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韋皇后想複製第二個武則天,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

韋皇后想複製第二個武則天,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韋皇后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韋皇后本想複製武則天稱帝之路,她聯合武三思,形成韋氏和武氏之間的聯盟,再從韋溫手中接過朝政大權。等李顯去世後,韋皇后臨朝稱制,眼看距離她的目標僅剩一步之遙,結果李隆基率先一步發動政變,將韋皇后弒殺,並且貶爲庶人。其實韋皇后看似差點成爲第二個武則天,但她的成功機率是很低的。當時的朝廷,李氏已經逐漸拿回大權,而且百官的意向和支持也非常重要。韋皇后會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韋皇后想複製第二個武則天,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

朝廷官員大多不支持韋氏

神龍元年(705年),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將皇位傳於太子李顯,是爲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後,卻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更是先後被流放或被殺。

實際上,韋皇后一直有意成爲第二個武則天,就連他的女兒安樂公主都意圖謀取皇位,曾要求被立爲皇太女。面對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威脅,太子李重俊曾發動景龍政變,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卻使得朝中官員人心惶惶,他們大多不願再經歷一次例如武周那樣的動盪,畢竟當時有太多的官員被殺了。雖然在韋氏掌權之時,有很多官員依附他們,但這些官員不過是爲了獲取向上的通道罷了,要讓這些官員死心塌地地跟隨他們變天,恐怕很難。

同時,與武則天時期不同的是,武則天不僅曾和李治有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共同執政經歷,之後又歷經數十年的謀劃和準備,已經在朝中擁有了極大的權威和影響力,即使如此,武則天稱帝仍然遭遇到了朝野內外的極力反對。就憑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從唐中宗於神龍元年(705年)即位到景龍四年(710年)駕崩,不過短短數年時間,想要充分將朝中官員掌握在自己手中,實在有些異想天開。

其實最終計劃的泄露,便於此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兵部侍郎崔日用雖然一向依附於韋皇后集團,但最終還是向李隆基透露了韋氏的陰謀,直接導致了韋皇后上位的失敗。

韋皇后想複製第二個武則天,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 第2張

李氏宗族已然逐漸掌握大權

歷經神龍政變、景龍政變,朝廷的大權其實已經逐步落入被李氏宗族所掌握,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

神龍政變後,隨着武則天的退位,武氏集團便已經開始逐步失勢,這也是武三思等人和韋皇后勾結的一個原因所在。而太平公主則不同,早在武則天在位之時,其便已經開始逐步參與朝政,再加上其李氏宗族的身份和政治手腕,此時已經在朝中具備了一定影響力。而李隆基在被免去潞州別駕的職務後,他便在京師積極活動,不斷結識智勇雙全之士,更是積極與萬騎、羽林軍等基層軍官交好,這些人職位雖低,卻有着致命的影響力。

此後,太子李重俊發動的景龍政變雖然失敗,但卻誅殺了武三思、上官婉兒等,幾乎徹底摧毀了武氏集團的殘餘勢力,這更爲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獲取權力提供了機會。而韋皇后想要賺取足夠替代李氏宗族的權力,短時間根本不太現實。

太平公主在朝中擁有極大影響力,李隆基又通過與底層軍官較好而擁有了足夠誅殺韋氏集團的實力,他們聯合起來反對韋氏,豈有不成之理。

韋皇后想複製第二個武則天,爲什麼最後敗給了李隆基? 第3張

李隆基等人有充分準備時間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亡,韋皇后扶持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卻將南北衙禁軍交給了韋氏子弟統領。而宰相宗楚客、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等人則勸說韋皇后登基稱帝,並意圖殺死威脅自己的李旦和太平公主,結果這個消息被兵部侍郎崔日用透露給了李隆基,這便給了李隆基等人充分的準備時間。

李隆基於是和太平公主及其子衛尉卿薛崇簡、西京苑總監贛縣人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前任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衝麻嗣宗等人策劃舉兵發難,剷除韋氏集團。

韋播、高嵩爲了掌握軍權,曾多次鞭打萬騎士兵,這引起了萬騎士兵對他們的怨恨,再加上李隆基的刻意拉攏,這些士兵自然願意站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方。這支力量最早是唐太宗從官戶和蕃口中選拔出來的驍勇善戰之士,被命名爲百騎,之後被武則天擴至千騎,又被李顯稱爲萬騎,乃是真正的宮禁精銳,是負責保護皇帝安危的一支重要力量。萬騎果毅葛福順、李仙鳧和陳玄禮在得到李隆基的暗示之後,立即便表示了支持,這支軍隊的倒戈,幾乎是致命的。

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之後,他們動用的人雖然不多,但很快便攻破了宮門,殺入皇宮之中,守衛中宗靈柩的南衙士兵在得知消息後,立即響應。韋皇后在慌亂中逃入飛騎營躲避,結果被一個飛騎兵斬殺,隨後安樂公主、武延秀等人也先後被殺。

綜上所述,唐隆政變之中,韋皇后雖然有謀逆之心,但卻沒有相應的實力,豈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