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文正: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將

朱文正: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朱文正,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元朝統治者極其腐敗,民不聊生,苟延殘喘。朱元璋揭竿而起,南征北戰,他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和陳友諒,張士誠作戰,運籌帷幄,放眼天下。

在朱元璋不斷戰鬥中,他曾經遭遇到背叛。大將紹榮和趙繼祖密謀要殺害他,朱元璋把二人處死,大將謝再興叛變,朱元璋及時將叛亂鎮壓。

對朱元璋來說,背叛,並不能動搖他強大的內心。

長期的困難生活,鍛鍊了朱元璋的生存能力,磨練了他的意志,讓他對人心,有足夠的認識和接受能力。

可是,這個人的背叛,卻讓朱元璋真正陷入痛苦中。連他都能背叛自己,還有誰可以相信?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最得力的干將,卻輕而易舉的背叛了自己。爲什麼?爲什麼?

他是一位軍事天才,立下赫赫戰功,在戰役中,苦苦守衛,頑強拼搏,是明朝第五名將。

朱文正: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將

他,就是朱文正,朱元璋的親侄子。

紈絝子弟。

在大家的印象中,朱文正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

他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父親朱興隆在朱元璋起兵時,已經離世。對朱文正,朱元璋視如己出,當親兒子一般對待。

陳友諒組成了六十萬大軍,決定攻打洪都。

對洪都,陳友諒志在必得,這是他選擇對抗朱元璋的最佳地點。彼時,朱元璋被陳友諒設計,拍徐達攻打廬州。於是,陳友諒來到了洪都。

朱文正: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將 第2張

洪都,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稱號,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鎮守洪都,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

可是,朱元璋卻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文正,自己的親侄子。這讓很多人大失所望,因爲,朱文正喜歡吃喝玩樂,口碑並不好。

來到洪都後,朱文正同樣沒讓大家失望,他整天流連於煙花之所,飲酒作樂,譜曲排舞,玩的不亦樂乎。每天喝得醉醺醺地,不省人事,軍事佈防等工作,他一概不管,統統交給手下人去辦。

朱文正的手下紛紛搖頭,這樣的將領,怎麼敢指望?

陳友諒卻心花怒放,暗暗高興,真是“天助我也”,看來洪都,指日可待。

可是,他們都不曾想,既然朱文正如此不爭氣,朱元璋爲何要派他來鎮守洪都?難道,僅僅因爲他是自己的親侄子嗎?

猙獰面目。

紈絝子弟,是朱文正的表象。他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喜歡吃喝玩樂。但是,遇到事情,並不代表紈絝子弟,不能認真,沒有擔當,沒有毅力。

就在陳友諒進軍洪都的當天,朱文正收起了自己的花花公子做派,顯露出了自己的軍事天才。

來吧,陳友諒,我早就等着你了!

朱文正可以說是一個不出世的軍事天才,大敵當前,他臨危不亂,安排妥當。

洪都有八個門,在防衛中,這是一個劣勢,會顧此失彼。

六十萬大軍,對戰三萬防衛兵。

城裏能用的兵,分配在八個門上,很是捉襟見肘,可這難不倒朱文正。他調配的井然有序,分配好各個門的將領和兵力,最後還剩下兩千人,他自己率領,以備救援。

陳友諒大軍來到城下,朱文正一改往日玩世不恭的作風,莊嚴肅穆的召開了一次全體軍事會議。

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在背後議論我,沒有關係,我也並不喜歡你們,但此時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已經在城下,諸位如要投降,即可出行,我並不阻攔,但若不走,唯有聽聞一途,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朱文正的話,讓所有將領們,內心一震。

對於在刀口上度日的他們來說,刺此刻的朱文正,不再是那個紈絝子弟,不再是花花公子,而是和他們共同進退的生死戰友。

三萬對六十萬。

陳友諒開始攻打洪都,他選擇了四面開闊的撫州門。

不幸的是,守衛撫州門的將領,是鄧愈。鄧愈也是一個厲害人物,論軍事天賦和戰功,他僅此於朱文正,排在第六。鄧愈是後來的開國六公爵之一。

鄧愈率領士兵,嚴防死守。士兵們把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向樓下砸去,陳友諒的士兵沒有任何防禦能力,死傷慘重。

這種情持續了三天,陳友諒士兵的屍體堆積成山,卻沒能前進半步。

陳友諒對士兵說,不拿下撫州門,軍法從事。

於是,最猛烈的攻擊開始了。在陳友諒士兵的瘋狂攻擊下,城牆居然開了一個口子。

按說,城牆都被攻破了,陳友諒該大軍挺進了吧。

可是,這時候,他聽到了槍聲,他的士兵,也聽到了槍聲,正在進軍的大軍,停住了進攻的步伐。

兩軍再次激烈的戰鬥,結果是鄧愈把牆修好,打退了陳友諒。

陳友諒心有餘悸,休整了一週,這次,決定攻打新城門。

新城門的守將是薛顯,可以說是一個亡命之徒。他看到陳友諒來了,居然打開城門,率兵殺了出來,耀武揚威一圈,又退回城裏。

薛顯的這個行動,讓陳友諒軍隊大驚失色,居然再不敢猛烈攻擊。

之後,陳友諒從洪都水關進攻,卻被守軍用特製的長矛攻擊,死傷無數,又去攻打士步門,射死了守將趙德勝,可有人立即接替了他的位置,城門依舊牢牢把守住。

陳友諒陷入絕望。攻打了兩個月,毫無戰果。

城裏的朱文正,同樣的痛苦。

城外的陳友諒可以走,可是,城內的朱文正呢?什麼時候才能出去?

