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得不償失

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得不償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說起《三國演義》,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劉禪,這是相當感人的一段。最後諸葛孔明不負衆望,一直輔佐劉禪,真可謂是鞠躬盡瘁的忠臣。但是在三國這段歷史中,還有一段先主託孤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不是劉備,也不是諸葛亮,而是魏國的皇帝曹叡,和司馬懿同樣是託孤,但是卻有着不同的結局。究其根本,那便是人品。司馬懿可不像諸葛亮這般忠誠。

說起劉關張和曹操孫權,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對他們很熟悉。可談起魏國的皇帝曹叡,很多人都不瞭解他。這個後期的魏國皇帝看起來不起眼,甚至是籍籍無名。可正是這位據載外表英俊、內心聰慧的魏國皇帝,在舉手投足間擊退孫權,讓自比管仲樂毅、六次北伐的諸葛亮難遂"北定中原,還於舊都"的夙願,仔細想想曹叡也算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了。

曹叡後來被尊爲魏明帝,諡號爲"明",可見確實是一時明主。遺憾的是,雖然他自信擁有劉備一樣的沉毅明斷、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臨終前也仿效劉備白帝託孤那樣用盡生命最後一點力氣,將國事託付給司馬懿,想爲自己的繼承者多買一份"保險"。但他忘記了司馬懿並非諸葛亮一樣的竭忠盡智。最終導致曹魏政權被司馬氏取代,還在歷史上留下了"路人皆知"的典故。

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得不償失

其實三國時期的曹叡,把大權交給司馬懿,很像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但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畢竟是兩種人,因此這也造成了歷史的不同。公元239年,曹叡患了重病,這個時候他央求司馬懿,對司馬懿說:"我病的實在是太重了,以後的事情只能交給愛卿了。你幫助我輔佐這位小皇帝,我死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看到這句話,很像在白帝城,拽着諸葛亮衣袖的劉備。即使早在曹操時期,司馬懿就非常受器重,加上司馬家族又是曹家的市郊,因此,曹叡絲毫不懷疑眼前的司馬懿,他臨終把小皇帝交給司馬懿,但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個人,最後竟然,逐漸把權力籠絡到自己的手中,併除掉了曹爽等人。司馬懿的野心不停的膨脹,不僅僅獨攬了魏國的朝政,把一個一個魏國的皇帝變成了傀儡。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更是殺死了魏國最後一個少年皇帝,硬生生的把魏國的政權搶了過去。仔細想想,歷史終究是有一些報復性質的,當年曹魏就是這樣把漢朝的江山一併搶過去的,而今,又輪到曹家把江山拱手讓給司馬了。

對曹叡託孤司馬懿的看法

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得不償失 第2張

讀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說曹敘幾句不是,儘管你模仿劉備模仿得有模有樣,但不管怎麼說也得好好看看你託付的人是不是一類啊。儘管司馬懿在之後的征戰中老對手始終都是諸葛亮,此二人在智謀上不相上下,但不管什麼時候,用人還是要先看到對方的心裏才行。才華是應該值得肯定的,但假如有才華的人將自己的那份聰明用在了別的地方,那可就是"高智商犯罪分子",你想治他可真的需要多費點腦力。可這時候的你卻馬上要一命歸西,這不是給後面的找麻煩嗎?時下很多人都崇尚讀心術,其風靡於大街小巷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做什麼事情,先要看清對方到底是什麼意圖,什麼心理,這樣自己才真正地不吃虧。曹叡託孤的啓示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到了自己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人之常情,自然會想到自己最爲信任的人。這時候我們自認爲自己是用人的高手,但是我們殊不知根本沒有看清這個人的真面目,我們把一切都託付給了不該託付的人,幻想着這個人能把一切事情給我們搞定,但是幻想終究是幻想,最後的結局往往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就連古代的皇帝這樣的名人還會犯這種錯誤,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更需要注意這類問題。

人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險惡這是個人都知道,作爲一個領導者,要想給自己後面的繼承人做好鋪墊,首先要具備的就是能夠看透江湖、看清人心的能力。作爲一個將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人,能做的不僅僅是模仿別人的樣子當個聖賢之君,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看到底前面要用的人裏,有誰是自己子嗣未來最大的隱患和障礙,而現在的可用之人裏,哪些可以控制局面,哪些可用但又要巧用,這些纔是真正在自己即將離去前最應該辦好的事兒。而現在,這位本來聰明的曹叡卻給自己子嗣選擇了一條不歸路。這就好比,一個地主埋了很多財寶,臨要去世之前跟一個來家行竊的賊說我的財寶埋在了這個地方,你拿走一部分剩下的勞煩轉交給我兒子一樣。仔細想想,這世界上到底有幾個賊是缺心眼兒的呢?

曹叡是怎麼斷送曹魏的江山的?得不償失 第3張

對於曹叡對劉備的模仿,我們說能模仿得那麼逼真,到了臨死前還那麼不忘學習別人是真的很可取的,但是學習不能只注重於表面,而要注重於實際。仿效他人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仿效都有理想的結果。

事情回到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相信假如劉備處理的話,他面前如果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說不定臨死就要先下個詔書,把這傢伙給除掉,再想辦法找別人接他班的。如果是這樣,或許到曹叡學劉備的時候,歷史的車輪就會朝另外一個方向前行了。臨死前一個錯誤的決斷,造成了後續歷史沒有按照常理出牌突然之間在司馬手裏出了軌,這能賴誰呢?相信假如曹叡自己地下有知,也會懊惱不已吧,可這一命歸西后,即便是有後悔藥你還吃得下嗎?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羣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