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原因是什麼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秦國在長平之戰後,在戰略上遇到了一個選擇節點,也就是到底是一鼓作氣滅了趙國,還是緩一緩,經過長平之戰後,趙國已經無力在軍事上和秦國相抗,曾經阻擋秦國東出的三晉,魏趙都被自己打趴下了,韓國不足爲慮,秦國如何抉擇更多的只是決定了秦國統一是否提前,不過顯然秦國君臣對於這個選擇是有着不同意見的。

相對來說白起是打算一鼓作氣拿下趙國的,秦分軍爲二,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韓、趙恐,這裏也就發生了范雎因爲個人利益,勸阻秦昭襄王打贏趙韓割地求和的請求,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其實無論范雎到底是出去私心還是處於公心,秦昭襄王既然已經聽了,那就把這個戰略執行到底就可以了,也就是先讓秦軍恢復元氣,白起也說過,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白起雖然對范雎有了怨恨之心,但是他還是能夠聽從秦王的,不過秦昭襄王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答應趙韓議和之後又反悔了,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這也是白起和秦昭襄王決裂的開始,但從軍事角度看,在白起眼裏,秦昭襄王的行爲和傻子差不多了,就是該打的時候不大,不該打的時候非要打。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原因是什麼

其實這也和秦國的體制有關,商鞅變法的實質是國家戰爭機器化,以戰養戰。秦國只有不斷地發動戰爭,以此掠奪財富和轉移民力,國家才能運行下去。因此,秦國是越打越強,秦國最怕的是沒有戰爭。統一六國後的徵匈奴、百越依舊是這一現狀的延續。什麼時候戰爭結束,秦國就會瞬間滅亡。因此,發動長平之戰是秦國國家體制的需要,秦國從孝公開始,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所以秦昭襄王只能強行圍攻邯鄲,發動滅趙之戰。

當然也沒準就是秦昭襄王歲數大了,想要在有生之年立下功績,滅了趙國進而滅了三晉,秦國統一步法就無人可擋了,所以他急於撕毀合議,再度圍攻邯鄲,只是時機已失,白起告訴秦王,“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趙國雖敗但是還沒亡國,長平之戰後燕國想渾水摸魚,傾國之兵被人人戴孝、戶戶懸幡的趙國殘餘部隊打得滿地找牙。那時候真是殺紅了眼了,秦國即使想直接發動滅國戰爭代價也足以讓它十幾年緩不過勁來。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知錯能改,重新起用廉頗,使趙國避免了亡國之災,還有一個李牧,這兩個在危難中上演絕地反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敗秦軍。當之無愧爲一代超級戰神,他們是兩座秦軍攻不破的鋼鐵長城,可惜李牧死於廟堂而非戰場,廉頗迫於廟堂輿論,此乃君王之廟堂伐斷無謀也。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如果秦軍攜長平之戰勝利餘威猛攻邯鄲,趙國朝野震恐,諸侯自顧不暇,不敢救援,趙國肯定滅了,緩衝半年後再次攻趙,局勢完全是相反,趙國是滅國之戰,上至趙王,下至士卒,人人懷必死之心,而秦國經四年連番作戰,國庫空虛,士卒疲憊,再加上軍魂領袖人物白起與秦王互生嫌隙,導致軍心渙散,軍力不聚,而且其他諸侯國在魯仲連和信陵君的通聯號召下,重起連縱,這才導致的連續失敗。

當然秦國跟趙國這一戰早晚得打,不過早晚而已。長平之戰打完了秦國徹底打斷了趙國的脊樑,六國再也沒有能力單獨對抗秦國,真正實現了一超多強,戰略目的已經實現。但是長平之戰也打的秦國筋疲力盡,元氣大傷,只能關起門來恢復元氣。長平之戰之後的秦國大敗是五國趁人之危,山東六國奪了土地卻不知道休養生息,或者捉住難得機遇一鼓作氣徹底消滅秦國。最後秦國熬過了艱難時期回覆了元氣,六國卻在持續內耗撕逼,最後亡國在所難免。

秦昭襄王跟趙韓議和之後爲什麼又要反悔?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多說一點就是,有些人可能會有一個誤會,那就是異人是不是就是秦國在長平之戰後送到趙國做人質的,也就代表秦國沒有能力滅了趙國,是向趙國示弱,趙國地理位置也吃虧,秦國養精蓄銳再備東出的時候趙國卻沒能休養生息陷入了和燕國匈奴等周邊列國的戰爭之中,後期秦國每次攻趙都是趁趙國天災或與鄰國戰爭中才勇於攻趙。這個是誤解,史書上並未明確記載異人是哪一年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的,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爲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爲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子楚爲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推測他應該是在秦昭王四十二年前後被送到趙國的,遠在長平之戰前,而且長平之戰後,秦國已經完全不虛趙國了,雖然異人不怎麼被他那個當了3天王的父親看重,但也不至於被送去當人質,秦國已經完全不必向趙國示弱了。