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不可一世的薛仁杲,是怎麼成爲李世民的手下敗將的?

不可一世的薛仁杲,是怎麼成爲李世民的手下敗將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李世民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隋朝末年,金城郡(今甘肅蘭州)有名的豪紳薛舉趁着天下大亂,隋朝無力西向之機,佔據郡邑,叛隋起兵。之後,又登基稱秦帝,都上邦(今天水)。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攻佔長安不久,薛舉便大兵東向,被年輕的李世民率兵擊敗。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舉又發兵與唐爭奪涇州(今甘肅涇川),李淵倉促點將迎戰薛舉,李世民親自出徵,成爲這次大戰的指揮官。李世民自晉陽起兵以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儘管年輕但很有才華,但真正獨立指揮大戰役,這對李世民來說還是第一次。這次戰爭能否取勝,對李世民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不可一世的薛仁杲,是怎麼成爲李世民的手下敗將的?

年輕氣盛的李世民,仰仗着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本就沒把薛舉放在眼裏,他意氣風發,得意洋洋率大軍西進,終於在七月與薛舉的鐵甲騎兵在高塘相遇。頃刻間兩軍陣前狼煙四起,塵土滾滾,戰事一觸即發。年輕的李世民看到薛舉盡是鐵甲騎兵,知道敵方一定是後方供養不濟,意在速戰速決針對這一情況,他下令堅壁清野,不論敵方怎樣叫陣,就是不出,想以此來拖垮敵軍。這種策略無疑是很高明的。它切中了敵方的要害。如果真這樣拖下去,薛舉必敗無疑。

然而事態的發展往往不能盡如人意,偶然的失誤也許會導致全盤皆輸,這點李世民始料不及就在雙方正要開戰的關鍵時刻,李世民突然染疾,且病得很厲害,終日昏睡不醒。戰端未開,主帥病倒,這無疑對唐軍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爲了戰事,李世民只好把指揮大權交給了行軍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劉殷二人見李世民病重,不想把戰事拖得太久,競違背了李世民堅壁不出的教令,沒有利用秦軍的弱點,急於求戰,又恃衆輕敵,防備不嚴,倉促出兵,正中秦軍下懷。結果被薛舉的鐵騎兵斷了後路,唐軍進退維谷,前後受敵。

不可一世的薛仁杲,是怎麼成爲李世民的手下敗將的? 第2張

躺在牀上的李世民聞聽大驚,忙修書責備劉、殷二人,但爲時已晚,在淺水原雙軍交戰,唐軍大敗,士兵損失十之六七,大將劉弘基、慕容羅、李安遠等人被俘。李世民聞聽慘敗,聲淚俱下,又怕薛舉乘勝追來,只好帶着殘兵敗將返回長安。薛舉攻取高塘,正欲飲馬長安時,忽然病危,只好下令撒退,這次慘敗給年輕氣盛的李世民從頭到腳潑了一身冷水,使他頭腦清醒起來不久,薛舉病死,薛仁杲繼位,居於析塘城(今甘肅涇川縣東北),整頓兵馬,準備再與唐軍交戰。而唐軍經過短時間修數之後,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再度由李世民出山,兵臨高塘誓與薛家兵決一高下。薛仁呆也派大將宗羅眼領兵拒戰這次戰鬥李世民汲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冷靜地分析敵我形勢,依然堅壁不出,按兵不動,任憑秦軍怎樣罵陣,怎樣挑戰,李世民泰然處之,不爲所動。

面對秦軍的器張,唐朝官兵沉不住氣,紛紛請纓上陣。李世民對諸將指陳利害,說:“我軍剛敗,士氣還不高,敵軍因勝而驕傲,一定會小看我們,激我們出戰我們堅壁不出,大可挫挫他們的威風。等到秦軍士氣低落,然後再衝殺出去,就可一舉打敗他們,這纔是萬全之策。”並再下令:如果誰再請戰,格殺無論就這樣,雙方相持了六十餘天,秦軍就支持不住了糧草供養不上,將士有厭戰之心,許多士兵開了小差,秦內史令翟長孫率部投降,薛仁杲的妹夫鍾俱仇也投降唐朝。秦軍大有衆叛親離之勢李世民摸清了秦軍的形勢,認爲出擊的時機已經到來,派行軍總管樑實率一支軍隊在淺水原紮營。誘秦軍來攻,扼據險要,堅守不出,同時又派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南佈陣,大戰宗羅聯。正當雙方激戰之際,李世民又率一隊人馬出其不意,從淺水原北夾擊秦軍,宗羅陣勢大亂,在唐朝官員裏外夾攻之下,秦軍遭到重創,損失慘重李世民乘勝派兵進攻析塘城。不可一世的薛仁杲在唐軍的圍攻中,走投無路,率衆投降,終於成爲李世的階下之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