軍交戰四年,參與大小二十五戰,戰功顯赫。他就是北宋一朝的著名將領——狄青,時年剛三十歲。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年少時的狄青,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鄉里很多少年都慕名來投靠,算是鄉里的扛把子。不過,人在江湖混,哪有不挨刀。沒過幾年,狄青就因爲罪受鯨面之刑,被刺配參軍。這種刑罰就是在臉上刺字,然後用墨水凝固,防止罪犯逃跑。這個疤痕,伴隨了狄青一生。

當時西北地區動盪,李元昊頻頻帶兵鬧事,宋朝發動青年到邊疆支援,狄青也應徵入伍。在軍中做小校時,狄青惹過事,但知府看他是個人才,便放了他。

戰爭的日子是苦的,兩軍持續交火,覺都沒睡好。但是戰爭卻讓狄青更進一步走近歷史舞臺。經過宋夏之戰,狄青一戰成名。

狄青勇武過人,是將帥之才。而且爲人謙遜,做事縝密,有君子之風。德才兼備的年輕人自然是討人喜歡的。

戰爭期間,經略判官尹洙和狄青見過幾面,每聊起軍事,都不禁讚歎狄青的才華。尹洙不僅欣賞狄青,還將他引薦給自己的朋友范仲淹和韓琦。這兩位大宋名相在宋夏戰爭期間,一同擔任經略副使,改革西北軍務。

尹洙可說是狄青的伯樂,後來他病死在外,狄青便全力賙濟他的家屬。但是,狄青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迎來和尹洙相似的命運。

范仲淹認識狄青後,對狄青鍾愛有加,教他讀《左氏春秋》,說道:“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從此以後,狄青發奮讀書,學習工作兩手抓,逐漸學習了古今兵法。

在邊疆十餘年,狄青戰功卓著,歷任節度使、知州,調任中央後任樞密副使。兩宋軍權分立,樞密院是名義上的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直接秉承皇帝旨意,擁有全國軍隊的調兵權。可以說,狄青已是處於人生之巔。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2張

重文輕武

皇佑四年,廣源州儂智高起兵造反,嶺南一帶動盪。文官孫沔和狄青帶兵一同南征,狄青擔任主帥,戰略謀劃全出自其手,尤其崑崙關一戰打得非常漂亮。但是,戰後論功行賞,狄青卻全身而退,全權交給孫沔。孫沔是一個人品很差的人,沉迷女色,多次奪人妻,這些事兒還記在正史中,看到狄青這麼高風亮節,自愧不如。

此戰中,部下曾發現一具穿龍袍的無名屍體,都以爲這就是叛軍首領儂智高。狄青表示,無憑無據,自己寧願相信儂智高已經逃跑,也不願意以此邀功請賞。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3張

狄青身居高位時,有人自稱是狄仁傑的後裔,到狄青府上攀親戚,還吹噓狄青是狄仁傑的後代。狄青出身貧寒,自己不願攀附名門,就笑着說自己是普通人家,怎麼敢高攀狄仁傑。

由此可見,狄青是個老實人。官場上,老實人是要被欺負的,老實的武將就要被狡猾的文臣欺負。更何況在宋代,“重文輕武”的思想貫徹始終,武將的地位一向十分尷尬。

宋朝重文輕武究竟有多嚴重?

北宋王銍的《默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一次,宋真宗欲選善射者與契丹使者比射箭,入選者待遇豐厚,科舉出身的文臣陳堯諮,恰好是個技藝高超的弓箭手,響應真宗之命,去和契丹人比試比試。結果,他母親一聽就火了,罵道:“你一個狀元,入朝爲官,現在居然貪圖武官的俸祿,丟不丟人!”

