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李定國的實力有多高?

明末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李定國的實力有多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定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定國(1621年—1662年),明末民變勢力之一,大西軍將領,南明武將,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民族英雄。字鴻遠、 寧宇 。陝西延安人

公元1630年的陝西,數年不雨,老百姓爭奪山中的蓬草爲食。蓬草吃盡了,就開始剝樹皮,樹皮都吃盡了,就有人開始吃泥土、石頭,幾天後便腹脹而死。有的人不想餓死,也不想撐死,他們選擇了別的食物:自己的同類。單身出門的人往往不見蹤影,出了城門就可以看到以人骨爲薪、以人肉爲食的景象。然而,此時的官府不僅沒有賑災,反而加倍地聚斂。十戶人家中有一戶逃亡,這一戶的賦稅就要其餘九戶分攤,十戶人家中逃了九戶,剩下的一戶也得交十戶的賦稅。

於是,終於有人站了出來:“死於飢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飢死,何若爲盜而死,猶得爲飽鬼也!”

米脂縣的下崗驛卒李自成,欠了高利貸還不上,債主勾結縣衙把他抓起來,枷號在烈日下示衆,不許人給他送水送飯。其他驛卒兄弟們實在忍不了了,砸開枷鎖,簇擁李自成逃出了縣城。

延安府的鐵匠張獻忠,給官府打造武器,沒想到完工之後不僅拖欠工錢,而且經辦官吏還趁機勒索。張獻忠破了產,一怒之下決定落草爲寇。

此時年僅十歲的李定國,本是雲南一戶貧苦農民的兒子,從小被家裏賣給了一個陝西綏德來的商人當養子。戰亂之中,李定國和養父失散,一個十歲的小孩想在這樣的人間地獄中避免餓死或被吃的命運,就只有一條路了,他跑到了一處流寇的營地,要求入夥,而這座營地的最高指揮官,就是綽號“八大王”的張獻忠。就算是在這麼荒唐的年代,十歲小孩要造反也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張獻忠很欣賞這小鬼的膽氣,決定把他收爲義子。在張獻忠的的軍隊中,李定國逐漸長大,擁有卓越的軍事天賦和實力,立下赫赫戰功,深得張獻忠的喜愛。

明末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李定國的實力有多高?

當年,他曾領着二十匹馬連夜趕去襄陽,將明軍打得連連敗退,潰不成軍。明朝滅亡,李定國仍是堅持抗擊清軍,誓死不投降。日日夜夜的作戰,也練就了李定國一身不俗的本領,見識過李定國的厲害,清軍對他聞之色變。爲了進一步擴大的領地,清廷派出定南王孔有德去對陣李定國。在沒遇上李定國之前,孔有德幾乎遇人殺人,遇佛殺佛,幾乎戰無不勝。在應戰之前,孔友德還信心滿滿,絲毫不將李定國放在眼裏,卻不想李定國就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難啃到丟了他孔有德命。

孔有德的鐵騎遇上李定國的大象陣,這不是一場戰鬥,完全是一場碾壓。李定國利用五十頭大象,巧妙化解了孔有德的所用攻擊,令清軍全線潰敗,孔有德也在戰敗後死亡。不僅如此,孔有德一家也都自焚而死。此戰過後,李定國一戰成名,斬殺清廷親王孔有德,揚名立萬。死了個親王清廷當然不會就此罷休,隨後又派出皇子尼堪,將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剿滅李定國,穩定大清政權。尼堪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純正血脈的大清皇子,威名早已遠揚各地,戰勝朝鮮,打敗明軍,消滅李自成等,也是打死張獻忠的罪魁禍首,爲清廷立下了赫赫戰功。儘管如此,面對李定國,尼堪照樣死無葬身之地。在交戰之後,李定國佈下陷阱,假裝失敗,將尼堪引進了包圍圈中,等到清軍全部掉下陷阱後,李定國立刻號召四萬明軍殺了出來,當即就把尼堪用刀劈成兩半。

明末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一,李定國的實力有多高? 第2張

接連死了親王和皇子,順治皇帝心有餘悸,他現在想的不是如何拿下李定國,而是如何能擋住這座殺神。順治皇帝思來想去,決定放棄西南各省,打算與李定國議和,共分天下,不過這也只是打算,還沒開始行動,歷史就站在了順治帝這邊。新會之戰,李定國患病並未參與,只是讓幾個部將上陣,然而部將並不是李定國,久攻也拿不下新會,無奈之下,李定國決定抱病上陣。清軍一聽李定國要親自上陣了,膽戰心驚,於是以百姓作爲盾牌,只要李定國敢攻城,他們就敢屠城。之前就久攻不下,再加上自己又患病,更是擔心城中百姓的安危,李定國於心不忍,放棄了攻城。此時的軍中瘟疫橫行,李定國不得不下令撤退,清軍見狀立馬追擊,在付出慘痛代價後,李定國退到了南寧。李定國不是心狠之人,不然新會之戰就不會因爲城中百姓而導致戰敗。

後來,孫可望與李定國不合,率軍攻打李定國,卻敗在李定國手上,孫可望也因此投降了清軍。1662年,李定國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馬,駐紮在九龍江一帶(瀾滄江流經西雙版納河段)。

惡劣的氣候、低迷的士氣讓這支以陝西人爲主的殘兵迷失在人煙稀少的邊境,糧食藥物供給不足,將近一半將士病死。

絕境之下,李定國仍然鼓舞各地抗清勢力奮起抵抗,同時派使者前往暹羅求援,並向緬甸打探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朱由榔的下落。

直到永曆帝被殺的噩耗傳來,李定國自知回天乏術,不禁捶胸大哭,悲痛欲絕,數日之後就染上重病

臨終前,李定國撰寫表文,焚告上天:“如果大數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並對部下們說:“寧死荒外,勿降也!”

白壽彝 在《 中國通史 》中稱讚道:“李定國是明末清初傑出的農民領袖和抗清英雄,他寧死不屈的氣節,聯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壓迫的動人事蹟,三百多年來一直爲人們所稱頌。”

一代名將,歷經三十餘年的戎馬生涯,徒留一曲壯志未酬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