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趙匡胤的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喝酒十分了得,一生與酒結緣甚深。元曲《好酒趙元過上皇》中的“好酒趙元”就是指的趙匡胤。趙匡胤年少時,曾與一羣出身高貴然而又兼具市井無賴特點的小夥伴稱兄道弟,他們一同喝酒練武。趙匡胤雖然常常喝得爛醉如泥,卻練就了一身卓越的騎術和相當不錯的身手。21歲時,他離家出走,試圖趁亂世幹出一.番自己的事業。

起初浪跡天涯的趙匡胤常常食不果腹,偶爾有條件了他就過起酒肉穿腸過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襄陽的一家寺院。寺中的住持和尚是一位類似濟公的好酒和尚,於是,兩人推杯換盞,席間和尚說道:“趙公子有福相,往北走,一定會遇到知遇之人,交上好運。”趙匡胤聽從了這個和尚的指點,隨後啓程投奔到了郭威的隊伍中。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郭威建立後周後,趙匡胤也因軍功成爲一名禁軍的 軍官。郭威養子柴榮即位後,趙國胤更是平步青雲。柴榮臨死前,立了7歲的兒子柴宗訓爲帝,並提拔趙匡胤擔任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 。在柴榮看來,趙匡胤是經自己一手提拔,智勇雙全。 更爲難得的是,

趙匡胤喜歡大碗喝酒,爲人豁達豪爽,想必不會耍什麼陰謀,何況自古貪杯喪志,趙匡胤也一定一片雄心在酒壺了吧!有趙匡胤精忠報國,扶持幼主,後周便穩如泰山。柴榮哪裏料到,趙國胤酒中城府深。

趙匡胤與一班軍中大將如石守信、王審琦等常聚在一起喝酒談天,

名爲“義社”實爲“酒黨”

。此外,趙匡胤還

收羅了趙普、楚昭輔等一夥出謀劃策 、耳目機靈的幕僚

。在那時,趙匡胤已經通過“酒黨”,初步確立了日後奪權立國的文武班底。

一天,趙匡胤他們與一位道士一起喝酒。這位道士沒名沒姓,自稱“混沌”。酒酣耳熱時,道士唱起了“步虛歌”以助酒興,歌詞斷斷續續,隱隱約約,衆人皆不解,唯獨趙匡胤聽來,分明是“金猴虎頭四,真龍得真位”。喝完之後道士就不見了。趙匡胤聽到的那兩句是“庚申年正月初四改朝換代”的意思。確實,在這武將擁立成風的時代,後周政局的改變已爲時不遠了。

借酒巧醉臥、黃袍“強”加身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公元960年春節(庚申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突然接到契丹、北漢聯合入侵的邊報。宰相範質、王溥通過小皇帝,倉惶派遣趙匡胤率領宿衛禁軍前往抵禦契丹。

正月初二,大軍出發。當晚,大軍在離都城幾十裏地的陳橋驛停了下來,將士們說:“我們雖然出生入死,但幼弱的皇帝又怎麼知道我們的功勞呢?還不如立點檢爲天子,然後北征,爲時未晚。”

趙匡胤聞知,假惺惺地進行勸阻,把將士們迎入驛門內設宴進行“安撫”

有趣的是,素有海量之稱的趙國胤在勸酒中不曾勸醉一將一卒,自己倒被灌得酩酊大醉,讓人扶到牀上呼呼大睡。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第3張

次日天剛亮,蒙被高臥的趙匡胤被弟弟光義拖醒,聽到周圍一片“嗷嗽”的呼叫。他不及穿戴,披衣開門,將士們把一件早準備好的龍袍披在他身上了,接着山呼“萬歲”,把他擁上馬背,回都登基。早已等候着的宿衛皇宮的石守信、王審琦,大開宮門,迎接兵變之師入宮。正月初四,舉行禪代儀式,,趙匡胤登基,以宋爲國號,改封后周帝柴宗訓爲鄭王。趙匡胤死後,以開國皇帝的身份被尊爲宋太祖。

趙匡胤顯然是政變的決策者。兵變時醉臥不醒:一是因爲行動方案早已落實,如意算盤將要實現,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二是因爲製造“爲六軍所逼,不得不如此”這樣一種擁立的場面,可以贏得人心,減少阻力,利於平穩掌權;三是假如一旦政變流產,他可有退路,