這個故事反映了宋代社會普遍認同的“重文輕武”的價值取向。當初,宋太祖趙匡胤以殿前都點檢之職掌控後周精銳部隊,最終通過兵變奪取政權。他本人深知軍權掌握在外人手中有多麼危險,所以極力削弱武將權力。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更是明確“重文抑武”的方針,先是優先發展高等教育,科舉人數擴招。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4張

整個朝堂,都是讀書人的環境,讓狄青這樣身居高位的武將非常犯難,抵擋住敵軍的刀劍,卻抵不過文臣們的言語。

被同僚攻擊

在朝堂之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尹洙、范仲淹一樣對狄青很友好。自從狄青調任中央開始,就有很多文臣對狄青不服。

儂智高造反時,朝廷起初以孫沔等文官爲安撫使,帶兵討伐,收效甚微。於是宋仁宗讓身在中央的狄青掛帥出征,總督諸將,獨掌大局。

諫官韓絳站出來說,武人不宜專任。龐籍則建議說可以安排另一人爲輔佐,對狄青形成掣肘。宋仁宗聽從了龐籍的建議,派狄青統制南征戰事。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5張

宋仁宗

臨行前,狄青豪言上陣殺敵,報效國家,把反賊的頭砍下來送到京城。狄青一去,果然捷報連連,宋仁宗非常高興,說等狄青回來,讓他當樞密使。

最終,狄青坐上了樞密使的位置。兩宋能以武將出身登此高位者,寥寥無幾,宋仁宗對狄青的信任可見一斑。

就任樞密使之後,狄青卻過得不開心。先是有人在京城裏傳播各種八卦新聞,說狄青家的狗會長角,然後是狄青家裏有“光怪”之象。百姓對此很好奇,一時議論紛紛。傳播這種謠言,居心叵測。

據《野客叢書》記載,狄青擔任樞密使時,時爲同平章事的文彥博一直跟宋仁宗進言,請求將狄青調離中央,並削弱其權力。宋仁宗不樂意,說狄青是忠臣。

文彥博卻冷冷答道:“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情,所以有陳橋之變。”文彥博這番話,可謂字字誅心。

文彥博與狄青都是汾州人,但是同爲老鄉,卻在背後使暗箭。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6張

文彥博

鬱郁不得志

另一個力主罷免狄青的是歐陽修。嘉祐元年歐陽修三次上疏請求罷免狄青樞密使之職。

這三篇奏疏的觀點和文彥博的想法相近,認爲狄青作爲一個武將擔任樞密使,掌握着軍事機密,不利於國家安定,不如調其出京,這樣既能保全狄青的性命,又可以消除隱患。

歐陽修覺得,狄青出自行伍,深得士兵愛戴,假如有小人想要擁其謀反,狄青自己不知進退,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恰逢那年水災嚴重,歐陽修便搬出董仲舒那套天人感應說,認爲皇帝該靜思己過。當務之急就兩件事,一是立皇儲,二是罷免狄青,有個武將在中樞機關當職,老天爺也不高興。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7張

歐陽修

歐陽修自己都說過,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三篇文章表面上是針對狄青,其實是長久以來文臣們對武將的鄙視和猜忌。罵人不帶髒字,殺人於無形,這就是讀書人的厲害。

歐陽修上疏的當年,飽受讒言的狄青被免去樞密使之職,離開京城,前往陳州任職。宋仁宗沒想到此一別,再也見不到狄青那個沉默堅毅的背影。文臣們也沒想到,他們從此將失去一個詆譭挖苦了多年的同事。

嘉祐二年,在被貶之後的第二年,狄青嘴邊生毒瘡而死,年僅49歲。

宋朝的“面具將軍”是誰?屢打勝仗爲何卻被同僚攻擊! 第8張

狄青逝世後幾年,大宋可有點不太平。西夏再次進犯,在斷道塢大敗宋軍;嘉祐三年,邵州蠻反宋,一路劫掠;嘉祐五年,交趾與甲洞蠻合兵襲擊邕州。

這個時候,不知道宋仁宗會不會有些想念狄青呢?狄青逝世11年後,宋神宗趙頊登基。

趙頊是狄青的迷弟,他覺得狄青出身行伍,默默奮鬥,爲國立下汗馬功勞,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將,便親自爲其撰寫祭文,還把狄青的畫像取來放在宮中。

然而,無論朝中君臣如何品評,那位戴銅面具,在西北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將軍,早已成爲追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