識人的能力。

朱文正的軍事天賦,還在於他有卓越識人的能力。

他派遣鄧愈,守衛最重要的撫州門,任命洪都一霸薛顯守衛新城門,趙德勝防守三門,太有統帥氣度。

朱文正最正確的用人,是派了一名讀書人,去向朱元璋求援。

之前,朱文正死死抵抗,沒有向朱元璋求援。

戰爭打了一個多月,朱文正憑着自己靈敏的軍事嗅覺,覺得自己的防守,已經到了極限,再不求援,就要淪陷了。

這時候,他派了一個人,去找朱元璋增援。這個人,就是張子明。

張子明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爲了保險起見,從洪都出發,他白天找個地方睡覺,晚上趕路,走了半個多月,纔到了應天,找到朱元璋。

張子明見到朱元璋,並沒有說,朱文正支撐不住了,而是說“師久糧乏,援兵至,必可破”。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攻打了陳友諒很久,他死傷慘重,出師這麼長時間,他的糧食差不多也沒了,如果您出兵的話,一定能擊敗他。

朱文正: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將 第3張

朱元璋聽到此話,很高興,馬上派人去廬州,讓徐達班師,準備去洪都。

任務完成,張子明往回走,這次他趕時間,沒有采取來時的走法,釀成大錯。

在他達到湖口時,被陳友諒軍隊擒獲,陳友諒親自接待了張子明。

張子明很輕易的被陳友諒說服,說願意和他合作。於是,陳友諒把張子明押到洪都城下,讓他給城裏的人喊話,勸降。張子明連連答應。

到了城下,張子明大喊:“大家一定堅守下去,我們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陳友諒傻眼了,他沒想到唯唯諾諾的張子明,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一怒之下,他把張子明殺了。這時候,他才知道,張子明並不怕死,只是還不到死的時候。

張子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朱文正的識人能力。

佯裝大度,實則不滿。

張子明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朱元璋大軍的到來。

朱元璋和陳友諒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戰鬥,鄱陽湖大戰中,兩軍廝殺激烈,先是朱元璋旗開得勝,接着陳友諒扳回一局。此戰中,張定邊孤軍深入,朱元璋差點被俘,幸虧常遇春拉弓搭箭,救下他。

歷時三十六天的鄱陽湖戰役,以朱元璋的全面勝利告結束。

打敗陳友諒後,朱元璋論功行賞,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文正,論功來說,朱文正功勞最大,論關係,他是朱元璋的侄子。

所以,朱元璋第一個問朱文正,你有什麼要求。

朱文正大度的說,我沒什麼要求,咱們是親戚,你先封別人吧。

朱元璋一聽此話,大喜過望,讚賞有加,連連點頭,不愧是老朱家的人,識大體,顧大局。

於是,他就把好的位置給了別人,讓朱文正繼續留下來鎮守江西。

可是,朱元璋不知道,朱文正並不是大氣之人,他之所以那麼說,是等着朱元璋挽留他一下,說出,不行,怎麼能這樣呢?你功勞最大,這個位置是給你留的,你一定不要推辭之類的話。這樣,就極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

沒想到,朱元璋沒有,非但沒有,還把他的客氣話,當了真,真的繼續讓他留下來鎮守。

朱文正的不滿,前所未有的爆發了。守衛洪都,我功勞最大,爲什麼論功行賞,卻沒有我?他已經忘記了,朱元璋問過自己,是自己推辭的。

爲了發泄自己的不滿,他恢復了之前花花公子的做派,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借酒消愁,不想愁更愁。

特別是他看到那些手下,在應天耀武揚威的時候,他心底的不滿達到了頂點,

背叛,囚禁。

朱文正的不滿,讓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丟了性命。那就是背叛。

放眼望去,如今,能和朱元璋抗衡的,唯有張士誠了。於是,朱文正勾結張士誠,準備出兵討伐朱元璋。

朱文正正在籌備中,朱元璋得知了這個消息。

這個消息,給了朱元璋重重的一擊,他想不到朱文正會背叛自己,他可是自己視如己出的親侄子呀,他可是自己最得力的將士呀,他可是自己寄予希望的後輩呀。他怎麼可能背叛自己呢?

朱元璋親自來到洪都,找到朱文正。

看到朱元璋的到來,朱文正心虛了,懵了。朱元璋二話不說,直接一鞭子抽打過去。你到底想做什麼?

朱元璋本想處死朱文正的,在馬皇后的勸阻下,他把朱文正囚禁起來。朱文正在囚禁中,死去。

朱文正的背叛,讓朱元璋陷入真正的痛苦中,給他留下了深深的陰影,讓他不敢再相信任何人。

朱文正的悲劇,是必然,這源於他的性格,他不光明磊落,虛僞狹隘。明明想要官位,卻不明說,明明貪慕虛榮,卻等着別人來滿足自己,一旦沒能得到滿足,就動了壞心思。

一個軍事天才,就這樣隕落了。可悲,可惜,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