作爲“忠臣”來收拾局面。儘管計出萬全,大軍從都城出發前,趙匡胤已讓母親帶着一家老小躲進一座名叫定力院的寺廟內了,確保萬無一失。

杯酒釋兵權、奠定宋根基

宋太祖經常在酒宴上處理和決定國家大事

。因爲喝酒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大臣們會比較坦率地指陳國事,太祖對大臣們的批評建議也比較容易接受。先南後北、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是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在趙普家中圍爐而坐、酒行數巡後商定的。而更妙的是,

宋太祖以一杯美酒,削奪諸將權力,加強皇室力量,以杜絕內亂。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就在宋朝立國的第二年(公元961 年) 七月的一天,太祖利用晚朝的機會,與石守信等禁軍統帥喝酒。酒飲到暢快時,太祖屏退左右侍從,說:“我不是依靠你們到不了今天,但做天子也太難了。我整夜不敢安枕!”石守信等忙問其故,太祖說:“這並不難理解,皇帝這個位置誰不想坐啊?”石守信等人急忙叩頭,否定心懷異志。趙匡胤卻說:“你們當然沒有貳心,但一旦有人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雖然不想幹,能夠辦到嗎?”石守信等一邊哭一邊謝恩:“我們這些 人愚笨,沒想到這層,希望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指出活命之路。”太祖一見火候已到,嘆口氣說道:“人生短暫,有如白駒過隙,追求富貴的人,不過想多積攢點金錢,盡情地吃喝玩樂,並長保子孫能過上好日子。你們不如交出兵權,購地買房,給子孫後代置下穩固的家業;多買一些歌伎舞女,日夕飲酒相歡。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下下相安,這不很好嗎?”石守信等聽罷,連連稱謝告退。

第二天,石守信等禁軍將領都假稱有病,請求解除兵權,宋太祖統統答應。禁軍被嚴格置於皇帝的直接指揮下,實力也大大超過其它幾支軍隊。

雖然如此,宋太祖還是不放心。公元969年10月,他又在後苑設宴款待節度使們。正當宴會進入高潮的時候,太祖裝出十分隨便的樣子,對節度使們說:“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重鎮,太辛苦了,非朕所以優賢之意也。”一聽這話,前鳳翔節度使王彥超立刻明白,向前奏道:“臣本無勳勞,久冒榮寵,今已衰朽。乞骸骨,歸丘園,臣之願也。”有些不願離休的節度使同樣被太祖按預定計劃解職,安置到閒散的位置上。從此,曾在唐末興風作浪、不可一世的節度使不能不聽命於皇帝了,節度使掌握的軍權、財權、人事權也都收歸了朝廷。

宋朝對內的統治得到了鞏固和加強,但同時也逐漸廢了自己的武功,爲後面無力應對契丹、西夏、女真等遊牧民族的侵擾埋下隱患。

醉酒赴黃泉、兄終弟來及

宋太祖每次喝酒,都要乘歡至醉,但是他又很清醒地“沉湎非令儀”,每次喝醉後“經宿未嘗不自悔”,事後歸事後,飲酒時他卻又一定得盡醉。

弟弟趙光義常抱着太祖的腿,流着淚懇求太祖:“陛下方得天下,宜爲社稷自重。”太祖卻嗜酒如命,欲罷不能。

公元976年,宋太祖在巡幸洛陽途中再次巧遇那位“混沌”道士。太祖又與他開懷暢飲,他要道士預測他的壽命。道士直截了當地說:“

要是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是晴的,你可延長几年;不然,那就趕快安排後事吧

爲什麼說趙匡胤是隱酒而亡?真相是什麼 第5張

!”宋太祖牢記道士的這段話,在農曆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抱病來到太清閣觀望天象。開始,星光燦爛,天空晴好,太祖心中很高興。可是,好景不長,忽然間陰雲四起,雪雹驟降。

太祖見勢不妙,趕忙退回寢宮,並傳人急召其弟晉王光義入宮。趙光義入殿後,太祖屏退周圍,擺酒對飲,寄託後事。兩人飲酒完畢,正當半夜。太祖寬衣就寢,鼾聲如雷。當晚,光義沒有出宮,夜宿宮中。至五更敲過,皇宮值夜警衛聽不到鼾聲,進去一看,太祖已命赴黃泉。趙光義即位,是爲宋太宗。這就是撲朔迷離的燭影斧聲的故事。

雖然宋太祖的死因,因後世的各種解釋而撲朔迷離,但從飲酒的角度看,趙匡胤長期生活無規律,貪杯醉酒,傷身久已,更兼病中暴飲,也就更有可能導致突然暴斃。趙光義即位後,吸取了兄長的教訓,滴酒不沾。但是,平心而論,由趙光義來作爲其事業的繼承人,雖然實力和人望比較強,但其後世子孫的作爲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