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遼數次出征東吳,爲什麼從來不伐蜀?

張遼數次出征東吳,爲什麼從來不伐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遼爲什麼不伐蜀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起張遼,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他“威震逍遙津”的英勇事蹟,他雖然身爲曹操手下的愛將,但卻跟蜀國的關羽有着極爲良好的關係。不過我們要是仔細研究下張遼的一生,就不難發現,其實在他整個從軍生涯中,還從未跟蜀國有過交戰,這也不免讓後人生出了一絲疑問,難道是因爲張遼和關羽私交甚好,知道他的厲害,所以纔不敢進攻蜀國?

結合當時的背景,漢室傾頹,諸侯都蠢蠢欲動,經歷了連年戰火之後,最終剩下的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就是亂世中僅剩的三位佼佼者。而他們三方彼此之間自然就形成了一種三足鼎立、互相制約的關係。

張遼數次出征東吳,爲什麼從來不伐蜀?

當時每個掌權者心中最想的肯定不會是偏安一隅,而是如何終結亂世,成爲真正的霸主,稱霸三國。在這種情況下,以張遼在軍中的身份,肯定會成爲曹操南征北伐的中堅力量,但是在跟主要競爭對手蜀國的戰鬥中,張遼居然沒有出場過,這確實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我們先從張遼的生平開始聊起,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員猛將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公元198年,曹操攻破下邳時那個寧死不降的硬漢形象,雖然“真香定則”依舊是成立的,但這並不影響張遼在一衆三國愛好者心裏的地位。

此等猛將在擅長識人、用人的曹操手中,自然能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戰力,在赤壁之戰、長阪之戰以及之後的合肥之戰中,張遼都可謂是大放異彩。

而“威震逍遙津”這一經典戰役便是發生在合肥之戰中的,張遼在此戰中不僅以八百士兵大破孫權的十萬人馬,而且還差點將孫權抓住,這也使得他名聲大噪。而“張遼”二字也在孫權心中留下了陰影,在後來的交戰中,即使明知張遼病重,孫權還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誡部下: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張遼數次出征東吳,爲什麼從來不伐蜀? 第2張

那此時的劉備還在幹嘛呢?此時的他剛剛佔領益州,還未成氣候,直到5年後的公元220年,才正式成爲了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但張遼在兩年後就去世了,自然沒什麼機會與劉備集團交戰了。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慘敗,只得從華容道逃脫,但卻在諸葛亮的重重設伏之下,最終被關羽所帶領的500校刀手給攔住了。此時的曹操人困馬乏,一衆兵士也在之前的埋伏中陷入苦戰,此時身邊僅剩的戰力是絕對不可能與關羽抗衡的。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時,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突然獻策,說可以用之前對關羽的種種恩情勸說,一關羽重情重義的個性,說不定會放過他們,而此計也的確成功了,關羽念及之前被俘時曹操對他的恩情,便把馬頭帶過。讓手下的500校刀手讓開了一條路。但沒等曹操走到一半,關羽猛然想起軍令狀在身,想轉身追殺曹操,但此時張遼卻突然跳了出來,跪地求情,關羽不忍,這才領兵回營。可以說沒有張遼,曹操的小命早已交代在了華容道上。

張遼數次出征東吳,爲什麼從來不伐蜀? 第3張

也正是因爲張遼的此次求情,在以後的無數次的魏蜀之戰中,曹操都從未派過張遼前去帶兵迎戰,就連關羽水淹七軍,勢如破竹之時也是如此,而張遼也自知欠了關羽的人情,並未申請出戰。而且曹操是一個疑心特別重的人,因爲張遼跟關羽的這層關係,再加上之前欠下的人情,一但派張遼出戰,他不僅有可能手下留情,還可能會轉投關羽,所以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再讓張遼與蜀國交戰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